向塑膠袋說「

台北 蒼穹


  依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每年消費塑膠袋約十噸半,其中購物用塑膠袋每年約六噸半,估計約近二百億個,平均每人每天約使用二•五個。大部分人用後即丟、眼不見為淨,似乎瞬間就解決問題,可是一個薄薄的塑膠袋要多久才能在土壤中自動分解?在乾燥、沒有微生物分解的地方,塑膠袋數百年也不會分解!

  這麼濫用卻分解得這麼慢,生態環境已發出嚴重的抗議。塑膠袋阻塞排水溝渠,因排水不良而引發的水災,對生命財產造成多少危害!在焚化爐中燃燒,產生戴奧辛,四散到空中。在河道中堆積的塑膠袋,破壞河岸、海岸及潮間帶之紅樹林等區域的生態環境;依澳洲環保組織「星球方舟」(Planet Ark)的統計,塑膠袋每年成了數千鯨魚、鳥類等致命的死因。

  如何擺脫塑膠袋的夢魘?世界各國都在努力,而且目前已經出現一個完全不用塑膠袋的城市:澳洲塔斯曼尼亞的柯麗絲灣(Coles Bay)!它緊鄰福雷西內特(Freycinet)國家公園,每年灣內外有很多鯨魚迴游,為了讓國家公園免於塑膠袋的污染,並保護鯨魚及水鳥,由民間自發性的環保團體帶動,自二○○三年四月開始全面禁用塑膠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該市一年省下三十五萬個手提塑膠袋;目前整個城鎮和國家公園不見手提塑膠袋的蹤跡。

  這個活動的發起人班柯尼先生是麵包店老闆,他同時也是「星球方舟」的成員。有鑒於塑膠袋造成的環境問題,柯尼努力說服市議會、零售商、社區及市民自己帶環保袋,不要再用塑膠袋。在「星球方舟」的協助下,柯尼鍥而不捨地宣導,終於結合柯麗絲灣所有零售商及超市改用紙袋或厚棉布做的購物袋,讓沒有帶購物袋的顧客也能裝物品拎回去,此舉獲得全體市民及觀光客的肯定。

  柯尼的訴求不但獲得當地所有居民的熱烈支持,也在國外得到正向的迴響。柯麗絲灣居民因為這個共同目標團結在一起,鎮上發言人說:「我們目睹這個購物習慣的小改變對本地環境有多大的影響,甚至看到此事的效應在擴大。」譬如澳洲的蠔灣、袋鼠谷、赫司基森等幾個鄉鎮跟進,而且此事吸引成千的觀光客,讓柯麗絲灣的觀光生意更繁榮。

  對比台灣這幾年環保的推動,柯麗絲灣成功的案例證明一件事:生活習慣的改變是要自發性的,靠外來的罰責成效有限;而且集體的概念與習慣可以透過教育與宣導達到目標。

  澳洲能,台灣人要不要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