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最有力──訪穀東俱樂部賴青松

台北 蒼穹


  穀東俱樂部是由兩三百位榖東認股,共同投資宜蘭羅東山邊的五甲三分的水稻田。榖東的田間管理員賴青松先生從租地、播種、耕耘、收割、曬榖、碾米、分裝,到把產品依股份比例郵寄到每位榖東家裡,全部一手包辦,此外他還是整個記帳員兼田間巡禮的解說員。

  三十五歲的賴青松不但要依古法照顧五甲多的地,還要天天做紀錄,把訊息上網,讓無法實際參與耕種的榖東仍可透過訊息去感受到田裡的生命訊息,讓他們感受到大地的脈動。由於他的「連線報導」,有位台北市區的股東,以前颱風來襲,樂得多放一天假;現在颱風過境的那段時間,他是多麼擔心,原來「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是多麼沉重的一件事!」多少股東一家大小,撥個空就會往這裡跑,體會田原野趣,感受粒粒皆辛苦,甚至開始關懷台灣的生態。

  要種五甲地,要做這麼多瑣碎的事,要招呼這麼多股東朋友,不會很累嗎?賴青松猶有餘裕地做日文口譯、翻譯日文書,雖然他銀行裡沒有什麼存款,可是他相信如果他需要幫助,很多朋友會提供他麵包與工作機會。他的能力與魅力是怎麼開展的?以他的學、經歷,為何扮演田間管理員的角色?這個生命的抉擇是有跡可循的。

  祖父可靠的肩膀 大地的豐厚與包容

  賴青松的國一是在中部鄉下度過的,那時父親經商失利,母親忙著做工還債,四個孩子就放回老家照顧,阿公慷慨地扛下擔子,輕描淡寫地對掌管家計的伯母說:「只要多五副碗筷,多種兩畦菜就成了!」有了阿公的勇氣與承擔,四個孩子就在老家安頓下來。

  那一年賴青松成長很多,也和土地非常接近。身為老大,下課後裡裡外外的事都要幫忙。當他荷鋤跟著阿公下田,漸漸感受到土地那種穩定、豐厚與包容的力量,原來阿公那種可以倚靠的感覺也源自土地。他以一個佃農,把父親那一代拉拔長大;接著每年放假時,兒孫一大群回家,老家樹上有楊桃、蓮霧、芭樂等水果,豐足到不怕大家吃。還記得他爬上荔枝樹,吃到飽再下來!「哈!天下的美味不是在市場裡買得到的!」

  那一年的生物課上得多麼生動,周遭順手捻來都是活教材,也奠定他對大自然的興趣與關懷。國二時父親把他們接回都會區就讀,雖然只有一年鄉居生活,他對土地的熱愛與依賴已經深深紮根。

  關懷大地為抉擇 投入環保有機業

  所以到大學時,他主修環境工程,希望對維護大地生態盡一分心;孰料讀到後來發現,環境工程到頭來還是無法徹底改善污染,只落得當工廠、企業家的白手套!他為此曾激情地參與環保團體的示威抗議。年歲漸長,激昂的心也日趨沉澱,嘗試做更長遠的思維:怎樣才能讓大地生生不息?唯有依照古法耕種,不用農藥、化肥,才能長保土地的健康;也只有健康的土地,才能產出清淨有能量的食物。所以大學畢業後,他到主婦聯盟工作,間接為恢復大地生機而努力。

  主婦聯盟全名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推動環保教育和提升婦女關懷。它還另有一個「共同購買」的部門,以消費合作社的方式營運,為大家找一些清淨的飲食以及環保的用品供應基金會的會員,工作龐雜可是人員有限,所以賴青松一進去就擔任採購兼司機。
和死神擦身而過 遇到衝突改自己

  農友散在偏遠和產業道路上,農友傍晚把菜摘好,他一路載下來要停好幾個地方,所以經常三更半夜還載著菜在路上奔馳著,邊開邊聽一些談佛理哲學的節目。有一次十一點多,他在高速行駛中險闖紅燈,不料一個老伯騎著摩托車直衝過來,他不能撞到老伯,方向盤一歪,車子衝過中線,和逆向的來車差點碰個正著,當時他腦中一片空白,也不知車子是怎麼煞住的,回過神來,才發現已停在對面車道的外線道上。

  他抖了好幾秒,才卯足力氣把門打開,「總該出去向人家道歉!」他催促著自己;抖個不停,好不容易站直身子,環顧四周,所有相關的人車都走了,一切如夢如幻,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這個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經驗至今仍心有餘悸,每逢他生命步調衝得太快時,他會想起這個經驗以及失速對自對他的禍害,這對他極具警策作用。

  幾年內他在主婦聯盟升到副總經理,面臨生命的另一個轉彎。像他這麼幹勁十足的人,碰到另一群生命節奏舒緩的人,要調適的空間很大,他警惕自己不要拿自己的標準要求人家。可是挑戰的時刻還是躲不掉,他面臨「把不喜歡的人換掉」還是「把自己換掉」?他選擇後者,因為他還年輕,面對改變的適應力較大。

  赴日充電兼學習 回歸田園志不變

  第一次他在一九九五年赴日,到共同購買的發源地──日本,觀摩日本有機的「共同購買」,學習日本的合作社怎麼運作,讓理念化為行動、對大眾產生更深層影響。二○○二年他再度揹起行囊,赴日本攻讀環境法的碩士學位。這三年多的日本生活經驗中,他的日語學得很道地,運用自如。二○○四年四月應昔日主婦聯盟時代的農民好友何金富先生之請,舉家回國投入榖東當田間管理員。事實上,榖東俱樂部早在前一年已運作兩甲地,由種有機蔬菜的何先生召集一些懷念小時候又香又Q的米飯同好,大家集資訂定契約,租地以不施農藥化肥的方式耕種,大家分攤風險,依投資比例分享總收成。

  賴青松投入兩個月就發現成本估算有問題:宜蘭的水稻只有一年一作,收割後秋末到初春這半年完全沒有土地管理的預算,這並非養地的長久之計。他在榖東會議提出後,榖東同意並授權給他;增資的方式是每個老榖東撥出兩成的穀子,由他另招新人入榖。兩個月的實務操作之後,發現太晚拔除和稻米長得很像的稗,居然讓它開花結籽,所以得雇工除草;此外買機器包裝、租冷藏庫都要追加預算,賴青松開誠布公,大家也信任他是全心投入玩真的,同意調升成本。八月底新米連米麩送到股東手裡,大家享受那「自己種的米」,買不到的古早味!

  帶股東親近土地 感受無形的價值

  賴青松第一年的成績單:產量不錯,滋味一級棒。這個好的開始,賴青松歸功于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對他來講,吃到好米只是榖東投資的好處之一,除了當消費者,榖東應該還有兩大紅利──隨時都可以帶著家人來此田間體驗;而且透過相機及他在網站上的回報,股東們可以累積對生態與農業的知識,成為半個內行人。其實,賴青松最想做的就是讓股東們親近土地,讓他們的神經延伸到土地上,去感受土地的生命,而非只在乎土地的交換價值,把一粒粒的稻穗換算成單薄的新台幣。

  他很誠懇地把這塊土地上的生命訊息,透過妙筆寫到網路上和大家分享。他們租的田有一大片沼澤區,初春時,候鳥過境,經常在此處棲息;水鳥看不懂地契,往往來此把秧苗下面的胚芽啄去吃,他每天早上都要有心理準備,才能面對這些中獎的田;天天忙著補插秧,補到有點惱了。恰巧都會區的穀東來,看到群鳥自在地穿梭在田裡,感受牠們那種愉悅,反而寬慰他說:「我們可以吃少一點,分些給鳥吃吧!」

  另一塊田就在山腳下,正月初一他去巡田時,遠遠地和大水鹿母子邂逅,驚鴻一瞥,走近田邊才發現母鹿超大的,一腳就把田埂踩得塌掉一半,附近田裡留一大坨糞便做為到此一遊的證據。

  賴青松這才領悟當初為何這些田很容易就租下來。他們的田都在農用道路的右邊,馬路左邊是人經常出沒的區域,可是馬路右邊有沼澤、湧泉、山丘,這片田本來是大自然與人為的交界。既然原是土撥鼠和水鳥的家,他是後來闖入的,一切都要安忍,和平共處。兩年耕耘下來,田裡生機蓬勃,宜蘭大學有教授來此做研究,抓到好大一尾胎生的鉛色水蛇。這是一條懷孕的母蛇,用X光一照,肚子裡竟有十一胎;這是文獻上的最高紀錄,教授直誇蛇的營養很好,足見此處生物鏈非常完整豐足。

  朋友賢妻做後盾 累積生命的厚度

  他和這片土地上的生命「搏感情」,感動了不少股東,啟發很多令人鼓掌的真心回應,一路走來,賴青松很感恩這群朋友。當他發出增資的呼籲時,筆友、失聯的學長紛紛投入,他們為何敢作這種有極大損失、卻可能沒有回饋的投資?這份信任是人間難得的財富。

  本來小時候父親經商失敗後,他飽嘗對貧窮無止境的恐懼。這份信任讓他從那種恐懼中跳脫出來,他可以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只要可以餬口,不靠它賺錢,他要把更多生命納進來,大家歡喜逗陣,活得自在安詳。當然他能這樣瀟灑地甩掉對貧窮的恐懼,太太美虹是最大的關鍵。她是樂天自在的人,最難過的事是看他徬徨、擔憂的臭臉。她沒有條件的接納與包容他以及他的選擇,「只要你歡喜,我就歡喜!」

  拍拍身旁微笑的太太,賴青松深情地說:「她是我的壓艙石,讓我不會翻船。以前我生命的厚度非常薄,經常大鳴大放,甚至有點聒噪,在風中飄蕩,如果不是美虹拉著,極可能失速撞山,犧牲掉自己的健康與家人幸福。但是自從我在主婦聯盟面對人事問題,覺得『砍人家不如砍自己』,決定辭去副總經理,不怕重新來過,生命的厚度便慢慢累積,雖然像表土的累積那樣慢,但厚實感卻是那樣真實!」

  自從賴青松學著放鬆,不必繃那麼緊、衝那麼快;說也奇怪,生命越放越有力。「我隨時做最壞的打算,把經濟成本放在『當下』──對太太、小孩以及周遭的生命好一點。我把這些成本效益都存在天上,相信這樣的投資比買保險更有保障。鬆綁之後,別人知道我的時間很自由,需要協助時會想到我,自己也不會卡在既定的工作或目標而幫不上忙;因為這樣,我認識更多朋友。這種感覺,真所謂『無用之用,大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