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中的梅園

台北 綠堤


  人間四月天,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我們一群人走訪了梅鄉──水里。山路蜿蜒曲折,盡眼所及,一片青綠。穿過滿布竹林的鄉間小路,我們來到了一座梅園,迎面而來的是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人家,正慈祥地招呼著我們,她是園主的母親。欸!主人呢?只見山坡上,一個壯碩的年輕人正挑著百來斤的梅子,就像見到老友一般,自在地向我們揮揮手,他就是梅園的主人黃旺庚先生。也許是吸多了梅樹芬多精,也許是喝多了梅醋,將近五十歲的人,卻有著年輕人的體魄及容顏。

  黃家的梅園是一座獨立的山頭,據說風水上是個虎穴呢!農園總面積多達十四甲多,梅樹佔了大約八甲左右。只見一株株健康壯碩的梅樹,修整得像盆栽一樣,樹與樹之間是正三角形及反三角形的種植,且以通路區隔,使得梅樹有充分的生長空間。漫步其中,似乎能感受到梅樹迎風招展的喜悅。有些區塊的梅子已經採收完成,只剩幾顆黃熟的梅子垂掛枝頭,濃濃的梅子香,真讓人忍不住,口頰生津。

  樹底下,種有「瑪格麗特花生」,它是一種豆科小草,每年四月時開始萌芽,中秋過後則開始枯萎,春雨來時,則化作春泥,滋潤著表土及梅樹,年復一年,小草就這樣似乎永不停歇的呵護著表土,因此園中,鮮有其他雜草。梅園的另一區,工人正在採收梅子,一顆顆青中帶點微黃的梅子,正懸掛於枝椏,那是六七分熟的梅子,成百?成千?真是多得不可勝數,黃旺庚一面走,一面介紹著他的梅園,那裡邊有著他的心血,有著他的驕傲,因為里仁架上香濃的「吟香梅汁」正是來自於他的果園。

  走這條路  注定要付出代價

  一個成功者的背後,總是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以黃旺庚來說,他雖有光顯的家世,生活更不須擔憂,因為他的餐廳生意很興隆。但是,自從父親過世之後,為了不忍家園荒蕪,他毅然接下這個重擔,不管刮風下雨,每個禮拜六都載著母親回到老家,一方面是為了孝親,因為老人家的鄉土之情,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的;一方面梅園需要管理。但是偌大的家園,一個星期只耕作一天,如何管理呢?他將梅園分為A、B、C、D四區,每星期耕作一個區塊。由於善於時間管理,因此多年來,他總是可以將時間平均分配得宜,每個區域都得到同樣的照顧。說來似乎輕而易舉,但若了解他星期六回到水里老家,打掃完畢,半夜十二點,堂兄會來找他聊天,直到凌晨一點半方才就寢,第二天六點即起床幹活,最晚下午六點一定得結束工作,一天要照顧好幾甲地呢!若非有過人的體力及耐力,又如何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呢?

  農人靠天吃飯,人人皆知,而梅農的風險更大。黃家的梅園,全部提供做梅汁及其他梅泥產品,因此梅子到了六七分熟時才能採收,放在陰涼處,否則過熟則容易發霉及落果;此外老天爺不高興時,只要刮起一陣風,滿山滿地的落果,那才更讓人搥胸頓足呢!他回憶第一年時,由於沒有採收的經驗,加工經驗也不成熟,原本有一萬公斤的收成,卻因落果而只剩下五千公斤;在梅子等待加工的過程中,又因為延誤而造成兩千五百多公斤的發霉,只剩下兩千多公斤生產量;在加工過程中最難忘的是發現梅汁中有小黑點,以為是蚊子或蒼蠅,用牙籤挑出之後方才發現是梅子的果蒂,所以第二年工廠作業之時就請工人用牙籤挑果蒂,真的是耗時耗力,因此造成工廠作業延誤,工廠一延誤,果園出貨量就慢,造成採收塞車,採收塞車就會造成大量落果,造成梅子損失五千多公斤。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原本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是一場百年來少見的三月雪,造成青梅落果滿地,不過幸好還有一萬多公斤的收成。今年由於雨水較少,梅子豐收,本來估計大概可以收成兩萬五千多公斤,誰知四月十日的一場大雨,卻又造成大約六千多公斤的落果。唉!真的是在跟老天爺搶錢!難怪他一直強調,要走有機這條路,注定要付出代價的!

  此外,家人的配合度也是相當重要,以黃旺庚來說,主要的事業有太太在支撐著,所以假日時他能全力投入梅園的耕耘。即便如此,兒子還是抱怨父親把假日都獻給了梅園,吃醋地對爸爸說:「看來我這個兒子,還真比不上你的梅子呢?」

  善於規劃 勤取經

  黃旺庚對任何事物都具相當的敏感度,加上職場上既有的人脈,他認識許多農業研究專家,所以能掌握資訊,了解市場方向,知道種什麼作物經濟利益較高。由於土地幅員廣大,因此他種植多樣的作物,有新品種的龍眼芒果、香蕉及竹子等。經過評估,他考慮到出口量及生產量,因此沒有大量種植香蕉;而龍眼芒果雖是經濟作物,但必須大量噴藥,為了有機梅樹,他也只得忍痛犧牲這種有高經濟價值的龍眼芒果。黃旺庚之所以對梅子情有獨鍾,一方面是因梅子是水里的傳統農作,環境適宜,比較不容易產生病害;況且從父親時代就已種植,因此接手之後,他立即著手品種的改良,如今梅園中的梅子大部分是屬於李子梅(梅李嫁接)。

  他也勇於嘗試各種的試驗或者技術,我們覺得很奇怪,他為何會對藥物那麼了解?原來他有特勤訓練的背景,曾經受過藥物反應的訓練,所以運用在農業上,可說是得心應手。但是實驗歸實驗,實際操作時仍會有一些距離,因為每種作物所需的元素、土質還是有差別,因此許多一手的產品改良訊息,他都必須經過小量的試驗,成功之後方才運用在大面積的栽種。透過種梅的經驗,他也學了不少農業的專業知識。

  就在大夥兒正在觀賞採梅之時,一位梅農駕駛著一台鐵牛拼裝車下山,車中裝了幾簍青梅,由於是慣行耕種,使用的肥料加了魚精及催生劑,因此梅子比有機梅碩大。他說:一般的梅子和有機梅,很容易分辨,只要放在水中,有機梅顆粒雖小,卻會沉在水裡,而一般的梅子雖大,卻會浮在水面。因為採用有機種植之後,農業專家們建議他用黃豆粉、酒糟及牛奶渣當肥料,因此梅子品質特別好,密度高,梅泥水分少且相當均勻;一般的梅子,看起來比有機梅顆粒大,但水分高,密度低,梅泥容易沉澱,造成水和泥分離的現象,所以這也是「吟香梅汁」,一上市就能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當我們正聚精會神地欣賞青梅時,突然「啪」的一聲,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工人居然從樹上掉了下來,幸好沒有大礙。原來是高處的枝幹上結實累累,黃旺庚說假若他在場採梅,一定會叫工人不要採,因為很危險,但是工人們珍惜有機梅得來不易,總會想辦法多摘一些。

  此外,在防蟲方面,梅子的病害最主要的是炭疽病及黑星病,蟲害則是毛毛蟲。他依專家的建議一年噴三次防護液,兩次使用無患子噴劑,另一次則是噴石灰水加鮮奶,許多鄰居都很訝異,他噴藥居然可以不帶口罩,每當此時他就會告訴這些鄰居,這些都是天然無毒的材料,很安全的。為何加鮮奶呢?因為石灰水容易沉澱,加一般的奶粉還是會沉澱,一般有機栽種常用過期的鮮奶,但因過期的鮮奶,品質不穩定,容易產生化學變化而影響殺菌效果,所以黃旺庚堅持用鮮奶,付出的成本相當高。

  樂於分享 交流經驗

  黃家的梅園從事有機耕種已經四年,大致都已步入軌道,土壤的有機質也漸漸增高,想到水里家園的許多親友,都還在從事慣行種植,為了整個大地及環境的保護,他也希望大家都能從事有機栽培。經過這幾年的體會,他認為要轉種有機,首先是要對方有意願轉型,但有機肥一包的價錢將近三百元,而一般的肥料一包只要五十或八十元,成本的考量是個大考驗。

  此外,品種也很重要,就像原先的梅種,很容易就得黑星病,因此黃旺庚也將老的品種嫁接新品種,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同一株梅樹,左側的樹枝是屬於新品種,梅子非常健康;右側的老品種長出的梅子全得了黑星病,可喜的是,新品種抵抗力強,並沒受到感染。對老品種來說,目前無患子噴劑也只是對炭疽病有效,黑星病仍然無法克服。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不可雜作,一般人總會認為,多種一些,多一些收成,因為梅子一年才收成一次,多種一些作物可以稍補青黃不接之時,但卻忘了每種植物的特性不同,要灑的肥料還有防蟲措施、噴藥的劑量都不同,控制不好還會造成梅樹的損傷。

  不過除了梅子以外,黃旺庚仍然種有多種作物,但數量不多,因為他的農地面積廣闊,不同的植栽仍有安全區隔的空間,況且他的目的是在試驗,希望能找出適合當地的品種,以幫助其他的農友,只要你有興趣,他絕對傾囊相授。

  長期與梅樹相處,如今他只要聞聞梅子的香氣,就知道何時可以採收;嫁接技術更不輸農業專家,只要摸摸植株的表皮,就可以知道可否嫁接。所以親友們只要遇到耕作上的疑難雜症,都會來請教他,他也樂於分享,儼然成了親友中的農業顧問。梅子本身就是相當好的經濟作物,為了替梅子找出路,他和生產「吟香梅汁」的以倫實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林明忠先生和研發經理陳俊慶先生,組成了鐵三角,不斷地開發梅子新產品,希望台灣梅能有揚眉吐氣的一天。有機這條路的確難行,但德不孤,必有鄰,有那麼多有志之士,願意付出、願意耕耘,相信光復大地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