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韻綿長

台北採訪組


  談起茶,日本人的「茶道」可說是舉世聞名,但是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茶道也不遑多讓,「喝茶」不是只著眼在「如何泡好茶」或是「如何喝」這個層面而已,對中國人來說「喝茶」應該是一種藝術,蘊含著許多深遠的意義。

  東湖福智教室的茶道班,除了介紹與茶相關的知識性的內容外,還融入有機茶農的生命故事、農藥化肥及添加物的過患、環保護生、身心靈健康、茶禪道真諦等心性提升的內涵,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事實上,茶道班要持續經營下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擔任講師的姚毅笙先生,他自掏腰包準備了各種道具、茶葉以及茶點,且動員東湖廣論佛學研討班的同學和自己全家人,全心投入。是什麼樣的動力,讓姚家人願意這樣的付出呢?

  為此我們走訪了汐止的姚毅笙及其家人,原來是幾年前姚毅笙跟著日常老法師學佛後,對老法師關心眾生、愛護大地的理念讚佩不已;而自己因為佛法的滋潤,對世間的想法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除了對生命更豁達,也看淡了名利富貴,那種感恩、歡喜在他心中種下報師恩的種子。他心中一直思忖身為弟子,該從哪裡做起以回饋更多人呢?一番考慮後,他決定實踐長久以來的希望,把「茶」這種好東西介紹給大家,本著發揚傳統茶道的心願,並結合慈心護生、關愛有情的理念,開設茶道班。

  天地人三合 得天獨厚有機茶

  姚毅笙的家,坐落在汐止的一個巷弄裡,他目前經營倉儲物流的行業,因為愛茶,因此開設了「一品茶行」,兼作茶葉的買賣。他是怎麼與「茶」攀上淵源呢?原來三十多年前,為了跑業務,常需全省走透透,與客戶品茗對談,因為這樣的一個接觸,茶與他的生命迸出了火花,從此他迷上了茶。多年的喝茶經,姚毅笙深深覺得茶是利人又利己的好東西,最後乾脆開起了茶行,自娛娛人。客人上門,他不急著推銷,先讓客人了解茶,再細細品味,在茶香氤氳當中,主人說得歡喜,客人更是真實的上了一堂茶道的課程。

  因為愛茶,他勤於找茶、訪茶,也懂茶。他說台灣最早的茶,是西元一七七一年時自福建引進的烏龍茶,不過茶樹品種雖然一樣,但會因為海拔高度及土質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風味。一般來說,影響茶品質的因素可分為天、地、人等三項。其中「天」是指天氣、氣候等,「地」指土地肥沃度、水分、土質等,「人」則是指茶農、製茶師傅的經驗、技術、製茶過程等。台灣多山、潮濕、緯度低、高海拔,都是種茶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真正好喝的茶就產於台灣。

  以他多年品茶的經驗,有機茶無農藥、化肥腥重的味道,和一般茶來比,可以說,一入口就感覺不一樣。敏銳的他甚至連農夫使用的有機肥是黃豆粕或堆肥都分辨得出來,理由無他,因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茶的風味。他也非常讚嘆有機茶農,因為有機茶真的得來不易。

  秘訣大公開 喝茶話茶品茶

  大家都知道喝茶好處多,因為茶葉含有多種保健及機能性的成分如兒茶素、茶多酚,可以抗氧化及抗紫外線、抗輻射、促進新陳代謝、提神醒腦、延年益壽…等,真是好處說不盡,姚毅笙更再三強調茶是老天賜給中國人最最珍貴的寶物,是古老智慧的結晶。可是有人喝茶會失眠或者傷胃,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說:這些情況都是泡茶不得法,使茶中的茶鹼、咖啡因大量釋出而引起,所以泡茶的方式、水溫和時間都很重要。

  如何泡好茶呢?首先要注意茶葉的用量,茶葉外形鬆散的茶量要多些,外形緊實的茶可以少置些。以凍頂為例,只要放置約壺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就夠了。其次是水溫,高溫九十度以上,適於泡外形緊實的茶;中溫八十度至九十度,適於泡芽尖或茶形細碎的茶;低溫八十度,適於泡綠茶類。其三是沖泡時間,可決定茶的濃度。再以凍頂茶為例,第一泡時間約三十秒,往後每泡增加約十至十五秒,每壺茶至少可沖五至六次。如果用了正確的方式泡茶還是不放心,可以在喝茶後喝一點牛奶來中和茶鹼,或是來杯溫潤的普洱茶把茶鹼壓下,這些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買茶前一定要先試喝,好茶有幾個條件:一甘、二香、三甜、四好下喉。

  茶要好喝,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PH值五•五以上偏鹼性的山泉水最適宜,可是現在純淨的山泉水難找,若採用自來水也可以,但必須先處理過。首先是過濾,燒開放涼,等到要泡茶時,再次燒開,這些步驟不但能去除自來水中的氯,還能改變水分子的狀態,使它變小,用這種小分子水泡茶就不難泡出一壺好茶。

  一般人泡茶通常捨棄第一泡茶湯,是因為擔心農藥、殺草劑殘留;有機茶無農藥,所以可放心享用第一泡茶,裡邊含有茶的精華。此外,喝茶不宜牛飲,喝茶時要先放下俗務,靜下心來,先欣賞茶湯清澈的色澤,再吸入茶香,然後才是輕啜品嘗。通常一小杯茶可分成三口慢慢品味,這才能真正喝出茶的味道。他還特別提到:喝茶時心中要尊敬茶,以虔誠感恩的態度觀想茶農的辛苦,每個步驟每個動作都是緩慢調心的過程,所以喝茶時適合和茶伴談心,「小樓容我靜,大地任人忙,安靜!寧靜!寂靜!不要談一些世俗的事,否則就可惜了一壺好茶。」

  和諧家庭 同心同願總動員

  因為心中有茶,平常家人相處也是秉著茶道清柔的精神,將喝茶藝術運用在家中,姚太太說:「我們夫妻倆的默契是多年來每天飯前喝茶培養出來的,我們通常是兩人先把心沉澱下來,品茶談心,避免散心雜話。說也奇怪,只要泡好一壺茶,儘管意見相左,固執己見,但有了茶,一切都好像很容易就化解了,所以三十年來兩人幾乎沒吵過架。」

  二十多歲的女兒秀樺七歲起開始喝茶,和父母親可說是無話不談。她說:「因為父親喜歡喝茶,所以從小家裡就有了飯前喝茶的習慣,茶餘飯後泡一壺濃茶,啜一口淡淡的茶香,閒話家常,頓時內心安定。二十多年來看到父母很負責、用心地經營這個家,而我和母親就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和同儕們的家庭相較之下,很少見到我們這樣和樂的家庭。」這應該是喝茶的最大好處吧!

  秀樺和父母每週六上午都一起去參加佛學研討班,對一般大學生來說,週末是朋友相約出遊的黃金時間,但是因為上研討班,她調整時間,請同學們不要在這時候找她。

  幾年前,父親開辦了茶道班,母親和她也都加入協助的陣容,由父親和幾個同好主講,母親主掌財務、行政的部分,而學習平面設計的她便負責教材、宣傳海報和課程記錄,也會擔任一堂茶道理念的講師。課程安排在週六下午,一期總共八堂課,剛開始試辦的時候,她以為兩個月一下就過去了,沒料到一年要辦三期!正值青春年華的她,當時心裡只有一種感覺──簡直是被「坑」了!因為所有的星期六都泡湯了!所以,第一期結束的時候,她曾經很想要休息。

  但隨著對佛法和日常老法師的了解和信任,在第三期茶藝班即將開辦的時候,她的心態有了改變。她覺得在茶藝班中,每次講的茶道內容都大同小異,和一般國中生物老師教導學生時,每年重複講述同樣的課程,並沒有什麼差異。唯一不同的是,她相信有無限生命,所以有意義的事都應該要努力去做,為未來努力。當她漸漸發現協助茶道班的意義與價值之後,內心不再因無法與朋友一起玩而覺得無奈,開心地讓自己全力以赴參與其中。

  樂自心中來 茶香散發祥和氣

  因為茶,姚毅笙一家人都能夠心意相通,為彼此打氣,即使再忙再累也願意一起努力。尤其看到一期又一期茶道班結業後,每位學員的身心靈都得到豐富的收穫,他們自己的心態也整個都改變了。姚太太說:「如果做這個不快樂,還有什麼是快樂呢?」姚毅笙也說:「開了茶道班的課後,發現真正的快樂不是改變自己的職業,而是改變心態和方向。」

  不管做什麼行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快樂。在姚毅笙的茶行裡品茗,讓我們感受到非常不一樣的感覺,那似乎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寧靜與清涼,尤其是他們一家人,默默的付出,願意把最好的和別人分享,卻不要求回報,全家人都在那無私的氣韻中,不斷地散發出一股綿密的茶香與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