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源教會我耐心等待

彰化 慧梵


  當老師愈久,慢慢地發覺自己習慣教別人而不習慣被人教,而且教愈久就愈覺得空虛而不踏實,深究其因,發現已迷失在家長與小朋友的掌聲中。現代的科技雖在教學上提供不少方便,但在改不完的作業簿、習作、考卷、學習單……中,相形之下我與小朋友互動、溝通心靈的機會上卻變得愈來愈少。或許學生在刻板的紙筆練習下,還不差。但當老師的,自己總覺得在生活上少了些什麼。

  在教學生涯中曾碰到一位智能不足的學生──品源,剛入學時第一眼就可瞧出他的不一樣。當家長提及想讓他休學一年,明年再入學就讀,我還暗暗自喜:「太好了,這種孩子在班上只有拉低分數的份,如果他能因慢一年入學而不在我班上,那是最好不過。」所以,我很熱心前去註冊組詢問。但校方的答覆是:他已八歲,無法再休學一年,為此,我心中還頗覺遺憾。

  品源在學業上的表現,果然如我預期的差,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都只有點頭與搖頭。但對於我分配的掃地工作──擦門,他卻表現得令我吃驚。那時我的教室位於目前的輔導室,它的鐵門是條狀的,一般低年級小朋友分配到這項工作,大概能隨便就隨便,胡亂一抹就表示做了。但是品源卻不是,每一邊、每一條、每個縫隙,他都很仔細地擦拭。看著他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傻勁,身為導師的我,心中油然生起一股暖意:這孩子其實很不賴呢!還有一次,珍蕙老師跑來告訴我:「您們班生活教育很成功,昨天放學時有兩位小朋友,邊走路邊撿垃圾回家,真該好好表揚一番。」在課堂上,我詢問是哪兩位小朋友做了如此善行?只見其中一位聰明的小朋友馬上舉了手,但品源卻不知道我問啥,而由聰明小朋友口中知道品源就是另一位行善的人。他的善心善行,一直在班上傳頌著,但品源的表情卻還是安靜與微笑。

  大部份的孩子都會在老師面前好好表現,但私底下則不一定。育群大樓一樓的廁所靠近家長會館,常有人清洗茶具,沒有把茶渣弄乾淨而使水管堵住。小朋友清理時心不甘情不願去處理那些污水。但有一天,我看到一個瘦弱的身影正努力地疏通那個出水口,並且仔細把垃圾處理好,我確信品源不知道我在背後,他也絕對沒有那麼聰明想討我喜愛。他的「善良」深深的烙在我心靈,到底他的善良與善行在告訴我什麼呀?

  這幾年在班上推行的善行日記,原想品源一定不會表達他內心對父母的觀功念恩,但有一天,我試著去了解他那篇「畫的善行」。畫中有一棟房子,還有一大一小兩個人,最特別的是,大人的手非常大,且有一團黑黑的東西。我問品源畫的是什麼?他仍然只是傻笑,此時我也覺得自己好笨,他當然不會說呀!猛抬頭看著他臉上掛著兩行鼻涕,靈機一動,便指著圖問:「品源感冒了嗎?」他點頭。「去看醫生嗎?」他又點頭。「畫中的大人是爸爸嗎?」他也點點頭。「為什麼爸爸的手特別的大又黑呢?」我又問他:「這是怎麼了呢?」他做了一個很噁心嘔吐的樣子,突然間,我都懂了。接著我問他:「品源是不是吐在爸爸的手上,品源要感謝爸爸。」他一直猛力點頭。這則善行令我感動不已,原來一個人的善心善行絕不會因為智能不足而受影響。

  在教導品源的這兩年間,他還是安靜微笑不主動說話。又有一次,國語習作中有篇看圖說故事,大意是有隻小老鼠偷吃蛋糕,不小心被貓發現了,貓追著老鼠,老鼠跑進牆壁的洞口,貓也鑽入洞口,但洞口太小貓被卡住了。當我問及有誰願意說這個故事,品源竟然主動舉手,全班都願意給他這次發表的機會。他只說了一句話:「小老鼠吃蛋糕。」這是什麼呀?誰聽得懂呢?不忍責備他,只好問小朋友:「品源講得好不好呢?聽懂了嗎?」令人錯愕的是,全班皆答:「聽懂了!」這件事也令人納悶:「為什麼小朋友皆聽懂他的語言,而我卻聽不懂呢!」

  與品源互動的這兩年,我檢視到「教學相長」原來並不是只限老師教學生,也不是只學些教學理論或技巧而已,而是透過師生關係學到人與人之間彼此的關心與體諒,並進一步完成長遠生命中沒有學到的課題。品源的善良絕非純然我教他的,而是他過去已有的好習慣再加上我的引發而已。

  感謝上蒼讓我遇到品源,從品源的身上,我知道我不用再因孩子學不會的課題及不好的生活習慣而自責太重。對孩子好的表現也不會自居功勞,反而更應以平常心去看待小朋友的成就。因為學習是長遠的,孩子目前的好,絕不是我一人能力所及。那是多少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潛移默化的結果,而孩子目前的差,也絕不代表日後他的表現僅止於此,我相信只要永不放棄,善念的種子,終有開花結果的一天,所以我不必急在一時看到教學成功。至於自己心中所感到缺少的東西,原來就是「用心」與「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