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璞歸真植福田──福得茶圃記遊

台北 蒼穹

  來到霧社高峰山福得茶圃主人所經營的民宿「返樸居」,放眼遠眺,藍天之下守城大山雄峙在前,白雲蒼狗悠哉地在群山環抱的綠色舞台幻化萬千,左側延伸往下就是奧萬大水庫,原始杉林散發豐富的芬多精,多做幾個深呼吸,沁涼入脾,令人神清氣爽。渾然忘我之際,回頭看這棟依偎在山坳裡的民宿,環繞的花樹更襯出灰牆紅磚的古樸。

  嚮往雲山逐逸趣 認識毒害遇貴人

  返樸居的主人陳光博夫婦是一對反璞歸真的性情中人。民國七十四年,高山茶行情高竄,陳光博到霧社山區收購茶菁,認識在地人,來到這片海拔一千四百多公尺高的山坡地,迷上它的山色,便放下台北的事業,帶著幼齡的兒女,搬進沒水、沒電的山區。時光荏苒,二十一年過去了。

  陳太太想起剛搬來時,所有的家具集中在臨時搭起的棚子裡,一磚一瓦的蓋,好不容易才有一個遮風擋雨的屋殼,屋內沒鋪水泥,地上還不時冒出青草呢!「我們到山下去接山泉,二十多年前,電力在山區的配置不普及,當時使用鐵牛頭,以柴油為燃料,啟動和關閉馬達全賴手動,馬達設在水源旁,傍晚屋內缺水時,請先生到山下去開水,水快滿時,我在屋外拿一根柴敲水桶,他聽到咚咚的訊號就關水。」那段秉燭夜讀苦中作樂的日子,經過回憶的篩選,點點滴滴充滿了野趣!

  陳光博世居鹿谷,祖傳做茶的技術也學得頗有心得,起初他也在一甲多的山坡地用慣行方式種高山茶,噴藥後看到昆蟲死了一地,已經茹素的他心生愧疚,所以能不用藥就盡量避免。「年年春」剛上市還很貴,陳光博沒想過除草劑會有什麼潛在危機,買一瓶回來噴。隔天他太太發現草全部轉黃了,警覺這很違背自然,她寧願用手拔草,不要噴藥;可是陳光博為了省工,夫妻經常為這種事起爭執。

  直到有一天,夫妻倆受邀到種水蜜桃的鄰居家作客,認識美國回來的土壤學博士吳瑞明。吳博士告訴他們美國有機農友轉作的過程,說明土壤微生物菌的重要,也談到越戰用落葉劑產生很多畸形兒的案例。這席話終止了夫妻的爭吵,也讓他們的生命轉彎。

  轉作有機路迢迢 天理良心做指標

  「沒有農藥化肥之前,阿公不也可以把茶種好?」陳光博有心轉作有機,只是改種有機的摸索真是長夜漫漫,雖曾隨著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到日本學習觀摩,不過能用得上的技術實在不多,一直掙扎到民國八十六年,才真正轉型成功做純有機。

  由於高山多霧,加上日照不會太強,所以他的茶茶鹼少、兒茶素含量高,加上粕類和酵素的肥培管理得當,茶味甘香,不苦不澀,喝過又識貨的人通常會繼續郵購。顧客們為了確認有機,大都會親自到陳光博的茶園走一走,發現他們玩真的,就成了好朋友。

  有顧客之後,產品總該取個名字。全家總動員腦力激盪,陳太太突然靈光一現,取名為「福得茶圃」──有『福』者方『得』之!他們種的軟枝烏龍屬於抗病力比較差的,幾年下來,病蟲害、高投資和低收成真是一關關的考驗,挑戰他的耐力與堅持。在經濟考量與天理良心的拉拔過程中,陳光博越來越能放下,相信只要「存好心、做好事」,萬法皆由心生心滅,眼前收成不好表示福不夠,繼續培福、植福吧!

  共生共榮生態富 顛覆害蟲的定義

  這幾年有一些錢買不到的回饋,想到這片地共生共榮的豐富生態就很窩心。經常有才剛會跳的兔子在他園裡逗留,小兔子什麼都不怕,成了鏡頭前的可愛模特兒。茶株裡經常發現鳥窩,「蛇蜥」也是園裡的常客。剛開始在除草時邂逅這種沒有腳的蜥蜴,以為碰到蛇,常常頭皮發麻。後來方知蛇蜥是生態指標,它腹部貼地,經過噴農藥、化肥的地方,就會腹部潰爛而死。蛇蜥安心地在他這塊地生活,現在已長到一尺長了!

  在這塊地,即使連蝗蟲這種大家心目中的害蟲都有貢獻喔!說起蝗蟲,大家想到「蝗蟲過境」,腦中浮現密密麻麻一大片的「烏雲」蓋天覆地而來,霎那間吃得寸草不留而去,怎麼會是益蟲呢?拜訪福得茶圃時隆冬剛過,陳光博指著被蟲吃得破破爛爛的茶葉,「這些是蝗蟲吃的。」望著大家困惑的眼神,陳光博微笑地繼續解釋:「蝗蟲偏好『肉食』,平時愛吃小綠葉蟬和薊馬,為茶葉清除蟲害;到了冬天沒食物了,才開始嚼茶葉;這些老葉本來就不適合製茶,所以沒有損失。春天發嫩芽時,蝗蟲就改吃葷的啦!」這段話顛覆了一般人對「害蟲」的定義,大自然的機制實在神妙!

  天不負我熬出頭 以茶會友客緣好

  不過長期投資和回收不成比例,當積蓄減到快要「沒有明天」,那真是煎熬啊!最慘的是九二一地震之後,生態大幅改變,該年冬茶只收到十八斤!生活的壓力加上親朋的冷嘲熱諷,他們不禁遲疑這條路要不要繼續走下去?

  「只要是對的,就要堅持到底!」陳太太鼓勵先生,不過她也深深感受到先生需要養家活口的焦慮,所以先用時間換取空間,「到春天再看看吧!」盼著盼著,春茶發芽了,茶園裡的生態特別豐富,螳螂、蚱蜢、瓢蟲、蟾蜍、蜘蛛等活躍在地上,地底下土壤裡各種天敵的幼蟲和蚯蚓等在茶園裡生活著,蟲蟲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天敵的食物,就這樣隔年的春茶豐收了,這是一份意外的驚喜,原來是生態平衡了。

  接下去陳光博忙著跑通路,陳太太覺得這樣下去會兩頭焦,不如待在山上做好農夫的本色,照顧好土地和茶圃,讓東西自己說話!

  說起東西自己會說話,陳光博有好多有趣的例子。某消費者擅長紫微斗數,他有兩個嗜好:吸菸和喝茶,有求於他的人投其所好,所以家中經常有很貴的茶。他有個三歲大的孩子,經常跟著父親喝茶,每次泡別家的茶頂多輕抿一口,可是泡陳光博的茶就持續來要,直到收攤了才罷手。妙的是孩子不認得字或包裝,偏偏百試不爽。或許是因為這個小孩味蕾非常敏感,加上從小常吃有機食品,能識別殘存的農藥化肥所造成的刺激,所以孩子試喝不順口就不會再要了。

  陳光博的子女從小跟著除草,對父母的做法很引以為榮。女兒有一次利用假期在台北百貨公司租個攤位試賣,前幾天銷售掛零,終於有個六十幾歲的老太太買了一包回去。沒多久老太太依著包裝上的電話問到陳光博:「你們的茶是怎麼種的?好久沒有喝到這樣古早的味道!」陳光博的答案很簡單:「我只是老實除草,蟲吃剩的才收。」那個老太太隔天又拉了一票朋友回去買茶。

  陳光博這樣「以茶會友」,顧客免費為他宣傳,他們的茶不用推廣、沒有上架,可是有很多律師、醫師的顧客群會繼續郵購,或者攜家帶眷到山上來渡假拜訪茶園,民宿就是因應這樣的需求而做起來。

  民宿茶道做配套 身心靈豐富饗宴

  住在他的民宿裡,水泥牆、紅鋼磚,加上原木釘的天花板,沒有油漆、沒有輻射的污染,沒有電視讓人分神,大家全心互動,幾家人一起煮飯、聊天,也是另一種樂趣呢!隔天一早到兩百多公頃的原始森林享受森林浴,一邊聽陳光博介紹沿途的動植物,閒步到山巔陳光博的茶園,一邊喝茶一邊聽他們的有機甘苦談,知性、情趣之外,還有心靈成長的分享。

  不過陳光博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打算在園子四周比較陡的坡地種上成片的松、楓、銀杏、櫻花回饋知音,「帶著這些好友松下品茗,在享受蟲鳴鳥叫之餘,讓大家對茶的文化傳承有更深的認識,體驗符順大自然的生活態度,希望走這一趟讓他們對生命的意涵會有點不同,至少身心靈會更健康一點。」

  編按:

  「福得茶圃」地址在南投縣仁愛鄉高峰巷58號(Tel:049─299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