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雲端──天雲茶園
來到蔡年學及蔡鳳蘭夫婦的「天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日式神社的門樓,沿著檜木扶梯拾級而上,扶疏的綠葉叢中,又是一個驚喜,那是一座木造的八角屋。原來蔡鳳蘭的娘家,在日據時代是個神社,因此他們就利用拆下來的百年老檜木以及竹子精心打造這座八角屋。主屋前的觀景平台前,種滿了各式松樹以及奇花異草,在群山環繞中,恍如置身仙境。 蔡年學首先引領我們參觀茶園,二十多年的老茶,園中布滿小草,但茶株卻是欣欣向榮,生意盎然。他隨手抓取一把鬆軟的泥土,大家聞聞有機土的味道,那是一股淡淡的清香,間雜著清草的香味,這是土壤中活菌所散發的味道,原來泥土也有香的! 蔡年學趁機給訪客上了寶貴的一課:由於有機茶園土質鬆軟,茶株的根遍布於表土四周,因此能夠快速的吸收養分,假若參訪者一一踩在茶園上,一定會傷到根,影響茶株的生長,甚至造成枯死的情況,因此除非是採收期,他是不贊成訪客入園。不為什麼,只為了護土、護茶;二十多年來對茶的相知相惜,茶及土已是他生命中的一部份。 八角屋裡的擺設相當典雅,中間的茶桌是一塊年代久遠的頁岩石板,桌底滿布各色琉璃寶石,赤腳踩在琉璃上,似乎真能感受到磁場的力量呢!內屋頂以竹子搭設而成,外屋頂則是覆蓋瓦片,因為日夜溫差大,建材熱漲冷縮,因此光是防水工程就已做了八遍,第九遍仍在進行中。整座屋子是以多根六尺高的木柱支撐著,柱與柱之間飾以木刻雕花,相當精緻。除了大門,其餘七片牆都是以玻璃帷幕包圍著,四周景觀盡收眼底。坐在裡邊一面品茗,一面聽著莊嚴悠揚的佛曲,真令人忘了今夕是何夕。 「天雲茶園」的主人,一如八角屋般精緻,蔡鳳蘭是虔誠的佛教徒,有著修行人的寧靜與典雅;蔡年學則像化外之民,留著一撮鬍子,頗有閒雲野鶴之風。平日開著一部六十多年的日式老吉普車,雖已是古董車,但在他的巧手維護之下,歷經一甲子的歲月,車子仍然正常運作,只是人尚未出現,那「砰砰」的車聲已遍傳山谷。也許你會很羨慕他們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但這只是苦盡甘來,老天爺疼惜這對夫婦,特別賜給他們的果實而已! 回首來時路 「天雲茶園」大約是在民國七十八年時開始接手經營,栽種面積約有八分多地,當初看到茶株栽種如此茂密,蔡年學心想,農藥灑那麼多,光是春茶就得噴上五、六次的農藥,農藥如何揮發呢?人喝下去的豈不都是毒水?因此他立誓不噴農藥,不過仍然使用化肥。直到八十三年,一向不抽菸,生活作息都很規律的父親,竟然得了肺癌,不到一百天就辭世了,而周遭親友不是死於肺癌就是肝癌或胃癌,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他們都是樸實的農民啊!多番找尋答案,結論是「農藥」、「化肥」就是元兇,因此斷然停用化肥,真正實施有機之耕種。 不用農藥,蟲害怎麼辦呢?開始使用蒜醋液,一季大約用兩百斤的大蒜,光是大蒜脫膜就要剝許多時間,一天磨不到十斤的大蒜,不斷的試驗,歷經電動攪拌機,最後買了一台絞肉機,才解決問題。一天可絞五、六十斤,以洋蔥袋分隔後,加上醋及辣椒,三五天噴灑一次,但這只是驅蟲而已。 肥料的製作更是大費周章,當時市面上並沒販售有機肥,蔡年學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在自家庭院中所做的堆肥,也就是把一些不用的葉子、果皮等植物殘渣,以及養豬、雞的水肥等摻雜在一起使用,這對短作植栽比較適合;不過糞肥鹼性太強,會傷了樹根,茶葉是多年生的作物,不能使用糞肥,所以只使用植物殘渣及大豆做堆肥。「茶水遲早會喝進肚子裡,所以肥料來源必須是乾淨的。」講到這裡,蔡年學再度抓起一把泥土,「很香!你們聞聞看!」有發酵香氣的泥土是二十年堅持的結果,難怪他那麼以此為榮! 說真的,從完全陌生到現在的駕輕就熟,蔡先生也真吃了不少苦頭,走了許多冤枉路。由於對土壤不了解,茶園的土質是頁岩風化土,透氣性良好,因此他認為只要把黃豆直接埋在土裡就行了,萬萬沒想到,發酵中的黃豆,反倒吸走土中原有的一些養分,而且發酵產生的熱度傷害植株的根部,也傷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因此造成極大的反效果,可說是損失慘重。 事實上,一分地大概要用掉一牛車的堆肥,而且從開始到完全發酵,也要花掉半年到八個月的時間,並沒想像中容易。況且每塊土地所含的微量元素不一,所以施何種肥料不一定,完全要靠自己多方觀察。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為此他毅然決然的將八分地減為三分,讓他的身心體能足以負荷。 茶葉最需要的養分是磷,它能使葉片變厚,泡出之茶水較甘甜。剛開始時,每人的說法都不一樣,還好他有先見之明,把一塊地分成好幾個區塊,同時施用不同的肥料做實驗,看看哪種肥料最適合他的土地,從茶葉收成時,高低不一的情況即可分曉。歷經六年,土中不良物質漸漸消失,表土還原約有一、二尺左右。 最佳的投資報酬率 經過多年慢慢的摸索,蔡年學覺得轉作有機開始真的很不容易,因為蟲子實在太多了,若只為經濟利益而種植,一定會忍不住而噴農藥。但他所想的卻是良心問題,因果的問題,假如一時的不忍耐而噴一次藥,那麼一切都得從頭來,那才真正不划算,幸有宗教信仰的支撐,堅持下去的力量比較強。 有位幫他採茶十多年的好鄰居,剛開始時每次都會忍不住說他:「像這樣的種植方式,怎麼活下去呀!」但他卻一點都不後悔。透過一步步走過的歷程,他深信只要土地能回復它自然的機制,一切都不是問題。 在一般人眼中,小草是多餘的,總欲除之而後快,但蔡年學的觀點卻認為小草與茶株是共生的,小草固然吸收掉一些養分,但也吸去一些不良的微量元素,保持土地平衡;此外小草的根部,能涵養水分,冬天它自枯萎,把水分留給了茶株。由於茶株生長濃密,小草其實不多,也因此免除了拔草的功夫,只要注意不超過茶樹的高度即可。因此他感恩的說:「你給小草一分,它會回饋你五元!」 如今他也認為蟲子其實並不可怕,因為大自然的機制是汰弱留強,適者生存。有次他發現園中有好多紅色的節肢動物,心想:「完了!這麼多紅蜘蛛,茶葉一定會被吃光。」隨手捉了幾隻放進袋中去請教專家,對方叫他放心:「你捉的是紅蜘蛛的天敵,紅蜘蛛是肉眼看不到的!」紅蜘蛛有天敵,其他昆蟲也會有,何必為此而傷腦筋呢?幾年來他確認一物剋一物的道理,千百年來牠們就一直在這片土地裡,遵循自然界生態平衡的法則而生存,人類錯誤的知見,卻一再的傷損牠們,造成難以彌補的食物鏈缺口。是人較可惡呢?還是蟲子和雜草? 幕後的推手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個成功的女人,這句話運用在他們夫婦身上,真的是相當適合。在蔡年學敘述的過程中,蔡鳳蘭一直是在旁微笑傾聽,偶爾補上一兩句話。幾經追問,她才慢慢道出她的心路。 由於蔡年學對於有機種植的堅持,歷經六年才漸有收穫,但生活是很現實的,在這期間,孩子及家人總得要生活啊!為了家計及謢持先生的志業,她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擔,獨自在台北打拼,長輩們對此不太能理解,蔡鳳蘭即便有苦也只好自己吞下。為了能多賺一些錢,她選擇了在聲色場合中走唱,多年來看盡人生的百態,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日子,真的是一言難盡,因此她皈依了佛門,苦的時候也只有一心祈求佛菩薩了。不過她漸漸體會先生那種對有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這不是普通的擇善固執,她一定要做他的後盾,再苦都忍了下來! 茶園終於漸入佳境,她選擇了回家,在廬山開了一家叫做「茶米茶」的茶行。回憶過往,真正苦的卻是在這段期間,因為她一直覺得有機茶是那麼難得,在生活水平漸次提升的時候,應該會得到許多人的認同才是,事實不然。好不容易找到知音,賣出一斤有機茶,隔天常會接到抱怨的電話,因為客人滿心歡喜的將有機茶和親友共享之際,總會被潑冷水說:「別傻了!廬山那種觀光地區,哪來的有機茶?你被騙了!」客人往往是越喝越憤慨,忍不住就開罵了,認為那種經小綠葉蟬咬過後特有的蜂蜜香味是假的,是商人的噱頭。每當她接到這樣的電話時真的是欲哭無淚,深感知音難覓!而那種苦也是相對的,她之所以願意在異鄉苦熬,為的就是讓「有機茶」這個兒子能夠早日出人頭地,誰知結果如此,好不容易賣出一斤,卻又得等著抱怨的電話及謾罵,往日的苦,似乎苦得一點價值都沒有,怎不心灰意冷! 苦盡甘來知音現 也許老天爺聽到他們的心聲吧!苦到極點之後,貴人終於出現了。這位「伯樂」也是個有心人。那天他正好停在他們的店門口,「茶米茶」的店名把他吸引進門啦。相談甚歡之下,買了一斤回家。半個月後,這位伯樂打電話來店裡,希望買下上次買的同一種茶。後來又要求要參觀他們的茶園,當他親自看到茶園中的種種,且發現雜草不少,甚至快二十年的樹齡,根頭乾淨(一般茶樹根部與土壤連接處會有青苔覆蓋,那是一種菌病,久了之後茶株會枯萎),確信他們的茶真的是有機栽種的。 原來這位伯樂是喝茶的行家,一年可以消化三百多斤的茶葉,由於他以前在農試所上班,深知有機栽種的困難,以前買「有機茶」,常常是買過三次之後就不再買,因為每當參觀過所謂的有機茶園之後,看到堅硬且寸草不生的表土,實在很難相信是有機的。這位知音要求將所有天雲茶園的茶交給他,但怎麼可能呢,還是有一些老顧客,這位伯樂就說:「那就把剩餘的都給我吧!」就這樣,解決了銷售的問題,與伯樂之間也變成了好友。 後來他們在茶園蓋了民宿,這也是伯樂的建議,啟建的時候,伯樂還擔心他們錢不夠用,先預付茶葉錢給他們,等到茶葉收成時再分批交貨。蔡氏夫婦為此感恩不已,倒不是因為茶葉終能出清,而是人生得此知音,夫復何求? 生機再現好風光 經過多年的用心耕耘,天雲茶園,土質好、茶質好,連蟲子都知道呢!去年四月,正是螢火蟲繁殖的季節,有天晚上,蔡年學看到不下千百萬隻的螢火蟲在茶園中飛舞,隔鄰是慣行農場,卻沒幾隻,就在邊界上,好像是人為拉成的一條亮晶晶的界線,園中螢光燦爛,煞是壯觀,隔鄰卻是一片漆黑,他真的被感動了,也真正感受到有機栽種的珍貴。如今園中松鼠、飛鼠、各式鳥類充滿,一片生機盎然。 蔡鳳蘭有一次與蛇邂逅的經驗,那是一條眼鏡蛇,不知怎麼跑到她房間,當時很害怕,直覺就打一一九來抓蛇,後來想想,蛇被抓去後,一定沒好下場,於是當消防人員來了之後,她立刻告訴他們:「蛇已經跑了!」只見那些人可惜的說:「薑絲湯已下鍋在等著呢!」最後還是拜託一位養蛇的朋友帶回家養才解決。 多年的山中生涯,讓他們深深體會到大地生物共存共榮的概念,資源是應該共享的,少了分別心,增長了慈悲心!隨著土地越來越健康,茶株也越來越強壯,如今茶園已經五年沒有施肥,所以只要以護生的觀念,用心的耕耘,不過份榨取地力,更不要以扭曲的高營收價值觀,去違反植物的自然生長週期,讓土地生態回復自然的機制,蔡年學深信,他的茶樹存活一兩百年不是問題。看著二十多年的茶樹,他可以感受到茶樹們很快樂、很健康,他甚至覺得茶樹正在對他微笑呢! 編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