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為窗 以地為家
           
──原住民農友余明達
台北 綠堤


  在南橫入口、台東縣初來鄉的山上,甜蜜藥用保健農場的主人余明達先生,一面招呼著我們,一面幽默地展開雙手說:「你們看,我家的窗戶這麼大!」的確!放眼望去,群山環繞,綠滿枝頭,山下溪水淙淙,以天為窗,以地為家。

  余先生是布農族,媽媽是基督教的布道者,從小就灌輸他要尊重生命,所以在有機種植的觀念尚未普遍之前,他們家早就不用農藥,因為農藥會殺死蟲子,也會使果樹中毒。

  余先生有許多獨特的觀念,他認為除了向別人學習之外,他也勤於觀察大自然。十歲那一年,有次他在山上,看著山下的雲海,美極了,也相當感動,這種感動讓他深覺生命要用對地方,於是立志要幫助別人。就是這種精神,讓他不論是在農園的管理,或者是人的關懷上都相當地用心,以慈悲的心懷,觀待萬事萬物。

  微風、悲心、互助是有機肥

  余先生的農園雖然也是有機耕種,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他認為大地資源是萬物共有的,人與萬物是息息相關的,但一般人卻只關心自己的蔬果,完全不會想到蟲子及其他生物。

  比如水蜜桃,為了美觀及採果方便,農人喜歡把草砍得光光的,卻忘了草是蟲子的糧食,草叢是牠們的家,草被砍光了,牠們只好被迫流亡,爬上樹枝啃嫩芽,這時慣行農友就開始噴藥;當水蜜桃漸漸成熟時,鮮豔的桃紅及香氣,自然吸引了蟲子及鳥兒的青睞,於是人們就開始將整株的水蜜桃套袋。余先生質疑:為何不留下一些,讓蟲子們能活下去及繁衍牠們的後代?你若不留一點給蟲子,牠們就會口耳相傳,想辦法鑽進袋子裡,農人終究是白忙一場,所以種植有機蔬果,觀念的調整很重要。

  從小知道癩蛤蟆會把菜苗壓壞,他就想,癩蛤蟆為什麼要來?因為要找食物--菜蟲。依據西方雜誌的報導,癩蛤蟆三個月就可吃掉一萬隻蟲子,所以牠是人類的朋友;因為山上較潮濕,很自然的青蛙和癩蛤蟆就會在那邊繁殖,果園中充滿了各色果樹及昆蟲,還有動物。蟲吃高麗菜,青蛙吃蟲,蛇吃青蛙,貓頭鷹則吃蛇。

  就像余明達果園裡的青椒和龍葵種在一起,在三、四月時,可以看到龍葵上長滿了蚜蟲,瓢蟲來來去去,忙著吃蚜蟲,但是和龍葵長得很像的青椒葉子,蚜蟲卻不會上身。所以只要用心去觀察,就會發現,這就是自然的食物鏈,一物剋一物,一切都不必擔心,自然界有它一定的循環,以達到生態平衡,人們實在不必把心思用在對抗其他的生物上,大自然世界的生命力和人類社會是不一樣的。余先生在種菜時,會在菜園中央保留一塊草地,讓蟲子棲息及繁衍;園裡的落葉,就任由它們自然分解,因為落葉也是蟲子的家,把落葉除去,就等於把蟲子逼上梁山去當強盜。

  農園中遍布石頭,大小不一,他認為石頭千百年來就已經在這裡,不斷地供應微量元素給萬物,這裡一直是它的家,但是人類卻是急欲除之而後快,這太沒道理了!

  此外,微風、瀑布及水聲等這些自然的磁場,對作物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在大樹下的房子,有微風的吹拂,讓人住起來感覺相當愉悅;同樣的,在果樹底下的蔬菜,因有微風的吹拂,所以長得特別好。的確,果園中,桃、李樹下的青椒,透過些許陽光的照耀,葉子碩大而且結實纍纍;而沒有果樹遮蔭的青椒,則顯得較矮小。這的確是很奇特的農園管理方式,余先生是以微風、悲心、互助、代人著想來澆灌他的農園。

  賠本生意有人做

  余先生的果園有幾處,為了保持地力,土地也「輪休」,天氣熱時就在較高的霧鹿山上種植,天涼時則在較低的初來耕種,有梅子、李子及水蜜桃等落葉果樹。為了不傷害土裡邊的生物,儘量避免用機械,儘量用人工拔草,但人工很貴,所以儘管里仁收購的價錢很高,單就蔬菜部分仍是賠本,幸好果樹及加工品的收入還不錯,尚可維持工人的基本開銷。

  既是賠本,也可以不種啊!但是為了工人的生計,他們需要養家活口,多種一些作物就可提供多一些工作機會,他的理念是:「上天都在看著你,你越仁慈待人,他就會越快補償給你,因為上天比我們慷慨。」因此他的農園除了拔草,幾乎不太需要管理,他認為只要不貪,做多少,算多少,反正十多年的農園,園裡的大石塊會供應微量元素,植物自己會照顧自己,產量也許不大,但已經夠了。

  正因為心胸寬大,慈心待物,所以不管是人或者是昆蟲、作物,他都是一視同仁,用心耕耘,他一再地提到西方哲人紀伯倫的名言:「如果烤麵包不用心,烤焦的麵包,頂多也是填飽肚子而已;如果時間、火候控制得宜,就會香氣四溢!」

  同理可知,種蔬果時用心,口感一定很好。因此工作之前,他會要求工人們別忙著做事,先繞繞園子,關心一下作物,也讓工人們感受到作物很需要他們,如此一來,一整天工作情緒都會很高昂,因為他們知道為何而做。所以,每當余先生體恤工人,要他們早點回家休息時,工人們反而做得更晚。

  有些工人心比較急,會想出去創業,以賺取更多,余先生就讓他們出去。事實上,這種想急速翻身的想法,往往會失敗,造成更大的壓力及負擔。當他們在外不如意,想回來時,余先生隨時歡迎,因為他說:「人總會希望有更好的挑戰方式!」

  阿德就是一個例子:他來之前就已負債,被人拉去當工頭,錢沒拿到,車子又被拿去抵押,壓力實在很大。但這個人很聰明、反應快,於是余先生訓練他一些管理的觀念,半年後,阿德自信心慢慢恢復起來。但問題來了,他想快速累積財富,於是聽別人的話想離開,余先生沒有阻止,只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對,歡迎回來!」阿德最近又回來了,余先生坦然地接納他。

  仁慈的心,勝過金銀財寶

  由於受到母親的影響,他也常抽空去關心周圍需要關懷的人們,告訴他們正確的觀念;婚姻破裂的家庭,他會勸他們彼此包容、互助。有位修車工人,因為理財不當,負債很多,所以吸毒、酗酒又失婚。當余先生去關懷他時,擔心去他家會干擾到他父母,所以就常陪著他在全家便利商店一起討論聖經,且慢慢分析做什麼工作會比較好。最後說服他種有機,這個人現在不管行為或工作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十多年來,不管多忙,他和妻子每個星期還是會抽出三天的時間到東海岸研討聖經,送出適時的關懷,「關懷一個人是要關懷很久的,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他覺得對他們是有責任的。這些年來,他深深覺得人最寶貴的是內心的東西,「有顆仁慈的心,勝過金銀財寶,在任何時處都會活得很快樂。」

  唯一的兒子跟著他們夫婦一起去做關懷,從小就接受良好的身教,兒子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告訴余先生夫婦:「我被一個小孩點醒了!」原來是余家的兒子在家庭聯絡簿上告訴老師:「如果您要打同學一下的話,那麼打我好了,打一百下也沒關係!」

  兒子偶爾會覺得時間及步調跟不上父母親,但余先生告訴兒子:「人最有價值的是表現愛心、助人,現在有機會,你不做的話,就錯過了機會,你要珍惜!」於是孩子選擇繼續跟著他們做關懷,這是傳承,也是使命,因為生命要用對地方啊!

  在余先生的果園中,望著對岸,碧綠的山頭,一道明顯的土石流沖刷的痕跡隨意問余先生:「身為有機耕作者,您對土石流有什麼感想?」他連想都沒想就說:「很好!這樣下游池上鄉的農民就有福了,因為沖刷下來的土石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連續的大雨,蔬菜被打爛了,許多人都憂心忡忡,但是他卻認為:「大雨連連,這就代表上天告訴你,趁著大地潤濕,趕快播種啊!」

  這番話讓我覺得眼前這個人好高,為什麼他所想的都是光明面?這樣一個謙卑含蓄的人,做的是順天、憫人、惜物的事,他在生命中用心刻劃的地方,值得省思與學習啊!

  編按:

  余明達先生 
  TEL : (089)8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