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庇護工場──天使的家園

編輯室整理


  在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些身心障礙的孩子,他們單純得無法適應複雜的社會,單純得讓父母放不下心。

  他們的父母,雖然了解孩子的特質,卻不可能成為他們永遠的避風港,看著這些孩子慢慢成長,父母開始擔憂孩子的未來該託付給誰?哪裡才是讓他們能受到妥善照顧的家園呢?而社會上大部分的人,對他們除了同情和唏噓,或許還有更多的誤解。於是,這些經過長久掙扎和隱忍的父母們,為了讓一般大眾能了解這些孩子,也為給自己及其他同樣遭遇的孩子一個機會,他們成立了「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於八十三年二月,它的使命是──提供心智障礙者終身完善的服務。民國九十三年四月,育成基金會接受台北縣政府委託經營「台北縣集賢庇護工場」。庇護工場是讓十五至六十歲,有工作意願,但工作能力不足,無法進入一般性就業市場的身心障礙者,經過工作能力的評量,適合庇護性工作場所,在專業輔導人員的培訓下,身心障礙者得以培養工作技能,增長人際關係,獲取合宜的工作收入,進而肯定自我價值。

  之前,育成基金會董事長陳節如女士得知「悅豐小舖」的產品都是不含人工香料、防腐劑、化學添加物的天然食品,因此找上「悅豐小舖」的負責人陳宇恬先生,希望能夠協助「集賢」的營運,讓孩子們能學習工作技能。陳宇恬很想幫忙,又怕自己做不來,慎重考慮很久,終於在眾人的期許下,他接下「集賢」,展開另一種學習歷程。

  陳宇恬努力尋找適合孩子們的工作,於是,找到里仁公司,經過不斷溝通,終於敲定包裝「滷包」合作案。陳宇恬相信做的人如果開心,吃的人就會喜樂健康;他也期待包裝養生食品的工作,讓庇護性就業者可以在穩定的工作中自給自足。

  驚濤駭浪過難關 利人利己格局寬

  不料,美好的理想敵不過現實的逼迫。陳宇恬接手的第一年就賠了將近一百萬,真叫他寢食難安。一般人以為有政府些許的補助,場地不用租金,照理說工場應該會賺錢。事實上,初期什麼都沒有,也不知工作在哪裡,但是基本的開銷如水電費、人事費等,任何一樣都少不了,一個月起碼要十幾萬;即使工場開始運作,微薄的代工資,每件才賺幾毛錢,最多幾塊錢,要累積多少件才夠支付這些基本開銷!陳宇恬四處尋找資源,家長也盼望「集賢」能夠持續提供孩子就業機會。還好初期的經費,育成基金會一路支援到底,走過驚濤駭浪的歲月,總算苦熬下來。

  之前,陳節如才跟陳宇恬討論孩子終身的規劃,家長們都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孩子將託付給誰?會不會遭棄養?家長心裡馱負著沉重的擔子,陳宇恬了解他們心中的苦楚;碰到問題還要低聲下氣地向客戶解釋,他默默地承受許多壓力,他知道還有許多事要做,未來的路還很漫長。

  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陳宇恬也有不一樣的學習。這裡都是依孩子的特性來培訓他們,並安排適合的工作。如果孩子只能從一數到六的,就讓他做一數到五的事;若不會數數的,就讓他填裝滷包……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他才猛然發現:自己對這些孩子有這麼大的包容空間,但是對身邊的人,乃至於最親的家人,總是用自己的認知去要求他們,如果不如期待難免就會失望。於是,漸漸地,他對任何人都會試著退一步想:「他這樣就很好了,那是他的特性,我何必要以自己的思考、認知,去要求對方,造成雙方的不愉快。」

  滷包飄香傳愛心 麻布棉線更安心

  填裝「滷包」,這份單純的工作,啟動了一連串的愛心。市售包裝棉袋,看起來純白乾淨,大多是經過漂白;用來封口很有彈性的綁線,陳宇恬特地用火試驗,結果一燒就縮成小黑球,才發現原來裡面含有尼龍成分。陳宇恬心想:「如果丟到滷湯裡經過幾個鐘頭燒煮,這些材質的包裝,會滷出什麼附加物質呢?不行!一定要找安全的材料。」

  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找到可以提供未經漂白的麻布和純棉線的工廠;接著就是縫製,不料一般工廠最起碼的接單量至少十萬個,不然就不接單,怎麼辦呢?陳宇恬突然想到:育成基金會中的「永明發展中心」設有縫紉班,或許可以幫得上忙。自家人好商量,終於製作出一個個平整又安心的麻布袋,滷包袋送經評鑑通過後,「里仁滷包」正式開工!

  明亮、乾淨的包裝室,飄散著淡淡的中藥香,除了封口機器規律的操作聲外,沒有吵雜的聲音,戴著帽子和口罩的孩子低著頭,專注於手上的工作。坐在生產線最前端,負責裝配料並秤重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將藥材勺入袋中,放上磅秤,差二克,加一點,再秤,一次又一次……到了第五次,終於成功。接下來,另一個孩子負責將裝好藥材的麻袋封口打結,簡單的打結動作,這些孩子要反覆學習兩、三個月,才會熟練。

  另一條生產線,負責將綁好的滷包裝進塑膠鏈袋,一位嬌小的女孩,坐在特別為她設計加高的椅子上,認真地將兩個滷包的角對齊擺正,一雙柔軟的小胖手,恰如其分地扣住滷包,準確地推入尺寸剛好的塑膠鏈袋中,當六個滷包平整的裝妥,只見她慎重地擺進成品籃,就像又完成了一份重責大任。

  這群盡忠職守的孩子,在庇護工場的保護下,珍惜每一個工作機會,並以一絲不苟的態度回報大家對他們的照顧,雖然產值可能未達標準,但品質管制卻超出預期,因為他們是全心全力地執行,讓陳宇恬和所有幹部、輔導老師疼惜入心,視他們如同天使寶貝。

  老師用心處處見 孩子學習慢慢來

  這裡的孩子在有限的空間裡,盡心、專注地重複許多人覺得單調的工作,他們要求精準和完美,因為他們的概念裡沒有「差不多」,只有對或錯。

  包裝產品的過程中,足量的內容物是必要的條件之一。例如,某樣產品包裝上的重量標示:一四○公克(+-五公克)。對於一般人而言,很容易就可以了解數字所涵蓋的範圍,但是如此抽象的概念,對於這些孩子來說,實在不夠準確。由於每個孩子所具有的算術能力都不一樣,因此,如果只簡單寫下標準範圍介於一三五到一四五公克,當電子秤上顯示出一三五和一四五以外的數字,他們就會認為這是錯誤的重量,而不斷地調整直到重量和這兩個數字完全相同。

  看到這樣的情形,細心的輔導老師,特地在電子磅秤旁放上了標準重量表,清楚地寫下每一個合乎標準重量的數字,如此一來,一對照隨即就可以知道產品的重量對不對,老師們在小細節上的巧思,讓孩子們更能安心、流暢的工作。

  走進工場,牆上處處可見貼著各樣產品的「包裝流程圖」,簡單的文字寫著每個步驟的動作,還搭配示範照片,這些圖文的背後都有老師的愛心與耐心。工場每接下一個新的工作,老師們會先討論,透過親自實作演練,了解整個包裝細節,將所需要的動作不斷地修改,變成用一句話就能解釋得清楚、讓孩子可以操作的步驟。在簡化繁複的包裝過程,成為確實的動作後,拍下照片、寫下提示語句,化整為零的標準流程就這樣誕生了,這才能教給孩子們正式開工。

  人與人互動的過程當中,難免有摩擦,也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是,這裡卻不曾聽見指責的聲音。參訪的過程中,陳宇恬安排我們與孩子一起包裝「滷包」,這些孩子雖然都很羞怯,可是當我們開口求教時,孩子們都很熱心指導。當老師看到孩子的示範動作正確無誤時,立即豎起大拇指並給她一個陽光般地笑容,還鼓勵她:「好讚!」有位孩子因為見到很多的陌生人,顯露出怕生的畏懼,老師發現了,直接讚美並告訴他:「因為你的工作表現很好,所以才有這麼多人來訪。」孩子臉上畏懼的表情消失了,燦爛的笑容取而代之。「鼓勵」是心靈的最佳慰藉。

  除了平常工作上的關懷,場內的牆上還有一張和牆面一般大的表格,上頭寫著所有孩子的名字,還貼了許多的花朵,這可是他們每星期的評核表。達到一項標準就得到一朵花,一星期過去後,得到花的人都會得到鼓勵,或許是大家的歡聲鼓舞,也許是些許的獎勵金,都讓孩子們欣喜不已。

  這裡與其說是個工作環境,倒也像是學校,重視孩子們學習、成長的老師們,為了讓家長能更了解孩子在場裡的狀況,老師將每天的點滴寫在自製的「家庭聯絡簿」裡,成為彼此溝通的管道之一,也許家長的回覆只是短短的幾行字,卻是老師、家長陪著孩子成長的心意。

  天下父母一樣心 請給孩子留機會

  滕汝涓就是我們在集賢工場裡遇到的一位母親,為了陪女兒,她也在這兒上班。白淨的女兒已經二十五歲,無邪的容顏還像個國中生。媽媽溫暖的眼神看著女兒,笑著說:「我的女兒最關心的就是吃,吃完早餐問中午吃什麼?吃完中餐問晚上吃什麼?」她繼續說:「我這一路走來,其實還算滿幸運的;因為從沒碰過一個嫌我女兒的老師,每個老師都真的很好,這真的不容易。」

  說到女兒的老師,滕汝涓最懷念的就是林靖娟老師──十幾年前,幼稚園的娃娃車起火,她捨身救小朋友,真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的好老師。接著小學、中學遇到的老師也都很好,相對地,她反省自己反而是比較嚴厲的母親,因為了解女兒,所以不能過度呵護,例如孩子跌倒,她會說:「乖乖,不痛,爬起來拍拍就好了。」這時孩子就會乖乖地止住淚水,如果心疼安慰,孩子反而會順勢大哭不止,甚至哭到抽搐的地步。

  滕汝涓說:「碰到育成基金會的陳節如,是我的幸運。為了基金會,陳姊自掏腰包到各國觀摩學習,對基金會的活動更是盡心盡力,她甚至能抱著募款的圓桶,在火車站大聲地喊:『一塊、一塊、一塊就好。』 看她這樣地付出,讓我也慢慢地除去心中的障礙;以前,我老覺得請人捐款就如乞求施捨一般。」

  現在,對孩子更了解,也更有耐性了,周圍的家長也和她一樣慢慢地轉變。曾經有位家長很怕別人知道家中有個這樣的小孩,自從在庇護工場學習與觀察後,她不再獨自品嘗勞累和寂寞,如今,她也積極做義工。

  家長學會了不再以淚洗面,滕汝涓說:「我們曾都有疑問──孩子真的要在家關一輩子嗎?如果我走了,孩子要怎麼辦?我們明瞭父母需要走出來,可是再多的努力,還是需要更多人的參與和了解,了解這些孩子真的在乎工作,甚至熱愛工作,只要依著他們的特性,好好劃分工作機制,他們甚至可以有優秀的表現,他們只是誤入人間的天使啊!」

  永續經營護家園 期待眾人來參與

  「做自己喜歡又利人的事,我就能活得坦然。」堅持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這是陳宇恬創立「悅豐」的理念,如今在「集賢」他開拓了更寬闊的生命格局。「集賢」從零開始,經過很多的辛苦,雖然過程猶如驚濤駭浪,他仍然一本初衷為孩子建立一個永遠守護他們的家園。

  永續經營是每家公司的目標,「集賢」也同樣的在追求永續經營。只是,「集賢」追尋的不是企業的獲利,他們要建立的是一個永遠的家,給這些孩子在人生旅途中一個安心的庇護所。孩子們自食其力,不斷地努力,讓自己能夠在這個競爭的社會裡,有立足之地。所以,他們不僅努力地工作,陳宇恬更設法創立品牌,致力於產品行銷,讓這些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同時,藉由這些自創的健康產品,改善消費者的飲食習慣,期望身心靈都能獲益。

  在「集賢」,這些孩子是幸福的,他們除了自己的父母之外,得到更多人的關懷。在這個大家庭裡,處處都可以看到、感受到關懷與體貼,也處處充滿著愛心與歡樂,孩子也在這裡,藉由工作而獲得成就感。

  場長的慈心、老師的用心及家長的關心,如果,能再有你我的愛心,這些孩子會更加的開心,期待所有人的努力和投入,完成萬人守護建家園的心願!

  編按:

  集賢庇護工場

  地址:台北縣蘆洲市集賢路245號10樓

  電話:02-8283-3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