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以畫憶往

台北 陳月文


  爸爸退休後,孩子們也都大了,各奔東西。兩老相互守著彼此,珍惜的心抵不過生活中的摩擦,子女們因此經常接到媽媽的抱怨電話。

  我們常勸請媽媽多看生活中的光明面,多感覺爸爸的體貼與用心。

  但是,在我們提出爸爸為照顧視力漸損的媽媽,而一肩承攬烹調任務,為減輕媽媽的辛勞,而承擔採買任務等愛護媽媽的表現時,媽媽會低聲同意我們的意見。但總在幾天後,媽媽又會跌入相同的困境。

  由於我曾跟過三個老師學習「美術治療」,也在兒童的故事教學中融入美術治療的教學法,並看見孩子在其中心性與性格的轉變,因此興起跟爸爸、媽媽玩畫畫,讓他們透過畫圖,紓解心中憤懣情緒的想法。

  我將想法與同樣學過「美術治療」的妹妹悌錦溝通,獲得妹妹的贊同,我們因此開始每周回娘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畫他們生命故事的日子。

  我們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每周選定一個主題,主題的設定,以生命成長經驗為經緯。例如:上學之前的幼兒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幼兒期最開心的事,小學時期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小學中最開心的事……

  爸爸、媽媽在他們各自的畫本上畫畫的時候,我和妹妹也在我們的畫本上,畫著同樣的題目。當四個人都畫好之後,我們就一一分享自己畫中的故事。

  多年前,我與妹妹曾用文字記錄爸爸的生命故事。當時,爸爸這個出生五個月就喪父、自小跟著媽媽改嫁繼父的孩子,長大後,印象中的童年幾乎沒有快樂的事。尤其是上日本小學期間,因為家貧而受盡同學、老師的凌辱。

  爸爸告訴我們,因為小學的生活是那麼的痛苦,所以他根本不想繼續升學,只想趕快就業,脫離貧窮、脫離痛苦。

  在與爸媽畫「小學中最開心的事」那個下午,爸爸本來堅持「小學裡根本沒有快樂!」

  我和妹妹語氣輕柔但堅持地告訴爸爸:「沒關係,您慢慢想,總會想得出來的。」

  爸爸開始很認真地思索。

  我們已經開始畫了一段時間,爸爸終於提起畫筆,在他的圖畫本上宣說他的故事。

  當爸爸的圖畫終於完成,我看到爸爸的圖像好豐富,三分之一的畫面是學校操場。學生整整齊齊地坐在操場的草地上,學生的前方是司令台,有個學生站在司令台上。

  我聽到爸爸說:「在我讀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舉辦朗讀比賽,每個班級要派兩個學生參加,一個男生、一個女生。我們老師派我和班長參加。」

  爸爸有點兒害羞地說:「可能是我的日文能力還不錯。」

  「起初,我念得很順,後來遇到一個漢字,我一下子想不起來該怎麼念,停了老久才想起來。我覺得老師這麼看重我,我卻沒有好好表現,對老師很不好意思。」爸爸說:「不過,下臺以後,老師也沒有責備我。」

  我在爸爸發光的眼眸中,看到爸爸的驕傲。

  我想,從此以後,爸爸回憶童年過往,不再只是一片黑暗,而會增加了一些驕傲、一些寬慰、一些感恩了。

  媽媽這個從小備受疼寵的孩子,在進入夫家之後,也受盡了委屈。因此,媽媽對於爺爺、奶奶總有一股怨氣。

  在畫「結婚後最快樂的一件事」時,她起初也堅持「結婚後沒有快樂的事」。

  在我們比她更堅持,要去思考、抓取婚後的快樂,並將那一件事表現在畫面上後,媽媽也在經過一番思惟後,終於想起來:負責帶領工程隊環島架設台灣各地長途電話電纜線路的爸爸,總會在當地的工程結束後,邀請媽媽搭車過去,與他同遊。

  媽媽畫完、分享完她跟著爸爸全島玩透透的快意後,想起了每次她出遊,都是奶奶過來照顧我們後,她說:「算起來,奶奶真的很好。我只要告訴她:『阿發仔打電話來,要我去……』她就會爽快地說:『好,妳趕快去,我馬上過來照顧孩子。』」

  我相信,媽媽對奶奶的怨,也因此開始鬆動了。

  玩畫畫遊戲之初,爸爸還是急性子的經常不給媽媽好臉色;媽媽也因此經常表現退縮,或者無助。如今,每當媽媽又說她不會畫、忘記了的時候,爸爸不再臉色不好的叨念她,而會輕聲提醒:「想想看呀!」

  我們也會在一旁提策:「慢慢想,您一定會想得起來。」

  很高興迄今為止,爸爸、媽媽的互動已經有所改善,也很高興他們彼此不再只看待對方的缺點,我也較少接到媽媽的抱怨電話了。

  更開心的是,看到爸爸、媽媽的圖像中,線條愈來愈自信,用色也愈來愈明亮,顯見他們的心中愈來愈清明而開朗。

  當然,我和妹妹也在這段歷程中,重新經歷自己的過往生命。回顧的歷程,常常有許多新發現呢!

  媽媽偶爾還會在夜半來電,訴說她睡不著的苦惱。

  我告訴媽媽:「有一段時間,我的身體很差,晚上都睡不著。後來我發現,念經可以讓心平靜,而且會得到佛菩薩的保佑。」

  經過媽媽的同意,每次畫完、分享完之後,我和妹妹就會帶著媽媽念三遍《心經》。為了要念好《心經》,媽媽要我們在經文旁邊注音,讓識字不多的她可以參考著注音念。

  看媽媽每次愈念愈順、愈來愈有成就感,我和妹妹因此也愈來愈放心,開心年老的父母生命得到轉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