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的便當味

台中 芸愛


  每到天冷肚子餓時,我都特別懷念學生時代溫熱的便當味。沒有零食,只有三餐,早起上學,不到中午就已餓得兩眼昏花,心心念念的就是吃午飯時間趕快到來。

  四十多年前,當時我還是小學生,帶便當上學是一件快樂的事。學校發給每一個人一個串著麻繩的木製便當牌,綁在便當上。校工用大密蒸熱,若來不及放入大蒸籠的,放在密頭也能溫熱。蒸便當時,那股便當特有的味道,常瀰漫著校園。正值發育期的我們,人人都飢腸轆轆地等待著,一拿到便當立刻狼吞虎嚥地吃完。

  有時候乾脆就不蒸了,第三節課就開始吃便當,留著午休時有完整的時間可以玩,或者就等著吃別人的便當。記得我有一個好同學,每天都帶煎得四四方方的蛋,好像蛋糕一樣,比起我家散散的菜脯煎蛋,好太多了,常令我羨慕不已。

  小學六年級時為搭升學列車,晚上得留在學校補習,住在學校附近二姑家。讀女中的表姊、跟我同年的表妹,對讀書沒興趣,卻發心為我送晚飯,每到傍晚時分,我都在期待姑姑家烹調時習慣在菜上加五香粉的特殊氣息。表姊將她女中用不到的蒸飯牌,套在我的便當盒上讓我好辨認,也期許我認真讀書,將來也能考上第一志願。

  若是星期日要補習,我們將便當放在學校煮開水的大密上頭,靠著密內柴火的餘溫,也能將便當溫熱。我們帶著便當在學校的大樹底下用餐,好像在野餐,周日補習一點都不辛苦,反而可以享受校園的寧靜。

  讀初中時要趕公車,母親每天一早起來煮飯、炒菜給我們帶便當,最常炒的是高麗菜跟青椒絲,這兩樣菜蒸過之後味道特別甜,但是吃久了也會膩。看到同學帶滷蛋,我自己也在小火爐上學做滷蛋,連一點點的醬油湯都捨不得倒掉,抹在白飯上,增色不少。

  有一位同學家辦喜事,她帶了滷肉,湯汁沾濕了包便當的報紙,大家輪流聞著報紙的香味,那一餐飯好像大家也都沾染了不少喜氣。

  初中最怕當值日生,教室在三樓,鐵製的蒸飯籃放著五十多個便當,抬去廚房蒸還好,中午抬回來就累了,熱氣加上溼氣,抬得手都快破皮了,但想到那麼多人等著吃午飯,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高中時學校有大餐廳,住宿生也較多,抬便當不是問題,倒是吃家裡送來便當的同學增多了,我們常趴在陽台上,看著同學的家人送來現煮的新鮮便當,那裡面有著家人滿滿的愛心。我的家在遠山底下,雖吃不到現煮的便當,但是母愛是相同的,我們這一群幸福的女孩,讀著最好的學校,受到父母關愛,老師認真教學,學生主動積極,學校當然屢創升學佳績。

  國小到高中,每一個時期的便當味道都不一樣,對人生的體會也不同,但一致的是,那是一個惜福愛物的感恩時代。我們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有什麼就接受什麼,大家都過著儉樸知足的生活,目標單純而專注,凡事只知盡心盡力,那堪稱美好的日子,塑造出我們對自己生命負責任,對人關心的好性格。因為有那樣純樸的環境,也造就出不少承擔國家重任的棟樑。談起過往,大家都懷念那吃苦的日子,激發向上奮發的勇氣,真正驗證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