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當學徒還是學生
面對這群學生,蔡老師問:「你們想當學徒還是學生呢?」他提到,以前木工學徒拜師學藝,一開始先打掃、整理環境,從雜事做起,往往一兩年都摸不到工具,光是當學徒,就必須在山林認識木材將近三年,就是為了調整徒弟的心性。然而,現代人習慣依賴先進的工具、科技的產品,有時學到一些技術,自認學成就創業當老闆,而忽略內在心智的成長,於是便和我們說了木工祖師的故事,讓我們好好的想一想。 木工祖師─魯班,在他求藝的過程中,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魯班是春秋末期魯國人,年輕時決心上終南山向精通木匠手藝的老師傅求藝,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找到了老師傅的住處,請老師傅收他為徒時,老師傅說:「我考考你三個問題,你答對了,我就把你收下;答錯了,你就怎麼來怎麼回去。」魯班不慌不忙地說:「我今天答不出來,明天再答,哪天答對了,師傅就哪天收我做徒弟。」老師傅便問:「普通的三間房子,幾根大柁(房屋前後兩柱間的大橫樑)?幾根二柁?多少根檁子(屋上的橫木)?多少根椽子(房屋上承屋瓦的圓木)?」魯班回答:「普通的三間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檁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歲的時候我就數過。」老師傅輕輕地點了一下頭,接著問:「一件手藝,有的人三個月就能學會,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學會。學三個月和學三年,有什麼不同?」魯班想了想才回答:「學三個月的,手藝紮根在眼裡;學三年的,手藝紮根在心裡。」老師傅又點點頭,接著提出第三個問題:「兩個徒弟學成了手藝下山去,師傅送給他們每人一把斧子。大徒弟用斧子掙下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們心裡刻下一個名字。你願意跟哪個徒弟學?」魯班馬上回答:「願意跟二徒弟學。」老師傅聽了哈哈大笑。 聽完簡短的故事,我不禁疑惑:學徒和學生到底有什麼不同?自己又比較想當哪一個?當學徒重行動,凡事都得趕著做,感覺好辛苦;當學生重思考,還可以任意發問,感覺輕鬆多了。可是想要學好任何一件事、一個功夫,最好是兼具學生的思考力及學徒的行動力。想到這裡,我才發現無論是學生還是學徒,只要對任何事情,時常保持一顆想學習的心及敏銳的觀察力,讓自己的頭腦靈活起來,聽懂老師真正要表達、傳授的內涵,如此一來,得到的不僅是技術、知識上的增進,更是心靈上的提升。真感謝老師巧妙的運用故事,讓我重新也從「心」調整自己學習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