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飲茶 文化

台北 茶九(本文作者為知名的焙茶專家)


  中國人的飲茶文化,源遠流長,從遠古時代將茶當成藥食、湯羹、到唐宋的斗茶鬥茶、明清時的茶館清談、至八十年代台灣的茶藝館文化、乃至現代泡沫紅茶店的流行,一路走來,貫穿時空數千年,茶文化,可說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

  中國人愛茶、談茶,不論過去或現在,總離不開生活的範圍,這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因為歷史是生活的寫真,離開了生活,歷史就無法延續下去,記得小時候,大家幾乎都耳熟能詳,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不論你是貧窮或富貴,每天只要大門一開,你都得面對它。前六項,大家都比較容易了解,煮飯做菜是少不了的,但對排行老么的「茶」,就讓人費解。以前總是搞不懂,為什麼茶會名列其中,喝不喝它,感覺上好像跟填飽肚子也沒什麼關係。後來,漸漸地接觸茶,深入了解它的特質後,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就是它,排名雖後,但卻十分重要。少了它,一個家庭可能就缺少了相聚的機會。當大夥吃飽飯後,滿足了身體的需要後,就得靠它來放鬆一下。與家人同坐泡茶、聊天,讓心靈能得到慰藉,靠它來維繫家人的感情,所以說它是一家人溝通的橋樑,一點都不為過。這也難怪,以前的人打招呼,總是離不開一句話:「吃飽了嗎?來喝茶。」(台語)

  從這個角度來看茶,我覺得茶應該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生活緊張,每天總有開不完的會,聚不完的餐,嘴巴不是在講話,就是吃飯、喝酒,很少讓自己處在一種身心自在的狀態;尤其是從事業務工作的人,為了業績要拉近與客人的關係,應酬時總免不了必須與客人多喝兩杯,回家後又沒有時間運動,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生意不一定做到,搞不好還得先準備醫藥費。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應酬文化,不論工作或私人的情誼,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持,不見得一定要大吃大喝,弄得彼此身心俱疲。因為見面吃飯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增加彼此的了解與信賴,而吃飯聚餐的本身,只不過是個平台媒介罷了。如果說,一定得靠喝酒來增進感情,那就低估了彼此的智慧,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怎麼又能夠長久呢?相反地,假若我們能夠換一個場景,找一處清靜幽雅又有中國風味的茶館,在一種很輕鬆、無壓力的情境下用餐談天,享用清淡的食物,飯後再泡一壺道地的台灣烏龍茶,相信溝通會更順利,不像喝酒應酬,有時會造成誤會或酒後開車容易肇事的危險。

  除此之外,飲茶也是台灣本土文化的特色之一。舉凡外國人或對岸的中國人,來到台灣,第一個想參觀的地方就是故宮,最想帶回國送人的禮物就是茶葉。「茶」,可以說是真正台灣人的驕傲,善於利用茶來招待外賓,既體貼又意義非凡,絕對會讓對方感動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新啟動台灣優質文化,就從飲茶文化開始,將飲茶文化落實在家庭、社會中,利用家庭用餐後短短的幾十分鐘,全家大小一同泡茶聊天,享受天倫之樂,「人間樂土」不就在眼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