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開豐稔景

台北 余愚


  迎著暖暖的冬陽,回味著鼠年的點點滴滴,多少喜悅、多少苦痛、多少傷感,從我們身邊擦過,不知不覺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殷切期待能「子去丑來騰錦繡」,「牛」轉乾坤,國運昌隆。

  牛在地支中以「丑」為代表,漢朝以前代表二月,漢朝以後代表十二月,俗稱臘月。一日中,丑時指凌晨一時至三時,是黎明前的黑暗階段,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

  牛與人的關係極為密切,尤其是農業社會,更是人類最得力的助手,牛成為生產力的標誌,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牛也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從中國山西、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出土五千年前的水牛遺骸可以證明。牛除了耕田外,還負起載人馱物的工作,是農業社會農民最好的朋友。所以《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到了西漢固定為立春舉行土牛迎春儀式。

  這種儀式是在立春當日清晨,京城百官都身穿青衣、頭戴青帽、立青幡送土牛到城門外,官員執鞭擊土牛,以示勸農。各郡縣也舉行同樣儀式,儀式開始,參與的人依次向土春牛叩頭,拜完後,百姓一擁而上將土春牛擊碎,口中念著:「土牛之肉宜蠶,兼闢瘟疫。」爭來搶去搶春牛泥,回家撒在牛欄內,希望牛隻的繁殖旺盛。這樣一個熱熱鬧鬧的節日,古人稱為「鞭牛」、「鞭春」。

  這種習俗,從周朝經兩漢、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的風俗傳播更廣,成為民俗文化的一種。到清康熙,內容愈來愈多姿多采,除了在宮中舉行外,街市上也出售泥製小春牛,春牛不僅成為迎春儀式的主角,也成了新春的吉祥物。其用意除了宣告包括農事在內的一年勞作開始,也祈禱當年的豐收,故古人認為牛年好耕田,牛年通常風調雨順。雖然農業社會已不再,用牛耕田的方法也鮮少見,但在即將到來的牛年,筆者依然深信祖先的智慧,盼望風調雨順,牛開豐稔景,全球經濟能否極泰來。

  牛的動作緩慢,但有毅力、耐勞苦。據一些命理學家統計,牛年生的人生性勤勉有責任感,能為別人著想,仁慈而不自私;做事有條不紊,深思熟慮,具有腳踏實地的精神;毅力、耐力強,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堅持到底努力突破。至於牛在中國文學價值上,也有不少成語、典故和對聯,頗值得我們探討。

  牛角掛書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音兼)乘牛,挂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隋書.李密傳》:「李密初為隋煬帝宿衛,後托病辭去,感奮讀書,聞包愷居緱(音溝)山,往從學堂乘黃牛,掛漢書于牛角,且行且讀。」(註:蒲韉,蒲葉編成的席子。)

  典故:隋朝襄陽人李密,專心向學,從不浪費一分一秒。聽說包愷居住緱山,前往就教,他怕旅途中耽擱太多時間,出發時,用蒲草編織個鞍放在牛背上,把要看的漢書掛在牛角上,一面行路一面讀書。正巧大臣楊素路過,親見李密這般好學非常讚歎!

  釋義︰用以比喻勤奮向學。與「鑿壁引光」、「懸梁刺股」義同。

  牛衣對泣

  出處:《漢書王章傳》:「章貧甚,無被,臥牛衣中,與妻決(同訣),涕泣。及為京兆,欲上封事,妻曰︰『人當知足,猶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

  典故:王章,西漢人,在朝為官,以敢於直言忠諫而得名,據《漢書.王章》記載:王章出身寒微,早年窮困潦倒,和妻子住在長安,有一天,他病得很重,家中連取暖的被子都沒有,只能以牛衣(供牛隻禦寒遮雨之物,多用麻、草編成)禦寒,王章自覺凶多吉少,於是哭著與妻訣別。王妻聽了,非但不同情哀憐他,反罵他一頓道:「當今朝廷,有誰的才幹勝過你,如今只不過遇到一點疾病苦痛,就哭哭啼啼地無法振作,將來如何能成大事呢?」王章在妻子的激勵下度過難關,漢元帝時更擢升京兆尹(官名,秦官內史掌治京師;漢景帝分置左右內史,武帝更名右內史為京兆尹,後世延用雖略有不同,但不離京師主管,今已廢。),奈何當時大將軍王鳳專權,王章欲上書論奏王鳳不可用,其妻勸阻云:「人當知足,獨不念牛衣中涕泣時耶?」王章不聽,後來果然被王鳳所害。

  當初他們夫妻二人在困頓病苦時只能以牛衣禦寒的故事,被濃縮成「牛衣對泣」。

  釋義︰臥在牛衣中相對而泣,用以比喻夫妻共度貧困的生活。如明•張岱《五異人傳》︰「昔日牛衣對泣,今乃富比陶朱。」明.袁宏道〈述內〉詩:「玉白水清典質已盡,搔手踟躕,牛衣對泣而已。」便取此義。

  丙吉問牛

  出處:《漢書丙吉傳》:「吉又嘗出,建清道鬥者,死傷橫道,吉過之不問,掾(音院)史獨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駐,使騎吏問:逐牛幾里矣?掾史獨謂丞相前後失問,或以譏吉,吉曰:『民鬥相殺傷,長安令,京兆尹職所當禁備逐補。歲竟丞相謂其殿最,奏行賞罰而已。宰相不親小事,非所當於道路問也。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所當憂,是以問之。』掾吏乃服,以吉知大體。」

  典故︰丙吉在漢宣帝時任丞相,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經常出巡考察民情。一次,丙吉又出巡,遇到百姓群起鬥毆,死傷無數,但他沒過問,屬吏深感奇怪。乘車前行,看到一頭牛吃力地拉車,卻停下叫人去詢問,屬吏認為人死傷不問而問牛,前後失當,怪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說:「民眾鬥毆死傷,是長安令京兆尹應查禁追捕的職責。做為丞相只在歲末考察他們的治績,上奏賞罰即可。現正值春季,天並不熱,牛未遠行而氣喘,我擔心氣候反常,才停車相問。位居三公,要考慮氣候陰陽調理的大事,這是我的職責。」屬吏聽了心悅誠服。故有「丙吉問牛,恐陰陽之失時」,來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釋義:稱揚官吏關心民間疾苦。

  汗牛充棟

  出處: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續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成語故事:唐代學者陸質對孔子的《春秋》有特別的研究,著書《春秋集注》、《春秋辨疑》等。柳宗元對他治學態度之嚴謹,深表敬佩,在陸質死後為其作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釋義:形容藏書非常多。

  有關牛的成語,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可謂不勝枚舉,只是過年期間不免流於習俗,想沾沾喜氣,期盼來年能更好,因而藉此篇幅,列舉幾則楹聯、對聯以饗各位讀者,並祝歡歡喜喜過個快樂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