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飄茶香─兩儀有機茶園
關愛生命展 開有機耕種之旅 梅山太和村位於深山幽谷中,以前沒有車道時,居民大多種植孟宗竹、杉木等,後來栽種茶葉成為另一項產業發展。從茶園高處望下,一邊是清水溪,一邊是阿里山溪,兩條溪匯集後,經竹山到二水,再與濁水溪匯合,由古坑流出。雨季時水量充沛,進入冬季枯水期,河床大多乾枯了。當我們來到兩儀茶園,發現有機茶園與隔著道路的一般茶園,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乾旱的冬季,梅山已經三個多月沒下雨了,茶園主人李宙橙必須引山泉水稍微噴灌一下,在有機耕種、草生栽培下,鬆軟的土壤保持著溼潤的水氣,而一般的茶園,即使噴水澆灌也來不及止渴,大多呈現乾枯的相貌。 李宙橙一邊敘說著,一邊泡起自家栽培的有機茶招待訪客,啜飲一杯烏龍茶,讓人有舉杯邀青山的念頭。早期,茶園以慣行農耕方式,種茶將近二十年,自從二○○二年李宙橙在福智佛教基金會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後,了解日常老法師的慈心理念,隔年,他將出租的茶園收回,就從茶園最上方的新叢開始轉作有機。一開始他對有機的認識僅止於理論,對於實際的耕種並不熟悉,帶著茫然、懷著躊躇進入有機的領域。 有一回,李宙橙看到茶園有許多的鳥巢,巧遇小鳥破蛋而出,望著剛出生的雛鳥,眼睛尚未張開,張著小嘴嗷嗷待哺的模樣,「這是生命的延續、是新生的律動!」多麼撼動心弦的畫面,農藥怎可能噴得下去!有機耕耘不僅是不施農藥化肥,他對周遭生態環境也逐漸生起仁慈隱惻之心。於是,他撥出一區塊,特別讓鳥兒養兒育女,才開始有機耕種。 接納萬物 生態日趨平衡 位於高海拔的山區,病蟲害的問題依舊不減。一旦轉作有機,學佛的太太張洺瑛堅決不殺生,不噴殺蟲劑的結果,第一年的收成,少得可憐。照以往慣行農法的收成,一年採收五次,全年大約可收二千五百斤的茶葉,而有機農耕,到了第三年,李宙橙靦腆地說:「只有五百多斤而已。」可想見前兩年的收成更少。 耕作初期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椿象的光顧,整個茶園被椿象啃食得不成形,既然決定有機耕作,李宙橙忍痛也要撐過去。慈心理念不能光說不練,他試著與蟲蟲和平相處,蟲兒吃剩的才是人類的收成,以生態平衡的方式來防治蟲害。這種接納萬物寬廣的心,讓茶園開始有了變化。 漸漸地,樹蛙、紅蜘蛛、蛇、竹雞、土撥鼠等都是茶園的常客,李宙橙發現每年都有不同的動物來參訪,有的訪客甚至大方地定居下來。以前噴藥的桶子,不再使用後,青蛙就在其中產卵,當成育嬰房;他修剪茶枝的時候,發現樹枝上有螞蟻窩,一個孕育生命的搖籃;他施以豆粕做的有機肥,讓竹雞也聞香而來,盡職的忠狗追逐鳥兒、忙著驅趕竹雞,生機盎然的茶園,也是動物喜好的遊樂園。他與萬物共存共榮,這是一種從未曾有的祥和感覺,就在生態日趨平衡的情況下,產量漸增,他對有機栽培懷著信心。 外行入門 帶著憨勁努力學習 二○○六年李宙橙向慈心基金會申請驗證,有機耕作面積二.二公頃。在轉型初期,地力尚未恢復,施肥是很重要的工作,尤其茶葉需要充分的氮肥。第一年耕作時,求好心切的他,希望即刻有點成績,不惜成本施放有機肥,不料,營養過剩反而傷了茶樹的根部。有了這次慘痛的經驗,第二次施肥時,他酌量減少,情況改善多了。雖然對有機栽培沒有經驗,但是他仔細觀察茶樹的成長,不斷地嘗試與摸索中,做出調整,有時也會觀摩別人的有機茶園,彼此經驗交流。 當地力逐漸恢復,產量也就增加了,他笑著說:「內行人做有機,不容易做得起來,外行人帶點憨勁,不會算得那麼精準,憑著理念,做就對了。」就是這股憨勁,支撐著他的有機生命之旅。 茶園主要栽種金萱與青心烏龍,李宙橙特別說明,摘下茶菁後,第一道手續就是進行日光萎凋,退下果膠,水分漸漸減少,當茶葉中的鎂開始活動就可以促進發酵。慣行的茶菁,因為沒有被蟲咬傷,茶葉保持很完整,所以茶葉的走水比較均勻。有機的茶葉被蟲咬過後,受損的葉面走水不均勻,因而影響香氣和口感,即使如此,他依然自信說:「當蟲害比較少的時候,這些問題就可獲得改善了。」 有機耕種雖然辛苦,但也節省了許多沒必要的工作,例如:不噴農藥、殺蟲劑,當然不用受害,他笑說:「這反而是懶人的耕作。」如果說有苦的話,應該是物質生活減少了。起初子女並不了解父母為何要這樣做,當有健康的生活環境,不僅自身受益,下一代受益更多,慢慢解釋與體會好處後,現在家人也覺得應該要走這條利人利己的有機之路。 衝破難關 太太全力支持 之前,太太張洺瑛在高爾夫球場上班,生活單純而快樂,但是人生並非因此而順遂,後來發生諸多擾人的事情,讓她覺得很不快樂。即使友人約她唱歌、餐敘,一時的歡樂卻也無法填補心靈的空虛,直到有一同事帶她去上佛學課,開始有了轉變。她上了一整年的佛學課,保持全勤的紀錄,但是禁不住生活疲累的她,跟同事說:「下學期可能不能來了,等法會時再回來。」就在那一次法會的因緣,透過好友的鄰居介紹,她接觸了福智佛教基金會,報名廣論研討班,她非常認同日常老法師的理念,後來也介紹先生一起來學佛。 轉作有機,洺瑛尚不知有一段艱苦的過程,只知跟著老法師的理念走是正確的。沒想到最苦的是第一年到第三年的轉型期,看見先生時常皺著眉頭,她說:「沒關係,我全力支持。」一言既出,變成「錢」力以赴,賺錢來支持先生的決定。 遇到困難時,洺瑛不自覺就會唱起:「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你的嚮往……」這首對佛菩薩的讚頌。真的沒有什麼不能衝破的難關,走過艱苦的奮鬥,她期待梅山的茶園都是有機栽種,不僅化被草木,還可以賴及萬方,那該有多好啊! 尋找歸宿 停下浪子的腳步 以前,李宙橙常被親友笑稱「五專及二十四孝」,原來,他對於吃、喝、釣、賭、菸這五項「專業」都很擅長,至於飛天鑽地的動物,都是他的囊中物、口中肉。所謂二十四「孝」,就是台語「吃」的諧音,指他無所不吃。遇到日常老法師以後,他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從此下定決心改過來。因為慈心理念而轉作有機的李宙橙,知道慣行農法不能再做了,同時一改過去許多不好的習慣,且停下浪子的腳步,尋找生命的歸宿。現在,他每周上山照顧茶園,夜晚就睡在帳棚中,只有上佛學課、做義工才下山。 以前山區道路由全村輪流照顧,而現在道路的維護,則是由鄉公所、村長叫農民噴殺草劑。李宙橙無奈地只能告訴鄰長:「我種有機不噴殺草劑,我這一段道路就不要噴藥了,太長的草,我會割下來。」他覺得自己的修養不好,即使勸人的話語,人家也未必能聽信,但他並不氣餒,只要做好有機耕種,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把茶園當成是修行的地方,以身作則,從內心慢慢去改變自己的修為,希望將來能把有機觀念傳遞給鄰人。 有位好友,以前經常找他一起釣魚,自從有機耕作以後,他吃素已經兩年多了,不再傷害動物,友人驚訝他的改變!漸漸地,親友、鄰人對他的看法,好像有一點改變,他謙虛地說:「我做得還不夠好,還是要繼續努力。」 有一回,李宙橙參加台灣茶協會舉辦的有機茶評比,獲得優良獎以後,他更是戰戰兢兢地耕種,不敢辜負大家的期待。從事有機耕種,是否能成功他不是很肯定,但是這條路他不輕言放棄,最苦的日子都撐過去了,既然決定要做,就要堅持下去,更希望能實踐日常老法師的慈心理念。 梅山天空的雲,奇幻變化,山坡疊翠的美,歷歷如繪,這兒少了一份都市的烏煙瘴氣,多了一份有機耕作、尊重自然的用心。李宙橙指著茶葉說:「綠色的茶枝發芽後,會停頓下來,要等到冒出紅色的芽點,就是茶葉開始成長的時候。」就像他走過青澀的轉型期,他的有機事業正朝向蓄勢待發的生命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