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地球從你我開始

台北 茱笠


  我的姨丈是東北人,他常提到他的老家就在松花江畔,老家的自然資源真是豐足啊!江上的魚兒多到吃不完,隨時都可見到豐沛的江水中一群群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

  我想起五○年代的台灣,科技的東西很少,物質生活其實不是很充裕,但原野中,四季可供食用的蔬果或一些不知名的野生漿果還不少,例如野生的山茼蒿、龍葵等俯拾皆是;小溪終年流水潺潺,水中充滿蛤蠣及魚蝦,我們只要拿個篩子,撈起水中的沙土抖一抖,蛤蠣立刻呈現,我們拾起大的,小的放回溪中,讓牠繼續成長,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享用新鮮的蛤蠣,夏日時分,一面戲水,一面撿拾蛤蠣的情景,真是令人難忘!

  颱風過後,溪邊幼嫩的竹筍,被風吹斷後,有的留在岸邊,有的則隨著流水漂流而下,只要勤勞一點,隨時可以找到一大堆斷筍,回家後,全家總動員,小孩剝殼,大人則切下嫩筍,媽媽先用水煮過後,再加上豆豉及嫩薑拌炒,就是一道可口的佳餚,儘管幾乎年年都有颱風,但是嫩筍不斷。

  有些四合院門前會有水塘,颱風帶來大量的雨水,河水暴漲後,溪中的吳郭魚、鰻魚、泥鰍等流落水塘中,魚兒在水中跳躍的情景司空見慣,撈的撈,網的網,從沒匱乏過。

  相較於現代物資的充裕,古早的日子,物資看似欠缺,但我完全感受不到匱乏之苦,因為如母般的大地,孕育了許多滋養我們的物資,人們依著自然的時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未成熟的果實不摘,未長大的水族不取,因此萬物得以生生相續、源源不絕。

  如今油源過度被開發,造成枯竭;科技的發展,造成二氧化碳及甲烷充斥高空,氣候產生極大的變異;高山冰河因為溫室效應,漸漸融化,世界各大河川及湖水漸減;漁船撒下魚網,大小通吃的結果,造成漁獲量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一切的一切都在減少中,但在林立的大賣場中,人們依然是一車車滿載而歸,我常想,我們真的需要用那麼多嗎?

  身為大地的一分子,我覺得能做的就是身體力行。以前我開車上班,有鑑於汽車所排放的廢棄物,造成空氣污染,兩年前我開始改搭大眾捷運系統,剛開始的確有些不習慣,每天都要轉三趟車,但是想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該做的還是要勉為其難地去做,漸漸也習慣了。有時累了,車上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相較開車疲憊之時,捶胸捏耳仍無濟於事的窘境,搭大眾捷運系統快又省力,真是方便啊!

  在家中,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採買,雖然偶爾覺得不便,但在窮則變,變則通的情況之下,我發覺有些東西其實不一定非用不可。就以家庭主婦最常用的保鮮膜來說,家人天天喊著「沒保鮮膜了」,我一忙也忘記買,剩菜只好拿個碗盤來覆蓋,用了幾天,我體會到,其實這也沒什麼不好。保鮮膜還沒問世之前,日子不也是照過?人類真的被現代科技牽著鼻子走,仰賴愈深,愈無法從中跳脫!

  此外,水資源少了,節水勢在必行。我可以做的是,衣服儘量用手洗,一來可以讓上臂運動,防止蝴蝶袖,最重要的是,可以省去很多水,衣服的壽命也可以較持久;家中的洗米、洗菜水,以前為了方便,通常是盆子一翻,水就倒了,現在我可以拿去澆花,第二遍的洗衣水可以用來擦地板,這些都是省水的巧方便。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享受過科技所帶來的方便,要回復到古早的生活習慣,確實不易,但是地球是你我的家,如今我們的家面臨有史以來的浩劫,誰能置身事外呢?因此,讓我們為了大地永續的運轉,從自身開始,從可以做的地方開始,從現在開始展開愛護地球的保衛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