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盈滿 生之樂章─埤頭有機生態農場

台北 稚寧


  彰化縣埤頭鄉明道大學旁,一片寬廣遼闊的水田,是農友張鴻曜經營的「埤頭有機生態農場」。這塊稻米及地瓜水旱輪作的土地,是昆蟲、彩蝶及孩子們最天然純淨的遊樂場。張鴻曜以開闊的心胸與有機農業結下一個好緣,他護土、護生、樂於分享,一切助緣自然源源不絕,這種處處為人設想、時時朝向光明的樂天,讓他一路走來快樂而踏實。

  農藥化肥交織的人生變奏曲

  「爸爸!爸爸!這朵花送給你!」從腳踏車上一躍而下的小女孩,一手捏著剛摘來的野花,一邊氣喘吁吁的將花遞給正在田邊行走的張鴻曜。皮膚黝黑的張鴻曜,過去從事防水防漏及運動場鋪設人工草皮相關工程的他,脫離受雇於人的工作後,就到岳家學習種植紅土地瓜。那時種紅土地瓜,農藥噴得非常多,尤其是猿葉蟲的問題已嚴重到令人束手無策的地步。根據專家說法,用藥需見效,必須在栽種地瓜的土地上連續十次同步施藥,才有辦法降低蟲害密度,但依舊沒辦法根治!

  當時除了種地瓜,張鴻曜還種蘿蔔。全面旱作的結果,病蟲害問題十分嚴重,平均每兩天就要噴一次藥。五十幾甲的地,光是噴藥就要花大半天時間,噴得他心驚肉跳。「我和大舅子以及他的太太三個人一起耕作,當初噴藥的劑量是拿捏在自己敢吃的程度。但是到後來,我望著那批採收好的蘿蔔,心想,這些東西真的還能吃嗎?」因為手足無措又沒有經驗,他病急亂投醫地試了好年冬、抗蟲得(托福松)、安殺番等三種農藥,與大舅子拿個簡單的鐵桶,掛上口罩便自行攪拌起來。

  五分鐘後,大舅子滿臉眼淚鼻涕地離開了,張鴻曜當下沒什麼症狀,但夜裡躺下後常覺得天旋地轉、頭暈目眩。四、五月時,在空氣流動迅速的丘陵地上噴藥又是一大挑戰。因為自身對農藥的反應不如大舅子劇烈,所以噴藥便由張鴻曜負責,他在三十公尺外拉上警戒線,大喊著:「你們站遠點!要倒倒一個人就好!」這樣的生活前後歷經一年,漫天飛舞的農藥加上夜裡的暈眩,令他下定決心撒手。「會死人啊!錢沒賺到沒關係,命沒了就什麼都玩完了!」

  親情譜上溫馨的裝飾音

  與張鴻曜截然不同,斯文秀氣的張爸爸是由鄉公所退休的公務人員。由於張鴻曜一心想開創事業,某次與父親交談時,得知鄉公所有意向台糖承租土地並組織埤頭有機米產銷班,他立刻萌生何妨一試的念頭。一聽到兒子要務農,張爸爸反而眉頭隨之深鎖,認為基層農民要看天吃飯,收成極不穩定,生活實在沒有保障。但張鴻曜不斷以「有機是難得的良心事業」為由說服爸爸,愛子心切的張爸爸便以退休金為後盾,全力支持張鴻曜。

  為了協助兒子,對有機只有一知半解的爸爸開始四處蒐集資料、研究有機的內涵。做足功課的張爸爸,現在提起有機農業可說是眉飛色舞、理念十足:「有機產業其實是能讓農業永續經營的一條康莊大道,農產品的安全、消費者的安心都同時得到保障。」於是,資料蒐集、記帳、成本分析、農場登記、生產履歷、有機驗證等種種需要利用電腦作業的文書工作,全都由張爸爸一手包辦。

  初生之犢不畏虎,對經營有機農業信心滿滿的張鴻曜,看到很多年紀大的老農轉作意願不高,一口氣便租了十七公頃的地。這股「憨膽」背後,正是先前那段天天噴藥的生活,給了他亟欲嘗試另一種全然不同生活的動力。

  鏗鏘跌宕的稻米進行曲

  由於完全沒有種稻經驗,第一年的一期稻作張鴻曜就栽了個大跟頭。老一輩的人怎麼說,他就怎麼做,後來發現,怎麼稻子全都黑了?一問之下才知道是得病了!於是,他展開了四處尋訪解答的歷程。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花蓮的水稻產銷班,甚至到了嘉義的農試所,都有他一步一腳印的求訪紀錄……最後大家都告訴他,如果稻葉還是墨綠色,那肯定沒藥醫了。結果經過梅雨季的洗禮,十七公頃有機益全香米,就這麼泡湯了。

  在繳完一百七十多萬的昂貴學費後,他心想:「既然有人成功過,我就一定種得起來!」有了這份信心,下次插秧,他認真地拿起有機米栽培指導手冊,以按圖索驥、只求最低產量的方式從頭開始學習種稻。隔年他終於成功地種出了結實纍纍的稻穗,雖然產量少了別人兩成,但這成功的經驗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毅力與勇氣。

  後來,台糖繼續釋出鄰地,為了擔心其他承租人一旦使用農藥、化肥,會讓辛苦經營的有機農場遭到鄰田污染,一咬牙,他與朋友合股再承租下十六公頃的土地,擴大耕種面積。兩個男丁加上被戲稱只是來打零工的張太太,就這樣,三人撐起了卅三公頃龐大的田地。

  水稻與地瓜的四手聯彈

  後來才發現,在他接手之前,原來這塊土地是種植毛豆,因而土壤富含氮肥。忽略了土壤的先天肥力,稻子產量當然大打對折。二期稻作又遇稻縱捲葉蟲和褐飛蝨的攻擊,再度損失三十幾萬。也就是此時,他重拾過去種植地瓜的經驗,嘗試與水稻輪作。他指出,每種作物吸收不一樣的肥分,假如水稻吸收一、三、五類養分,而地瓜吸收二、四、六類,選擇輪作便有適度養地、恢復地力的好處。如果一直栽種單一品種作物,僅吸收土壤內的單一養分,沒多久這塊地就「瘦」了!

  一般而言,地瓜的病蟲害乃猿葉蟲、甘藷蟻象及斜紋夜蛾的幼蟲等,透過水旱輪作,不僅解決了養分吸收的問題,病蟲害的防治也同時得到了改善。但第一批的地瓜收成仍不理想,在尋找銷售管道的過程中,他意外地與慈心接上了線。「我與慈心接觸時,感受到他們強調不殺生的理念,後來我就想,其實,病蟲害少了,這樣的理念實踐起來就容易多了。」

  風雨淬煉下的命運交響曲

  二○○八年十月,連續兩個颱風使得還未收成的地瓜全在農地泡爛了。來到田區視察災情的張鴻曜正巧接到了慈心義工打來的電話。「張先生,你的田還好吧?」「還不錯啦!可以划船了哦!」重提這段往事,張鴻曜哈哈大笑起來。其實,在他決心從事有機的第二年,因煩心於前一年的慘賠,日以繼夜地想要找出能夠回本的方法,小感冒拖到最後成了肺炎。躺在醫院中的他聽到太太的一句話:「變成這樣真的值得嗎?」當下反省自己經營有機的心態是否出了錯。經歷這段身心煎熬的日子,他體悟到:「人再算、不值天一畫,天公若不讓我吃,颱風一掃就乾乾淨淨了,埋怨也沒有用,乾脆看開一點,日子比較好過!」

  所以,當他看到田區淹成一片湖泊時,要抽水是不可能的,若心裡煩躁,難道水就會退了嗎?如果可以開心地想:「大家來划船好啦!」水雖然還是在那裡,但念頭一轉,心情完全就不一樣了。他告訴自己,同時也告訴電話那頭的慈心義工:「等水退了,再回來就好了。」

  地瓜爛了,他隨手在田間撒下的蔬菜種子,意外地獲得了營養價值最高的養分。四分地裡,三分地種青江菜,其他則布滿了油菜、紅蘿蔔、芥菜、白菜、高麗菜等十四種青菜。風災過後,能量滿滿的菜籽成長迅速。當外頭蔬菜價格高漲時,這批原先只想種給自家品嚐的青菜,讓登門關心地瓜受災情形的慈心義工大為驚豔。於是,原本空蕩蕩的菜架上出現了這批英勇救火隊。

  有感於慈心於風災來臨時捎來的關心,張鴻曜在菜僅有十公分高時便提前採收。由於耕種面積大,產量自然驚人。等到市場上的蔬菜量逐漸恢復時,他反倒選擇在此時退場。「不能因為我量大,就讓其他小農沒有生存空間。我的專業是地瓜和水稻,種菜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而已。」他細心地替小農們計算著,「這些菜對我來說是多餘的,我不希望因此影響到別人的生計!」於是,沒有銷出去的菜,成了他分送親友和敦親睦鄰的最佳伴手禮。

  慈心悲心餘音繞樑

  背在肩上的負債,未曾動搖他時時代人著想的心:「只要能把洞慢慢地填起來就好!」當他得知在溫室種植有機的條件下,五年回收成本就已算是幸運。想想自己在露天栽培的環境下四年就可望打平,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他的心胸及產量,也讓慈心基金會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考,決定向他收購一公噸的蔬菜,作為有機蔬果汁的原料。

  除了堅持有機外,張鴻曜也不停地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以天然的方法將地瓜尺寸控制在一定範圍。「能種出讓消費者覺得適宜的尺寸,是我給自己的下一個挑戰!」他拿出自製的冰烤地瓜,讓大女兒分送給在場的人。才小一的孩子掏出椰果,一顆顆細心分送;小三的女兒,拿著數量不多的紅麴餅乾,拗成一小片、一小片讓所有人都能品嚐。如此樂於分享、不藏私的家教,在他三個可愛女兒的身上展露無遺。坐在一旁笑看一切的張爸爸接著說:「不要怨天尤人,能夠做得歡喜的事業,就是一個成功的事業!」甜蜜的家庭、快樂的農耕,齊奏出一篇瑰麗祥和的生之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