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願綠蔭遍人間

台北 華昕


  「地球暖化」議題國際沸騰,可謂當今全球最夯的話題。眼見世界各地災害頻仍,一次比一次嚴重,甚至到了「不雨即旱,一雨成災」的地步:暴雨驟至、旱澇加劇、暖冬和極端天氣頻發。在生命共同體的地球村內,所有生靈息息相關,無一能倖免,就以北京今春(三月二十日)第一場沙塵暴而言,那邊揚沙,台灣這邊就得「蒙塵」──人們、建物灰頭土臉、泥雨淋身之外,沙塵暴還經常夾帶工業污染物質,染污空氣、土壤與水源,並伴隨病菌、帶來疫情……

  漫天蔽地的黃沙何以能長驅直入遠颺他方?沙化土地的擴大不是單一問題,退耕還林還草、嚴禁過度放牧,或植樹造林達到生態屏障,也只是局部治標,「地球暖化」的一個極大因素之一便是「雨林砍伐」──為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亞馬遜雨林目前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面積被規劃為牧地,剩下的大多也將被拿來種植飼料。因此,現在每秒鐘有相當於一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雨林被砍伐破壞,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消失,每年有三千一百萬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消失。

  雨林是地球的肺,樹木是天然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它的消失意味著更多的二氧化碳(造成氣候暖化的頭號溫室氣體)被留在地球。除此之外,蘊含了豐富物種的雨林被迫快速消失時,許多生物也正面臨失去家園和滅種的危機。

  樹的用途,有造紙;保護土壤(紅樹林還可預防海水快速沖刷海岸);防止土石流;提供氧氣,淨化空氣;提供生物棲息地。從兒歌「樹呀!樹呀!我把你種下,不怕風雨,快點長大,長出綠的葉、開出紅的花;鳥來做窩、猴子來爬、我也來玩耍。」道出,種樹不只能美化環境、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效益,種樹還能營造生物棲息地。到前陣子最火的3D動畫電影「阿凡達」潘朵拉星球中,參天巨樹、神祕植物、飄浮在空中的群山、色彩斑斕的茂密雨林、如同水母般的樹種、各種會發光的動植物……「家園樹」(Home Tree)帶出值得人類深思的環保議題。樹,和生靈萬物確實密不可分。

  氣候影響氣溫和降水,同樣也影響野生動植物種群和它們的棲息地。如果不加緩解,僅僅五十年內,氣候變化將導致近百萬野生動植物的滅絕,為已經岌岌可危的自然生態環境雪上加霜。英國威爾士親王和他所宣導的「王子雨林專案」──花費多年時間,配合綠色和平的亞馬遜活動,拍攝世界最重要、面臨最嚴重威脅的雨林。威爾士親王說:「照片影像生動地揭示了我們所面臨的真相,那就是,如果我們在和破壞熱帶森林行為的戰鬥中失敗了,那麼我們也就敗給了氣候變化。」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並通過光合作用使它轉化成氧氣。八千年前的地球,森林覆蓋的面積高達百分之五十,如今僅剩百分之三十,不到三分之一,記憶中的綠蔭,曾幾何時被水泥叢林取代了?氣候變化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讓我們一起關心自然環境,關注氣候,從自己做起減少「碳足跡」,並積極通過植樹等方式保護自然、減緩氣候變化。願我們所種植的森林,留住美好自然,願這綠蔭遍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