餿食到美饌的距離

台北 華昕


  為什麼有些人的餿食,會成為其他人的美饌?
  餿食與美饌到底差別在哪裡?
  為什麼人們會去追逐永無盡頭的幻象?
  名牌迷思、誇富行徑由何而來?
  為什麼會造成浪費?浪費有什麼不好?
  在揮金如土、毫不惜福愛物的背後,
  究竟是甚麼樣的心態作祟?
  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地方──
  我們想要的,總是比真實需要的多很多;
  真正的快樂來自心靈,心靈快樂才是真正富有!

  精通廚藝 也需廚德

  六月份台灣某廚藝競賽現場直擊,擔任評審的知名廚師、烹飪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阿基師」(鄭衍基先生),在最後講評時說了重話:參賽者太浪費食材、「太不道德」;甚至鐵著心腸建議:調出錄影帶,查出是誰丟的後「撤銷資格」,未來如果有類似比賽,應把「妥善運用食材」列入評分項目。

  原來,他在比賽過程中,無意間瞄到廚餘桶,發現裡面竟有只使用五分之一的雞胸肉,還有花枝漿、蝦漿等。明明只需做六人份的菜,但丟掉的食材卻足夠做十幾人份!阿基師當場問了台下的參賽者,「如果今天你失業在家,會這樣浪費嗎?」回應他的只有一片沉默。

  曾是三位總統官邸御廚的阿基師,這番義正詞嚴的態度經媒體報導後引發不小迴響,雖然事後參賽者澄清,丟掉的食材皆為腐壞之物,事件平和落幕。但撇開「管控食材成本」的專業素養或經濟考量,身為環保署義工的阿基師要求將檢查廚餘桶列為比賽環節之一,「要廚藝,也要有廚德」的呼聲,在現前全球都嚷著要節能減碳、救地球的當兒,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過半食物 浪費掉了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去年二月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世界上過半食物係因人類的不當管理,而蹧蹋浪費掉了──英國人一年要丟掉價值一百六十億美元的、還能食用的食物,而美國人更將價值三百億美元的食物丟到垃圾桶。

  真的很難想像,在糧食價格節節高漲,許多窮困國家爆發糧荒動亂的同時,這些國家浪費食物的情形卻這麼令人怵目驚心──從超級市場、大飯店、小餐廳到尋常人家的廚房,各式各樣還可以吃的食物,最終歸宿不是人們的腸胃,而是垃圾桶!

  網路上有則短片:故事發生在東南亞,鏡頭從某知名速食餐飲店內的兩位美麗女食客拉開,她們「節制」地用餐後,留下大量「殘」餚。接著,鏡頭跳到一名腳踩三輪車、載著空廚餘桶的黝黑男子,他在速食店的廚餘間「餿」集時,刻意揀選了些「好料」放在塑膠袋內,而這些好料,不過就是多點剩料的雞翅、雞腿、漢堡、義大利麵……

  當男子將盛滿的廚餘桶載到一個窮鄉僻壤的工寮時,一群孩子歡喜地狂奔出來、圍繞著廚餘桶爭先恐後地搶食,小小的身軀攀爬、搆掛在大大的桶子上,小手伸進桶內胡亂抓撈、狼吞虎嚥,這些幾乎要栽進桶裡的小朋友,滿臉滿髮黏著麵條米粒,狼狽的臉上有著說不出的滿足──對他們的午餐。

  富家廚餘 窮人美食

  鏡頭最後來到男子的家,這間破舊擁擠的屋裡正要晚餐。沒細數桌旁共有多少張嗷嗷待哺的嘴,不過從他們發亮期待的眼神,可以感受到將有「大餐」享用(或許是已被告知,或許是經驗值),果不其然,男主人拿出了塑膠袋──那個在速食店廚餘間的「精選好料」。

  孩子們津津有味、心滿意足地吃著、吮著父親的「藏私」,這些我們眼中不屑一顧的餿食,是他們口中的美饌佳餚。難怪三代御廚要痛心疾呼:「如果把無謂浪費的食材都送到偏鄉去,弱勢學童天天都能吃到滿漢全席。」

  慶幸的是,為鼓勵民眾盡量將食物吃完,過節儉的生活,英國目前已有組織推動愛惜食物活動(吃剩菜運動)──他們去超市、賣場、餐廳,甚至垃圾桶內,撿拾尚可使用的食材,重新烹煮出一道道美味營養的食物。

  這個「覺醒」源自對抗經濟不景氣,其實,浪費食物、食材只是現象的一環,在揮金如土、毫不惜物惜福的背後,是甚麼樣的心態作祟?有錢「吃到飽」,就有權肆無忌憚地揮霍全人類的食物?要是我們「不」只有一個地球,就不必「舉手之勞做環保」?找到石油取代物,就不用節約能源?阿基師有感而發的警語,我們還可以再多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