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山還林 豐富生態──再見福爾摩沙 賴金田樂當推手

台北 若初


  賴金田在他家鄉台東長濱買山還林二十五年,如今坐擁近三十公頃山林。他的山林裡植物種類非常多元,因此昆蟲、動物種類也非常豐富,經常吸引生態學家前往探訪,也成為許多都市人認識台灣山林,喜愛台灣生態的起始地。

  螢火蟲群舞 夜幕中驚艷

  從台東濱海公路進入海岸山脈,蜿蜒五公里,進入一片蓊鬱蒼翠的山林,山林裡不見車水馬龍,也聽不到車聲、商販叫賣或廣播,只有風吹草動的沙沙聲,以及大自然的蟲鳴鳥叫。

  時近黃昏,大冠鷲展開雙翼盤旋天際,不時傳來清脆而嘹喨的「呼悠─悠─」短唱,宣告牠暮時獵食結束。路旁的大葉楠忽然衝出幾隻小卷尾,小卷尾後頭是氣呼呼的美麗朱鸝。待小卷尾飛遠了,朱鸝才慢慢飛回大葉楠,繼續育雛。

  打著赤腳的主人賴金田剛割完草,「趁天還沒黑,放下行李,我帶你們四處走走。」簡短有力的邀請,讓一群來自都市的上班族遊客,紛紛放下行李,隨他步上小山坡。

  山道旁的落地生根和桃花迎風招展,用它們最自然的笑顏歡迎來客。柑橘、釋迦、桑樹也搖曳在前方的山坡上……

  小路的盡頭視野遼闊,東方的缺口可以望見浩瀚的太平洋,缺口以外的整片山谷,都是賴金田的土地,其中十公頃是父親留給他的家產,其餘二十公頃則是他一點一滴從廢耕的鄰居手上買下來的。賴金田買下山林的目的只有一個:「回復山林的原貌。」

  暮色漸漸攏上山林,賴金田邀請大家去拜訪螢火蟲。在乍黑的夜幕下,一行人藉著微弱的夜光,緊跟著賴金田走向森林,體會沒有燈光,人類的眼睛也可以辨識周遭環境的潛能。

  沿路已有許多螢光飛舞,讓人驚喜!轉過幾重山彎,眼前那一片山壁,聚集了上千盞閃爍著黃綠色的美麗光點,讓人彷如進入神秘幽谷。賴金田告訴我們:「那是紋胸黑翅螢。」更晚之後,還會有紅胸黑翅螢造訪。

  這片螢火蟲駐足的山壁,是賴金田特地為螢火蟲開闢的。為了讓螢火蟲幼蟲留在這兒,他只在每年初春和深秋割草,將割下來的草就地舖放自然腐化,以保持土壤的溼度,吸引蝸牛和蚯蚓在此停留。於是,喜食蝸牛和蚯蚓的螢火蟲幼蟲自然聚集,幼蟲長大後,自然就有滿山飛舞的螢火蟲了。

  就像照顧螢火蟲寶寶一般,賴金田很用心照顧來到山林的動物朋友,甚至對於把東南面山坡上的柑橘、釋迦果實吃光光的猴子和山豬,他也沒有半點惱怒,反而開心山林逐漸恢復他童年時的相貌。

  往昔山林景觀 誓言恢復

  賴金田老家所在的山林,因為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間香茅油利潤極高,鄰居砍山伐林,以慣行農法種植香茅。到了一九七一年,香茅油榮景不再,農民於是紛紛廢耕,但原本美麗的山林景觀卻已被塗炭得慘不忍睹。一九八六年,退伍後回到老家的賴金田,眼見山林殘破,心裡非常悲痛,決定盡力恢復往昔景觀。

  從十公頃開始,賴金田靠著自己的雙手和雙腳,殷實地踏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樹、割草、施肥,不讓任何化學藥品進入他的山林與田地。並且積極地在較陡的山坡地種植喬木,以期有效保護山坡地。

  如今,小樹已經長高,喬木的根深入地底,穩固了山土,樹下也長出了灌木、雜草,穩定的森林生態逐漸成形。林相豐富,不同樹種吸引不同昆蟲、飛鳥、走獸與爬行動物進駐,於是,動物種相也逐漸豐富了起來。

  當台東賞鳥協會會員發現這兒有許多別處難見的鳥禽,如:朱鸝、灰伯勞、銅藍鶲、朱連雀等,而經常呼朋引伴,前來探訪這片飛鳥聖地,才讓賴金田這個原本只認得大鳥是老鷹,小鳥是麻雀的「鳥白目」決定充實相關知識。

  進入台東賞鳥學會解說員培訓後,飛舞賴金田山林裡的鳥禽迅速派上用場,讓他上完課回到家可以馬上印證:「原來那隻五彩斑斕的鳥是五色鳥,紅、黃、藍、綠、黑,果然是五種顏色;頭頸和雙翅的黑羽,配上艷紅的鳥身是美麗的朱鸝……」

  知道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每隻飛鳥,都有牠們自己的故事之後,賴金田不再被動的依賴鳥會課程,而是主動買來許多書籍,透過閱讀來認識他的鳥鄰居。

  一面充實鳥類生態知識,一面實際觀察,賴金田如今只須聽聲辨位,觀察飛鳥的體型、舞姿、叫聲,或棲息樹種,便可以確實說出鳥名和生態。賴金田從鳥類生態的初學者,迅速躍升為解說員,帶領台東地區民眾觀賞、認識他山林裡的一百三十餘種美麗的飛禽。

  在台東鳥會打開了認識鳥朋友的視野之後,賴金田更積極參與各種生態研習,也買了更多動物、植物、昆蟲、地質、天文等書籍,透過大量閱讀,迅速印證,快速地認識家裡的動植物朋友。

  加上許多生態學者知道台東長濱山裡,有這麼一塊生態豐富的山林,紛紛前來查踏。賴金田在帶領生態學家找尋他們鍾情的動植物時,也大量吸收到相關生態知識,於是,原本對土地的認識只侷限眼睛所見、以外觀為主的賴金田,搖身成為當地知名的生態解說專家,而他家,除了是關懷生態人士的舊愛,也成為喜愛自然山林的都市訪客的新歡。

  經營民宿 方便朋友造訪

  因應生態學者需要長期觀察,來自都會區的朋友也想在假期裡多停留幾天,好吸飽芬多精、洗滌城市的喧鬧塵垢,賴金田在住家兩旁蓋了簡單的房舍,作為留客的民宿。

  推動台灣鯨豚生態保育的台大教授周蓮香,因舉辦鯨豚活動赴台東而認識了賴金田。周教授建議他蓋幾間飯店規格的民宿,以吸引想利用假期到大自然裡洗滌身心,卻已慣於優裕生活的中產階級。

  周教授提醒,國內有許多熱愛自然的民眾,會花費不貲的參加國外的生態旅遊,卻鮮少參加國內的行程,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內自然生態之旅的居住環境,無法滿足這群遊客的需求。若能滿足這些中產階級遊客居住條件,把他們留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讓他們有機會真正認識、體會、感受台灣山林裡豐富的生態,進而喜歡台灣,啟發他們為台灣的生態保育盡心盡力的使命感,對台灣生態的未來必將有所助益。

  於是,賴金田二話不說,請專家設計三間頗富特色的優雅民宿。二○○八年民宿落成之後,一些本來不會走入台灣山林的白領遊客,開始踏進賴金田的山林,有的人起初不習慣,還問賴金田:「你們家的鳥怎麼都不睡覺,早上也叫,晚上也叫?」賴金田笑著回答:「早上、晚上叫的,是不一樣的鳥啦!」然後就順著遊客的好奇,帶他認識不同叫聲的鳥兒,帶領他走進了台灣鳥類的世界;走進鳥類世界後,還可以跨足也會鳴叫的動物與昆蟲,於是青蛙、蟬兒、蟋蟀、螽蟴……一一走進了遊客的生命。

  賴金田說:「只要在這兒停留、走進山林,發現到山裡豐富的生命,就會得到許多感動。」賴金田以他對大地的深摯感情,將他復育後的山林介紹給有緣人,如果,這樣的人多一些,台灣的景致就有機會重拾往昔「福爾摩沙」的美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