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食品 溫熱放送─人饑己饑 奇巧調理食品公司

台北 木捷


  有機蔬菜栽培,從無到有、從不可能走向可能,讓許多人得到健康,讓土地重現生機。經過農友多年努力,有機農作物開始豐收了,但是菜賤傷農是務農的悲哀。為了支持有機耕作,讓好東西持續下去,蔬菜加工是很大的後盾,除了消化盛產的蔬菜,也為有機農產品開展出一條新路。

  二○○九年底,里仁開始計劃性地與農友契作,並透過產品多元、多樣化,協助農友去化盛產蔬菜,所以,積極尋覓合作廠商一起為理想努力。其實,有心的廠商也在尋覓理念相同的合作夥伴。「眾裡尋他千百度」,以製作冷凍調理麵食為主的奇巧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陳義在先生說:「與里仁相遇自是有緣,我原本就想找一個相關團體合作,希望素食產品規模愈來愈大,一來品管會更好,二來可利益更多人。」一份惺惺相惜的情感牽繫著兩端,愉快溝通下,共同開發出餡餅、鍋貼、熟水餃等蔬菜加工食品,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

  兩冰相接 竟締造好業績

  早期,陳董曾經從事過木料業、賣水餃、製作生產水餃、包子的機器等多種工作,因為對麵食文化有濃厚興趣,遂轉向食品界發展。三十多年前,坊間多半以鮮食為主,冷凍食品未成氣候,推銷冷凍食品時,許多客人說:「不是現做的不要。」

  一般人聽到冷凍食品,購買意願不高,更別提試吃了,但是有位賣芋粿翹、蘿蔔糕的商人,吃了陳董的水餃,驚訝地說:「冷凍水餃怎麼這麼好吃?我幫你賣!」於是冷凍水餃搭配蘿蔔糕一起賣,由於銷路不錯,他便一一洽商彰化和美、伸港地區的賣蘿蔔糕商人,甚至還從電話簿中積極尋找對象。最後與一位賣芋頭冰的商人合作,當冷凍水餃遇上芋頭冰,兩「冰」相接締造出好成績,這是他邁向冷凍食品業的第一步。

  鍋貼的開發,則是在經營多年冷凍水餃遇上銷路瓶頸後的創意。試賣第一年,客人直指他的鍋貼像是大號水餃……促使他研發再研發。起初使用高筋麵粉,拉皮時容易斷裂,後來試用中筋麵粉,一拉也是斷成好幾截,便把麵糰扔到一旁,隔了一陣子再拉一下,竟然很漂亮──就是要醒麵啦!陳董說:「開發產品都是這樣,不能鑽牛角尖,暫且停下腳步想一想,問題出在哪裡?材料不要浪費了。」鍋貼開發費時兩年多,才得以上市。

  鍋貼生意從此平順發展,全省都有陳董的鍋貼,獨占鰲頭將近八年之久,坊間沒有出現相同的產品。等到其他廠商的鍋貼出籠,他一本研發精神,繼續開發新品。

  蔬菜調和 領略自然界奧妙

  新近研發的餡餅、鍋貼、熟水餃口感極佳,吃過的人都嘖嘖叫好,如何就盛產蔬菜調配出好滋味,就靠陳董豐富的經驗。關於食材選用,身為次子的總經理陳奕誠說:「這些都是董事長在三十年前領略的配方。」陳董滿懷笑意:「大自然的菜,要去嘗試各種搭配方式。」他舉例說:

  鍋貼餡料的主食材是清甜的高麗菜,以零下三度的冰水浸泡後再殺青,能保鮮度、色澤、脆度,加入少許的芹菜、紅蘿蔔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食用時先以油煎,再加上些許的麵水下去煮,起鍋後,金黃色的鍋貼閃閃誘人,已經調好味道的內餡、保有脆度的外皮,不必蘸醬就可食用,一口咬下,立即嘗出酥脆的質感。

  餡餅以小芥菜及青江菜為主要食材。因為小芥菜殺青之後略有苦味,特別以青江菜的味道壓過小芥菜,兩者融合之後,有種苦味回甘的感覺。這就是善用蔬菜特質,善巧調和後產生另一種美妙風味的工夫。

  口味稍淡的熟水餃,則以盛產蔬菜為主,因為一般習慣蘸醬吃,不用特別強調本身的味道,所以什麼蔬菜都可以搭配。

  秉持良心 堅持產品好質感

  喜歡吃素的陳董,對茹素者印象好,有親切感。他希望更多的人吃素,對健康、對環境都有益處,他支持素食,也用心推廣素食。

  「要顧良心,自己不敢吃,就不要賣了。」陳董秉持良心,不為了好吃而添加化學合成添加物。他使用五香粉、八角粉、花椒等中藥來提味,即使調味的胡椒也不輕忽,必定親自參觀上游工廠的製程後,才指定胡椒等級,向熟悉的中藥商購買。「因為,胡椒有好幾種,有的置於空氣中,香氣容易揮發;有的在冷藏室研磨後置於冷藏庫,保留香氣。」他一定採購新鮮且置於冷藏庫的胡椒。

  第一次與里仁合作,陳董覺得里仁的評鑑很嚴格也很內行,他跟品管部門說:「這個評鑑人員好,無論是水質、水塔、鍋爐這些地方都注意到了。」需要改善的地方,評鑑人員都會很溫和地勸說,他感覺很不錯。

  奇巧公司在陳董的領導下,不斷地研發新品,從手工到機械化自動生產都有,他特別交代葷、素分開生產。為了生產素食產品,清洗機台後才能開始運作,現在有一條生產線專做素食產品。未來,他計畫將隔壁的空地買下來,等廠房蓋好,就能獨立生產素食產品。

  人饑己饑 積善之家有餘慶

  六十多歲的陳董回顧小時候家貧如洗,往往稀飯配上一點鹽就是一餐,他心裡很難過:「我為何這麼窮?時常沒得吃,衣服都是補丁的。」就學後,看到人家吃湯圓,只能渴望,因為自家連包肉的麵皮都沒得吃,豈敢奢求?「別人有得吃,自己卻什麼也沒有,貧富差距為什麼這麼大!」母親因太節儉而營養不足,小小年紀的陳董發了一個宏願:「以後賺錢,我一定要幫助貧困的小孩。」年僅六歲,他便學做餐桌上的網罩,以勞力賺取工資,一個五分錢,一個月竟可賺三百多元,所賺的工資都交給父母貼補家用。

  開始做生意時,他有一個想法:「我賺多少,就要回饋多少。」正因如此,無形中,他的事業都能得到庇佑。「只要告訴我誰家沒得吃,我一定幫忙。」這份助人心願始終沒變。大約二十年前,他聽到某人往生後,其親人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看多少,我負責。」只因自己走過貧困歲月,了解不堪言的痛苦,及時伸出援手,似乎也解救了當初貧困的自己。

  十六年前,他認識任職彰化家扶中心的朋友,家扶中心大約有兩百多個小朋友,他慷慨地說:「他們想吃什麼,就來我這裡拿。」因此每週二,家扶中心就來載食品,至今六年如一日。

  近年,遇上經濟蕭條,很多人日子不好過,雖然可以得到地方上些許補助,慈悲的陳董看到可憐的鄉人,有時還會自掏腰包,再添一些錢補助低收入戶。布施的善行,晚輩們看在眼裡,就是最好的身教。讓他欣慰的是:「員工們都很努力,兒女們也都很認真做事。」

  陳董憑藉著自身的毅力,開創出冷凍食品的一片天,即使奇巧公司已具規模、知名度,他依然克勤克儉,將事業基礎傳承給下一代,也將樂善好施的行誼潛移默化在下一代的心中,願「冷凍食品」的慈愛永不止息地溫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