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助產士阿嬤
台北 麗華
阿嬤是新北市的鶯歌人,生於一九○四年。那個年代,台灣還受日本統治,鄉下的小女孩想要讀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阿祖對阿嬤很好,不但讓她去讀私塾,讀日本小學,畢業以後還讓她上台北考試! 專業助產 窮人家不收費 阿嬤相貌清秀,頭腦很好。我最欽佩她的,就是她在年紀輕輕的十五歲,就勇敢地一個人坐火車到台北台大醫院參加助產士入學考試。一九一九年的台北市不像現在這麼熱鬧,車站出來還是一片稻田,很荒涼。因為記錯時間,到考場的時候大家已經考完了,日本籍的主考官很好心,幫阿嬤一對一補考,阿嬤也從容應試,獲得助產士入學資格。台大醫學院的訓練很嚴,阿嬤用功讀完三年畢業,成為家鄉少見的專業助產士。那一年,她才十八歲。 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三輪車,橋梁很少,從鶯歌到三峽要過大漢溪,非請船夫擺渡不可。阿嬤接生,會坐三輪車、渡船、他人騎腳踏車載,或者是步行。總之,不管天亮天黑,颳風下雨,只要哪戶人家來扣門求助,阿嬤都會馬上整裝,提著她那只鋁製的接生醫療箱出發。 許多孩子出生的時間在深夜,人煙稀少的鄉下夜晚到處都黑漆漆的,阿嬤就靠著月光或是手電筒的光亮,隨著產婦的家人趕路。晚上山路特別難走,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水田裡,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阿嬤的敬業精神對我影響很大。 按照慣例,阿嬤會去產婦家四趟,第一趟是接生,後面三趟除了幫小嬰兒洗澡,阿嬤也會用一種日製的消炎藥粉為小嬰兒未脫的臍帶消毒,並教導產婦一些衛教、育兒的知識。通常第一次為人父母都會有點手忙腳亂,有阿嬤從旁指導,很多事上手就快了。 記得當時坐一趟三輪車才五毛錢,接生的費用是六十元,所以阿嬤的收入是很高的。但阿嬤不是每次都收,遇到家境比較不好的人家,阿嬤接生後只收紅包袋討喜氣,裡面的錢就拿出來還給他們,之後即使翻山越嶺,也會再去三次。我覺得阿嬤不但聰明,而且心腸很好,加上性格獨立,膽子大,心力強,所以才能夠這樣不畏疲倦,不辭辛勞地幫助別人。 樂善好施 吃不完的食物 當我比較大的時候,醫院診所也多了,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請阿嬤幫忙。他們說,阿嬤經驗豐富,有耐性,會善待產婦,儘量不動刀。我們家有一個專門提供產婦生產的房間,我常可以聽到產婦在裡面因為害怕呀、疼痛呀,不停地哇哇大叫。阿嬤就教她們使力的方法,一段時間以後,嬰兒的哭聲就會突然響起,大人鬆了一口氣,外頭的我也跟著開心! 阿嬤的收入高卻不吝嗇,經常把錢拿去做善事。小時候的我曾經非常困惑:「為什麼到處都有阿嬤的名字?」小學圍牆、土地公廟……只要有立名紀念的公眾場所,往往都會出現阿嬤的名字。 有一位從大陸隻身來台的人,在鐵路局工作,跟太太育有五、六個小孩,經濟壓力很大,阿嬤知道了,就免費把我們家另一邊的房間借給他們住,一住就好多年。後來事業很有成就,我們幾個兄弟姊妹長大,他給我們很多就業的協助,直到現在還有往來。老一輩的人就是這樣熱忱,儘管非親非故,卻互相傳遞著溫情。 我們家永遠有吃不完的食物。以前豬內臟很貴,我們家的鍋裡仍常有滷肉、滷豬肝,因為窮人家吃不起,肉販賣不出去的,統統會商請阿嬤幫忙,阿嬤了解他們的難處,總是照單全收。有人白天去溪裡捕魚蝦,賣不完的就一簍簍送到我家請阿嬤買。水果也是這樣來的。大人就統統把它們堆在榻榻米下的空間,誰要吃就去拿。當我的同學家裡在吃地瓜籤的時候,阿嬤即有這樣的經濟能力,讓全家都能享受豐富的食物。阿嬤也常常把這些好東西分享給別人,有人到訪,她一定留客吃飯,小客人的口袋和手心,總會被阿嬤的糖果點心塞得滿滿……阿嬤的慈悲熱忱很得當地人的信賴與敬重。 律己待人 塑造後輩人格 事實上,阿嬤豐富開闊的人生經驗,無形中塑造著我們的人格。有一幕印象很深,我讀師專在背四書五經,阿嬤坐在旁邊陪我背,不過她是用台語流利地唸,因為她小時候在私塾就背熟了論語。她常常說:「吃果子拜樹頭,飲水要思源。」「吃人家八兩,還人家一斤。」 清明掃墓的時候,依習俗放完鞭炮,很多小孩子都會排隊找掃墓的人家領草仔粿或一些小零錢,一毛、五毛都好。有一次我跟著其他小孩去要錢,結果回來被阿嬤狠狠地打一頓。她說,做人要有志氣,要養成手心向下的習慣,不可以跟人家討,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性。我們幾個小孩長大出社會受人好評,我想都是因為阿嬤的關係,教我們做人嚴謹,知足感恩。 阿嬤教育有嚴格的一面,也有活潑的一面。她說,我們年輕人應該多到處看看,打開眼界。所以我當學生的時候,寒暑假都會在台灣四處旅遊,只要跟她說我要出門五天,需要旅費一千元,她便會加倍給我,可見慈愛的阿嬤,希望給我充分的安全感。台灣第一次開放公教人員出國旅遊,阿嬤拿了五萬元讓我參加日本韓國之旅。我到每個地方,都會先買一張當地的明信片寄回家,表示到達目的地了,請他們放心。即使有時候我都到家了,明信片才姍姍來遲,但是我下次旅遊還是會寄明信片回去,因為阿嬤給我那麼多的愛,我的心裡充滿感恩。 我們算過,阿嬤從十八歲執業到七十幾歲退休,接生的小孩高達一萬多人。 阿嬤身體很好,離世時是九十歲高壽。她出殯的那天,好多人來參加公祭。我想:「咦,我們家人口不多,怎麼來這麼多人?會不會是哥哥的朋友?」可是人潮不停地、一波波地湧進,有的從宜蘭來,有的從台北來,男女老少都有。問媽媽才知道,這些都是以前被阿嬤接生過的人,或是受過她恩惠的人。 現在我每次回家,都會先去看看阿嬤的照片,好像她還在我的面前。她對我的教導深深影響著我的待人處世,我跟老師與主管的關係都很好,他們總會賦予我一些重任,我的生活有規律,常常想著要怎麼幫助別人,這都要感謝我的阿嬤。她慈藹的笑容、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身教,以及對子孫的諄諄教誨,將永遠留駐我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