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綠手指─葉忠訓 撿種掘苗成行家

台北 知意


  喜歡樹,又喜歡種樹,卻不知道去哪裡買樹苗,怎麼辦?住在人文薈萃的台北都會區,葉忠訓說:「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從居家周邊尋找小樹苗。」

  免費樹苗 撿種子有竅門

  在福智文教基金會當義工的他,特別喜歡觀察樹的樣子。走路時一邊觀賞行道樹、草叢堆或校園邊的樹木,一邊注意母株旁掉落的種子。「若環境適合就會長出幼苗,有時大王椰子樹下就有它的小苗、茄苳樹下就有小茄苳。」所以,「樹苗的來源,通常在母株旁邊或在牆角,不然就是在很遠的地方,因為有熱心的小鳥當媒介,讓幼苗與母株長相思。」

  時常在住家附近仁愛路林蔭大道散步的葉忠訓說:「有些樹苗買起來很昂貴,如果知道『門路』,就可找到免費的樹苗,甚至有的樹苗自己會跑來。」幾十年來,他已養成觀察樹型、樹貌的習慣,即可輕易辨識大樹的第二代。他家的屋頂大概種了四、五十種樹,都是在住家附近找到的幼苗或種子。

  其實,認識樹苗並不難,有的幼苗與母株很像,容易辨識;有的雖不見得一樣,但葉子的味道一定完全相同,所以揉一揉葉子,聞一下味道,還是可以辨識是否為一家人。走在以綠籬當圍牆的校園邊,常會有驚喜的發現:「這是小鳥帶來的七里香幼苗,因土壤不夠多,所以樹苗都長不大。它『媽媽』在很遠的地方,如果不把它採回去,就會被校工除掉。」葉忠訓只要在春天輕輕地採回幼苗,種在土壤或花盆裡,以濃濃的愛心澆灌,就會生長得很好。「我的樹苗都是不花錢買的,不是撿來的,就是鳥送來的,或是母株新生的小苗。種了一兩年,就開始分贈給愛種樹的諸親好友。」他以小樹苗和大家結善緣,希望都會區不是水泥叢林的代號。

  屋頂森林 二十年成果展

  「不要小看這個屋頂森林,這是我二十年來的心血。」葉忠訓利用住家頂樓的空地,種植了大大小小的盆栽。他如數家珍津津樂道:這一區塊二十多棵烏,都是小鳥帶來的種子;這是十多歲的木棉盆栽,幼苗來自附近的東門國小;有的樹苗在苗圃也買不到,例如荔枝及柿子,就是吃完水果,把種子丟進盆栽後的傑作;這棵是從台大校園找到的台灣原生種青剛櫟;這棵是移苗過來的光臘樹又叫白雞油;這一堆全是羅漢松,來自社區老羅漢松下面的幼苗;還有一回去外面挖土,豈知種子躲在裡面,在完全不知情下長出了相思樹……

  葉忠訓曾撿到樹冠層次分明的小葉欖仁的種子來試種,育苗皆不成功,有一次幸運地撿到小樹苗,發現以幼苗栽種成功機率較高。他偶爾去中正紀念堂運動,看到老福木樹下有一大堆果實,就撿回來自己栽培,因為福木耐陰、壽命長,是室內盆栽的好選擇。阿勃勒則是在台大醫學院撿到一條豆莢,回來栽種後長出許多小苗,這種無人販售的阿勃勒幼苗,由於容易存活、子孫繁多,讓他有點不敢領教。有一次,他散步到仁愛路某豪宅附近,驚訝地發現國寶級的象牙樹,他拾回小苗、種子栽種,它是質地堅硬、材質緻密的珍貴黑檀木類,生長極緩慢,已經兩、三年了才長一點點。樟樹、茄苳、榕樹的種子俯拾皆是,生長容易且根部鑽得很深,常會造成建築物的困擾,他不敢在屋頂種植。

  栽苗容器哪裡來?啜飲外購的咖啡後,留下的紙杯、太太用完的乳液空瓶、兒子喝完的玻璃飲料瓶,甚至小茶杯都可當成小盆栽的容器。他一年大約撿到三、四百棵種子,大部分栽培成苗,自己留下幾棵,其餘都做成小盆栽分贈親友。

  以樹會友 開啟關懷小生命

  由於花期短暫,葉忠訓對種花興致索然,然而看到大樹就歡喜不已,「樹不僅美觀而且生命力強。」綠色植物不僅讓人身心舒暢,而且種樹樂趣多,「有棵植物,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經過六年漫長的栽培,開花後才知道是流蘇。」他的笑聲吐露出,長時耐心等待後揭開謎底的趣味。他觀察植物四季不同的變化,從開花、結果、落葉、新生……每一時期都有它獨特的風韻,只要靜下心來細細觀賞,就有不同的領會。

  屋頂小森林,引來眾多小鳥。有一次,葉忠訓想煮小米粥,卻買錯種類吃不得,他想:「若小米灑在土裡,就會像稻子一樣長出來,乾脆撒在地上給鳥吃。」結果不到一小時就清潔溜溜,原來麻雀從高空俯瞰,美食當前怎能輕易放過?之後,他買了各種鳥飼料,或是將家中過期的米與飼料拌在一起給鳥吃。所以,只要他一出現在屋頂,一群小鳥就在旁邊等待。

  和小鳥還有另一種有趣的互動。夏末,葉忠訓意外地發現屋頂大樹下有個東西,仔細一看是麻雀的雛鳥。「一定是在屋頂某個角落孵化出來的小生命。」只要他一動,麻雀就裝死不動,活像木頭鳥,屢試不爽;等他離開後,牠們才開始覓食。

  「我種樹只是單純地喜歡樹,沒有想過救地球這麼遠大的目標。」可是就在他默默種樹二十年的歲月中,不僅利益環境,還開啟對小生命的關懷,並透由分贈小樹苗,讓更多人行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種樹這股力量帶動起來,是很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