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樂 無為─銀川米再接再厲

台中 夏綠


  台灣有機米開創者「銀川有機米」十五歲了!從一九九六年一甲地試種開始,廣招農戶、開疆闢土,到現今擁有兩百公頃農地、百位產銷班員,一路走來,有笑聲也有淚痕,但「堅持做下去」是銀川永續農場主人、鋤頭碩士夫妻賴兆炫與梁美智不變的承諾。

  陪伴農友 一起等待

  談到草創期後如何協助農友提升?梁美智強調,不再以栽培技術為主,而是「從心出發」。曾經一位種植有機相當成功的農友和她分享:「心正確了,東西就種得出來。」梁美智一直思考「甚麼是心正確了」?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她領悟到:當每個起心動念、每個意樂都是針對水稻(所種植的作物)、為它著想,就一定可以長得很好。所以,她鼓勵農友:「種得寬一點,讓它通風;植株少一點,讓它均勻吸收養分;關心它而非管理它,讓它快樂一點。」

  除了為水稻著想,梁美智也為「害蟲」著想。捲葉蟲出沒的季節,梁美智清楚時間過了,蟲害就沒了,但有位老農就是無法放下。為解除他的煎熬,給了噴心安用的糖醋液,但連下一星期的雨,安慰劑沒派上用場。於是這位老農每天都來「請願」:「班長,我不要種了,好不好?我沒辦法了,你看都被吃得白白的。」

  一週過去了,有機植株益發強壯,捲葉蟲捲不起來,只好飛走,垂危的稻子活起來了。終於熬過去的老農,竟有八成收穫量!梁美智策發他:「以後看到蟲要放輕鬆,因為你緊張,蟲也跟著緊張。牠感受到敵意,覺得你要對牠下手,生命力會更強、繁殖得更快。大家都是有情眾生,你給牠存活的空間,自己也活得下來。」

  梁美智讚嘆另一位面對大量紫斑蝶,卻沉靜等待,進而成功過關的農友。她說:「生態平衡需要時間。新物種進來,的確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只要不破壞食物鏈,天敵自然會出現。」面對高病蟲害率,梁美智反而欣慰:「這意味生態豐富,我們養了很多生物,是很可喜的。」慈心相待,正是有機之美。

  好山好水 其來有自

  銀川米的耕作水源來自富東公路上鑿穿海岸山脈中,素有「小天祥」之稱的一段山谷溪流。賴兆炫說:「年輕的海岸山脈由於岩石還沒完全風化,因此有麥飯石產生。麥飯石是一種很好的過濾岩石,它流出來的水質既乾淨又非常好──酸鹼度是八點五至八點零的弱鹼性──所以我們的水田不會酸化。」

  原來,台灣東部,台東縣到花蓮縣之間的海岸山脈,出產一種具有過濾水質功能、名為麥飯石的岩石。這種岩石表面上布滿一粒粒白色如煮熟米飯般的顆粒,看起來就像大麥飯捏成的飯糰,故稱之為麥飯石;它真正的學名是「斑狀安山岩」。麥飯石之所以被用來過濾水,主要是其成分中所含的沸石,沸石含有氣孔,當水分在氣孔中流通時,便能達到淨化的效果。

  除了好水,種植銀川米的土壤如何?「它的土層非常深厚,黑色的,有豐富的礦物質。」賴兆炫自信十足。山水交融下的沃土,為這片水稻奠定優良的體質。

  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但做有機很怕水質、土壤被汙染。賴兆炫決心從源頭防範:「我們產銷班農友很多是原住民,他們多在水源區以使用農藥化肥的慣行方式種梅子。大概從二○○二或○三年起,我就到秀姑巒溪源頭的吉哈拉愛村落跟他們溝通,為他們整村十幾戶做教育訓練,後來有六公頃加入有機耕種。在山區種植有機,淨化水源、保護大地,這就是一種淨源計畫。」

  有機梅子 善的漣漪

  成就從根本潔淨的有機米,開發出有機梅,這真是一種美麗的善的漣漪。採訪團隊一行人來到副班長吳文察的梅樹園,滿山綠意心曠神怡,讓人忘了爬坡而上、氣喘吁吁的疲累。「梅樹開花時,如果太寒冷,就不會結果;緯度要剛剛好,水分要夠,才會結果。如果開花後,吹南風、溫度升高,就會掉果,沒得採收。現在因為地球暖化、氣候變遷,有時會吹南風,南部有流傳:『南風吶吹,火燒菇寮──全部無望』,真的是看天吃飯。」吳文察透露出無奈。

  這區梅樹園正是稻田的水源上游,如果用慣行耕種,就會影響到有機米的品質,所以全部轉為有機耕種,所產的梅子也通過驗證。

  現在梅樹園的耕種方式採半野放式,因有機肥較貴,所以不施肥,只除草及疏枝。「我在帶梅子產銷班,非常希望他們可以多多採收,增加收入。這樣,他們就比較願意投入,例如疏枝、疏果、梅園管理等等,因為農閒時間滿長的。但一年能採收的量不多,人工砍草等不敷成本,我們還是儘量做。目前的狀況還不夠成熟,所以梅子以提供作原料為主。」梁美智心心念念的還是這群一起打拚的農友。

  慣行梅園會使用農藥化肥,讓所有的梅樹一起開花、一起結果,減少陸陸續續採收的麻煩。慣行梅園裡也很少看到蟲,但這裡不同,蟲鳴鳥叫顯得生機盎然。吳文察說:「有時候除草不小心傷到昆蟲、蟾蜍、蛙類,心裡會很不忍,所以還要會觀察;中午蛙類會躲到草叢裡休息,跟我們人一樣,我也配合牠們,時間到就停止工作啦!」俏皮中盡顯悲心。

  親自下田 學會忍耐

  二○一○年,賴兆炫夫妻倆在銀川永續農場附近,承租了總部在池上的台東農場有機專區三十幾公頃農地。「要做給農友看,不能讓他們覺得班長只會說;絕不能讓這三十公頃破了我們練了二百多公頃的武功!」雄心萬丈的他們遵照理想,用最大寬度植株,但九吋的空隙給了雜草恣意快樂的生長空間。草長得又快又高又多,沒有經驗的梁美智既緊張又煩惱:「我被『草』煩得晚上都睡不著。」

  農友也跑來觀看,還說沒看過這麼多草……梁美智急了,親自下去拔,但三十公頃怎麼拔得完?最後只得請除草機代勞。「這真是磨練,以前都教農友一定要忍耐,現在換農友要我絕對要忍耐……」笑得開懷的她對農友說:「這次是錯誤示範,下期改進!」

  雖然被草打敗,但應對水鴨勝出。隔鄰慣行農友以鞭炮驅趕這些候鳥,但越是亂趕,水鴨就越是到處亂鑽。賴兆炫堅持「有機理念不是如此」,於是留一區給水鴨玩,「讓牠們快樂生活,三十甲不差這一分地,就給它當生態池。」

  他們也常為農友加油打氣,給予榮耀感、使命感:「一年減少兩千瓶農藥倒入田裡,十五年來,我們為大地、生靈盡了多少力!」梁美智是在提及「農藥奇談」後有感而發。她訴說親身經歷:憨直的親友去農藥行詢問種給自家吃的番茄怎麼生病了?卻不知不覺花了逾萬元,提回一大袋農藥。此外,還有兩個月就要收割的稻子,仍見老農賣力噴灑藥劑,一問之下,「反正也閒閒的,這些農藥沒用掉可惜……」令人啼笑皆非、好不心疼。參與訪談的蚊子洞組長詹煥喜,深感:「種有機,身體比以前好。」並無奈地說,以前代噴農藥的人大多死了。

  真心關懷 攜手向前

  「要帶動百餘班員,確實需要有人幫忙度過減產危機。」賴兆炫主動扮演了這個關鍵角色。他從支持與補貼兩個面向進行,支持部分著重技術指導及資材支援;補貼部分則是自掏腰包補助收成不好的農友。

  所得中許多部分用在協助農友繼續做有機的賴兆炫表示,要長期走下去,除了經濟協助,還需要關懷。選擇和農友做朋友的他神氣地說:「我是農夫的兒子!」驕傲的眼神飄向童年時光──我的母親在豐南有九分地。颱風來時,由於交通不便,難以及時搶救,一會兒工夫整塊田便被淹沒了。「淹了以後,又發芽,發了芽的稻穀是沒人要的。那是我爸媽六個月的收入,所有的會錢、生活費都要靠那九分地!」

  「自己的父母親遭遇這種苦受,我怎麼捨得讓我的農友也發生這種狀況?」因為深知農友的苦,方能如此真誠地與農友站在一起,「我常常告訴他們不必擔心、害怕。因為,我們的觀點,會以農友的觀點為出發點。」

  除了農友,支撐賴兆炫長期走下去的力道,是對「方向」的堅持──不是在市場上努力,而是在產地上努力。「農友在經營的過程當中,不能只看見產量,還必須享受整個栽種的樂趣:青蛙、鱔魚……不見的東西回來了。我要把整個團體往上帶,結集團隊觀念、榮譽感,朝『米樂無為』的企業文化方向去走!」賴兆炫有信心農友會成長、會進步。

  燠熱的午後,賴兆炫夫婦帶我們探訪產銷班夥伴。車子彎進山邊綠蔭下的古厝,前庭正在休眠的老黑犬起身慢步相迎;裁截得長短一致的竹子,一捆一捆依序躺在牆邊;環繞牆邊下的溝渠裡,是從山上流下的沁涼溪水……這幅寧靜、平凡的農家景色背後,住著的是堅毅、不平凡的「反包圍」慣行耕作的有機戰友!

  大夥歇坐屋旁竹林中,遠眺一畦畦綠油油的稻田,清風徐來、蝶兒翩翩。黝黑精瘦的老農婦,赤著腳熱情地端上自家種的、清甜多汁的火龍果、木瓜,班長班員們就著一壺好茶閒話家常,有一起打拚的回憶、有希望無窮的願景。歡笑的音聲劃破靜謐的竹林,賴兆炫夫婦自許「帶著農友走上去」的努力與回饋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