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大地的尖兵─鄧崑海與大武軒有機農場

高雄 郭素卿


  愛護大地的他,曾為鄉里被濫墾砂石,挺身捍衛家園。濫墾後的大坑洞,變成水產養殖場或是廢棄物的回填場,不但破壞可耕作的土地,更污染了水源。他感傷地說:「如此掠奪土地,糧食生長的質與量必然發生問題。」「我們說的慢性病、不明病因的疾病、過敏、腫瘤……都跟土壤、水資源及空氣汙染有關。人類再不好好保護大地,回歸自然生態的有機環境,以後即使有東西,也不敢吃!」

  慈心有機驗證人員常到農園和他互動,驗證員賴正卿一句:「有機農友是醫王。」讓他感動不已:曾幾何時有人如此看重農夫與農業?沒有敬天愛土的農夫,就沒有安全的糧食,人們也無從擁有健康的身體。大家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彼此有著共生共存,互信互助的依賴,才是王道。

  「我的香蕉只賣給里仁!賣給護持大地的人。」他說。

  農牧兼具遵古法

  走進鄧崑海的大武軒有機農場,轟隆轟隆的機器運轉聲不絕於耳,不禁讓人提高分貝問:「這是做什麼用的?」他拉開嗓門回說:「這是榨乳機的聲音,幾分鐘後就會停下來。」我們心裡正吶悶著:「這兒種植有機香蕉,怎麼會養牛呢?」未等提問,他繼續說:「農牧本是分不開的,尤其有機農業。有機肥的成本占售價極大比重,若不恢復古早老祖宗耕作方法,有機農業一定是艱困產業。」有機農夫兼畜牧業,莫不希望能建立一個永續耕作的環境──畜牧業廢棄物再利用,才不會增加土地環境的負擔。

  鄧崑海跟隨父親種植香蕉、稻米及畜養乳牛。一甲多的地養乳牛,另一甲多則為有機香蕉和有機水稻輪種。「老一輩就這樣一直種下來──水旱輪作。」他請教香蕉研究所專家蔣世超博士,了解輪種是刻意營造田間環境改變,這對均衡利用土壤養分、防治病蟲害、抑制雜草、調節土壤肥力等有諸多好處。他說,上一輩的人雖不了解這個道理,但他們都已經這樣做了。

  談到以前的農作方式,他說:「小時候的生活,每一件事莫不與土地農作息息相關。以前沒農藥,收成看天,不論收多收少,從來沒有聽說餓死人。端看心夠吃就夠吃,心不夠吃就不夠吃。」訴說著農友知足常樂的心境。

  鄧崑海繼續說:「我們目前的生活型態和土地環境,漸行漸遠。」他回憶兒時光景:老一輩耕作沒有使用農藥、化肥,所以土地環境安全健康;香蕉園的肥料來自牛糞堆肥;捧起河水就可直接飲用。「那時家中養了二隻水牛,耕完田,就驅牛入河沐浴,人也跟著跳進潔淨的河裡洗澡。現在就不敢碰觸這些受污染的河水了。」

  學無止境話香蕉

  香蕉重肥,鄧崑海用自己養殖乳牛排泄的牛糞及木屑做為堆肥的主要原料,經過半年發酵,變成香蕉的有機肥料。雖然自製有機肥,但他施肥也有節制,他說:「土壤是一個生態系,對作物的產量及植株的健康有直接影響,所以我也不強加肥料給土地。」因為遵照有機耕種的規範,土壤會逐漸達到酸鹼平衡。

  如何控制香蕉的大小?鄧崑海自有一套方法。他經常巡園觀察香蕉營養是否足夠,若養分不足、植株長不起來則加液肥。說到液肥的來源,他採用自家養殖乳牛所產出的牛奶,加入海藻精、魚骨粉、蝦殼等,發酵而成液肥。再者,種植果樹需要鉀肥,若香蕉缺少鉀肥會產生裂果現象,他巧妙地運用鳳梨渣、椰子殼為鉀肥的來源,而這些知識都是向蕉研所蔣博士討教而來。「身為一個現代的有機農友,要學的東西實在很多。」

  為何要種有機香蕉?鄧崑海堅定地說:「土地是父母留下來的,我要保持土地的健康,留給後代子孫。」有機栽培都須檢測土地狀況,他覺得這樣能有效監督土地的好壞,如此,則能保有土地的乾淨、健康。

  種植有機香蕉,最大的困難就是黃葉病。黃葉病發生在香蕉生長的後期,往往在投入本錢、努力多時後,不得已前功盡棄。蕉研所蔣世超博士說:「黃葉病可說是香蕉的癌症,病原菌有厚膜孢子保護,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很久。香蕉園一旦發生黃葉病,即使透過輪作水生植物等方式,也只是把病原菌暫時壓制,所以輪作好幾年後再種香蕉,仍然會得病,這也可以說是香蕉很難生產的主因!」其實,黃葉病是土壤病原菌所引起,要緩和香蕉黃葉病的問題必須正面管理土壤,而改善土壤品質最好的辦法就是轉作有機。鄧崑海覺得:「當我的土地越來越健康,也許五年後,就可以不用輪作了。」

  「若因錯誤知見而用農藥,日後土地硬化,種不出食物,未來大家將沒東西可吃。」鄧崑海深深體會,現在若不從環境、土地根本做起,將來也是白忙一場。「土地真的很重要,不要輕易破壞掉!」從小父母就告訴他這種概念,讓他深深了解沒有健康的土地,就無法耕種作物的道理。

  綠色羽毛風中揚

  踩在柔軟的農地上,聆聽小鳥啁啾、享受清新空氣、欣賞偌大蕉葉──一小片一小片的裂開,像極了在風中搖曳的綠色羽毛。這種遠離塵囂的寧靜愜意,人生難得幾回有。

  除了輪作,鄧崑海也運用間作方式種植。他在兩排香蕉中間種一排檸檬及仙桃,以減少感染病蟲害的機率,生態也可日趨平衡。為何選擇檸檬?因採用慣行農法種植檸檬的鄰人常笑他:「你種的檸檬產量小,要給誰吃啊?」他說:「我只想做給他們看,不用農藥化肥也可種出檸檬。」以前沒農藥時,檸檬也可以長得出來,「生命會記得自己生長的形態,人類何需操縱它?」

  一層層青綠的香蕉掛在樹上,像一個屋簷朝上、可以承載東西的小樓房。有一回,鄧崑海見到園裡的香蕉尚未套袋時,聰明的鳥兒利用香蕉樹上的「頂樓」築巢。原來,母鳥也知道選擇有機安全的環境孕育下一代。平凡不起眼的香蕉,蘊含了善良、豐盈的內在。

  談到二○一○年冷冬,香蕉生長較緩慢,他說:「雖然天氣冷致使產期延後、產量減少,但營養足夠的香蕉卻是好吃的原因。」靠天吃飯的農友,除了必須順應天候變化,也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雖然台灣「香蕉王國」的封號不在,但有機種植的精神,將在鄧崑海的手中傳遞下去,永不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