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遠播、難逃天譴


-英勇善戰的白起

程似錦


  秦代名將白起是鄙縣人(今陜西省岐山縣東南,渭河南岸),善於用兵,服侍秦昭王,屢建軍功,但殺人盈野。

  白起曾於秦昭王十四年出兵攻韓、魏,戰於伊闕山,斬獲首級二十四萬,攻陷五個城池。十五年領兵攻陷魏國,佔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十六年攻下垣城。廿一年攻趙國,佔取光狼城。廿八年攻楚國,佔取鄢、鄧等五城。廿九年攻陷楚國都城郢,秦國就以郢城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侯。三十四年破魏於華陽,斬首及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國士兵二萬人於河中。四十三年攻韓國之陘城,陷五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降韓國之野王郡。四十六年續攻韓國的緬氏與藺二邑。

  最令百姓震驚的一次是發生於秦昭王四十七年,當年趙王中了秦的反間計,派趙括替代廉頗領兵擊秦。白起領秦軍與趙括作戰。

  秦兵不但佯裝戰敗逃走,且佈置兩支奇兵準備偷襲。趙軍不防,乘勝追擊,但追到秦軍壁壘時卻堅固不能入。此時,秦的一支奇兵二萬五千人賭死了趙軍的後路,一支騎兵五千人則阻絕於壁壘間,將趙軍一分為二,且截斷其糧道。

  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士兵飢餓到暗中殘殺吃人肉的地步,幾次突圍不成,趙括只好派出精銳士兵,親自出馬與秦兵搏鬥,結果被秦兵所射殺。

  趙括的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都投降了,未料,白起卻計議說:「趙國的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將來恐怕還會叛亂。」

  原來秦昭王四十七年派王齕攻韓國上黨,沒想到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國,紛紛逃往趙國。此事使白起使詐,將趙國全部投降的士兵全部坑殺掉,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年幼的小兵回國,前後斬首四十五萬人。

  此次戰役後,武安侯白起生病,不能走動,秦昭王改派王陵攻趙國首都邯鄲,竟損失五校的人馬。

  白起病癒,卻始終託言生病拒不接受詔命出兵攻趙,遭到應侯范雎的離間結怨。

  秦昭王再派王齕代王陵為大將,領兵圍攻邯鄲,卻還是攻不下。這時楚王派春申君及魏公子率軍數十萬攻打秦軍,秦軍死傷極多。

  秦昭王很生氣地強令白起出兵,白起一再以病情嚴重為理由推辭。秦昭王於是免除武安侯的爵位,貶為士伍,把他流放到陰密。


  白起再度生病,不良於行,拖了三個月,秦王就是不讓他留在咸陽城。白起只好離開咸陽,才出城到西門十里的杜郵,秦昭王聽信應侯范雎及群臣的讒言,怕白起心有不平而造反,便派使者賜劍,令他自殺。

  當白起拿起劍準備自裁前,不禁感嘆道:「我究竟犯了什麼錯得罪天呢?怎會落到這樣的下場?」過了好久又說:「我原本該死,長平之戰,趙國的降軍數十萬人,我騙了他們而完全坑殺掉,這就足以死了!」於是自殺,這一年是秦昭王五十年。


  綜觀白起一生,建立戰功凡十四起,攻城掠地凡七十餘,雖英勇善戰,叱吒風雲,聲名遠播。可惜殺人如麻,生性殘酷,最後難逃天譴。

  史記說他「死而非其罪」,秦國百姓十分同情他沒有犯罪竟被賜死的下場,但歷數其生前殺人之暴行,真可謂惡貫滿盈,萬死不足以蔽其辜矣。

  白起長平一坑四十萬人,伊闕一斬二十四萬人,華陽一斬十三萬人,沉溺趙卒二萬人,攻涇城又斬五萬人……合計白起生前至少殺人八十幾萬,令人難以原諒。

  《宋高僧傳》曾記載京兆法海寺寺主賜食惡鬼三百人,其中就有罪報未終的白起在座。

  南宋洪邁編的《夷堅志》記載江南有一女,年十七,從來未看過史書,卻在病死前告訴人說:「我是秦朝將軍白起,生前殺人八九十萬,在地獄受無量苦,最近才得以恢復人身,可是生生世世作女人,壽命不超過二十歲,今天的死,也是命啊!」說完這年輕女子就死了。

  此外,《群談採餘》一書也收錄一則明太祖初年,吳山三茅觀有一身長一尺的白蜈蚣遭雷擊斃,背上竟有「白起」二字之事。

  《感應彙編》也紀錄潘從先的朋友阮在田看過一頭被宰的豬,皮有「秦白起」三字之說。

  現今大陸山西省高平縣西北王報村一帶正是白起坑殺趙卒四十五萬的長平戰場,附近有省冤谷(舊名殺谷),南面有骷髏山、骷髏廟,西南有棄甲苑,皆是長平戰場遺址。棄甲苑一帶,至今整地仍屢見骷髏、人骨、戈頭、劍鏃等。

  白起一世英名,但下場咎由自取。印證一首偈語:「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佛教說的因果報應,非常值得我們相信的。(史記卷七十三,白起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