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小經驗》
回到老祖母的年代
小時候生長在濱海的小鎮,村民以捕撈耕種為主,日常生活用品,大部份都仰賴自己生產,少數需進城購置的器物,使用時也都極其小心、愛惜,縱有損壞,也都儘量自行設法修復,以便再次使用,因此家家幾乎都存有年代久遠的「古董」。 在鄉下,廚餘多半用來飼養家禽、家畜;房間都備有「尿桶」、「便桶」,所積存的排泄物就是菜園的好肥料。我家的老祖母更是惜福愛物的好楷模。穿壞的木屐她都會設法重新配對,再行使用,直至一換再換,到了真的不能穿的地步,她還會將破損的木屐送到灶間當柴火燒。因此在記憶中,家裡每天的垃圾並不多。 遷居都市後,生活有了稍許的改善,物質也比較充裕,不過在印象中,鄰居的媽媽們都是提著菜籃去買菜,而市場的攤販,也都是以乾藺草當作綑綁蔬菜的繩子,葷類食物則以芋菜來包紮,買蛋用硬紙袋盛裝,豆腐、豆漿、醬菜則都自備容器,也因此,四處所見的垃圾相當有限。 但是隨著物質文明的飛速進步,人們在生活大幅改善的同時,垃圾量卻也激增了,因垃圾而引發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像是冷氣、冰箱所用的氟氯碳化物破壞了臭氧層,汽車、機車排出的二氧化氮產生熱效應,使地面溫度不斷上升,空氣中的各種污染質形成了酸雨……,原本青綠可愛的地球已經被傷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也使得人類的生存空間受了極大的威脅,好在,在這種混亂的情形下,仍有許多明智之士,認清了危機的存在,他們除了與垃圾努力奮戰之外,更明確指出--唯有做好環保才是當務之急呀! 我非常認同這種概念,所以總是提醒自己在家在校都要盡量做到:
我認為做好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給「瀕危地球」生機,就等於是給自己生機。老祖母的年代,知識不及現代普遍,物質不如現代豐富,但是他們惜物愛物的美德,卻是我們所望塵莫及的,但願我們能夠尋回固有的美德,讓我們的子子孫孫能夠永遠擁有一片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