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古鑑今

掩戶自撻與負土立墳的繆彤

念心班 程似錦


  繆彤,字豫公,是東漢時代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一帶)。年少時父親就死了,兄弟四人共同擁有財產家業。等到各自娶了妻子後,妯娌們都要求分居分財產,為此常發生爭吵的情形。繆彤深感憤慨歎息,就關起門來,痛苦地打自己說:「繆彤啊!你謹言慎行的修身,學習聖人的法則,希望能夠移風易俗,為何連自己的家風都不能端正呢?」弟弟與弟媳婦們聽到繆彤的自責後,都慚愧得嗑頭謝罪,從此全家轉變成和睦相處的情形。

  有位太守梁湛是隴西人(今甘肅省)。曾徵召繆彤為決曹吏,負責判理罪罰刑獄之事。安帝初年,梁湛病死於官,繆彤護送棺木回隴西。剛要下葬,遇到西羌發動反漢戰爭,梁湛的新寡妻子帶兒女都避亂到其他郡縣了。只有繆彤獨自一個人留下來,不肯離開恩公的棺木一步,並堅持在亂局中為梁湛修造墳墓。他在井邊暗掘一洞窟,白天躲在洞內,晚上就偷偷摸摸地背土來造填,等到羌賊平定後,墳已造好了。梁湛的妻子本以為繆彤已經死了,等到回鄉看見繆彤不但仍活著,而且安葬了梁湛,大為吃驚。關西的人都稱揚傳頌這件義行,大家紛紛提供車馬衣服給繆彤,但他不肯接受就返回河南故鄉去了。
(取材自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繆彤傳)

  兄弟分居,原本不是什麼大不道德的事,但終究鬧得家庭失和。若父母在堂,多少損惱老人家,情何以堪?即使父母已亡故,手足反目成仇,徒增憾恨,何苦來哉?漢代有一個人叫田真,兄弟三人提議要分居,所有財產都平均分配,連一棵紫荊樹都講好一分為三。第二天,那棵紫荊樹竟枯死了。田真驚嘆道:「樹木同株,聽說將分離就傷心而死。人真是不如樹木啊!」因此悲不自勝,兄弟深有同感,從此又和和氣氣地同居在一起,一門稱孝,紫荊樹也奇蹟般地復活了。樹木何知,難道是田真的祖先在天之靈使然嗎?

  一般而言,兄弟鬧分居分財的原因,大多由於長頭髮的婦女之輩起鬨所致。有的不滿衣食分配不均,有的計較家務工作之勞逸差別,有的貪圖祖產家業之利益……初頻生磨擦,繼則爭吵不休,終致恩盡義絕矣!

  反觀繆彤「掩戶自撻」,感動了弟弟及弟媳們悉叩頭謝罪,此亦由於他平日能推財友愛,此番自責得以誠感化他們。再觀繆彤對於梁湛的報恩,不惜冒死為恩公「負土立墳」,其忠愛甚至超越梁湛的妻子家人,由此可想見他對待弟妹們應更是如何情深了。如果不是平素友愛已深,光靠一時憤激自責之言相感,如何能發揮如此大的力量,將一個吵吵鬧鬧的家庭轉變成歡歡喜喜的和樂大家庭呢?

  《無量壽經》曰:「父子兄弟夫婦室家,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長阿含經》曰:「當以五事,親敬親族。云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是為五事親敬親族。」繆彤的友愛與報恩的事蹟,是三寶弟子應該學習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