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 璣 集


摘自日常師父開示
廣論錄音帶第二十二卷
編輯室整理


惡友如毒樹

  一切惡法來自惡知識,他自己在無明當中,卻還來影響你,把你向上精進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釜底抽薪地拿掉了!猶如風吹毒樹,雖覺蠻涼快,卻已中毒而不自覺,惡知識就是這麼可怕。在印度,沒有調伏的醉象非常可怕,林中獅虎都知避開,但是菩薩怖畏惡友遠超過醉象。醉象最多把你的命送掉,惡知識卻把你的善根及淨心連根鏟除,送你到無量無邊劫的三惡道中。所以,我們應學習菩薩──防備惡知識甚於醉象。

惡友蛇執心

  萬一親近惡知識,便執取不捨地依靠他,惡知識就像毒蛇一樣,深深抓住你的心。此時你必然遠離善知識,也就捨棄對治我們無始三毒大病的良藥。此時,縱然聽見了正法寶,乃至能說善道也沒有用。本來聽聞佛法,就應照著如理行持,但是現在你聽了,卻沒有照著做,甚至不聽,走錯路的結果,必然墮入三惡道。

智者能正分別

  惡知識並不是成天跟你吵架,詈罵你的人,他的行相是:無信、慳貪、妄語及離間。無信包含了其他三者。「信」是指「淨心為信」,特質是淨除煩惱。惡知識一開口常是談論是非,他的心在煩惱染污當中,真正修行人應馬上遠離。

  修行人都不談是非嗎?談!修行是須大智慧,曉得病根何在,怎麼去染轉淨,怎麼幫助別人。雖然自己如如不動,卻對任何行相、是非,判別得非常清楚,這是我們要的「正分別」。平常我們在煩惱中談論是非的行相,才是我們該去掉的「妄分別」。

  千萬別說:你不要「分別」,實際上卻掉在是非不辨的大無明中,還妄稱「修行」。假定這樣,你只要睡在那裡,也算是修行?那螺蝦蚌蛤豈不是也得「無分別智」了嗎?真正有智慧的人,要辨明、把握「信」的行相,切實瞭解佛法上所說的道理,遠離惡知識。

近惡知識如箭染毒

  自己雖然不作惡,由於親近惡知識,亦將被疑為作惡之人,增長壞名譽。無形中也沾染上惡知識的過錯,猶如一支毒箭放進囊袋中,將袋內無毒的東西全染污了,這就是惡知識的特徵。一旦靠近他,以前有的「性罪」「遮罪」種種惡因,不但不能減少,還讓原來沒有的更加增長。修行,唯有靠善知識才能去掉這些惡因。

修行取法乎上

  善知識告訴我們:行持下等的人與上等的人同處,勉強成為中等;行持上等的人與下等的人共處,則不待劬勞日趨下流。修學佛法如逆水行舟,拼命努力都來不及,這是佛在世時處處重視的。故而我們修學佛法不可遷就「情面」,因為「情面」是最大的染污,往往自己不知處在無明之中,受「情面」所累而跟著墮落,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

恆常親近善知識

  明白依止善知識的重要,更要殷重地修習,且一心緣在法上。假如決定要走修行的路,必須有恆,也就是恆常不斷地親近善知識,隨順善知識的引導,起心動念才不致有所疏失。

  如何依止善知識?古來祖師大德依止善知識是戰兢惕勵,滿懷孝子心,時時刻刻只想到如何承事師長,就怕有一點小失誤。可見祖師大德的確有他成就的條件,這是我們該學的。相反的,假使不知依止的道理,無始以來的習性,可能因懈怠而顯現不恭敬心。如此,不但得不到法益,反而受害。

成佛根本在依止善知識

  我們想得到真正究竟的好處是成佛,而成佛的根本就是要依止善知識。宗喀巴大師引述無垢經論或祖師的語錄來教誡我們依止善知識,這些經論與我們現在修習的法是相應且契機的。大師一番苦心,把深奧的經義說明得通俗、易解又符合原義,讓我們易於感受,也能動心意。現在大師離開我們幾百年了,我們要檢點自己,使自己也能與大師相應,這才是我們的莊嚴。

知而不行反起無量之罪

  我們的煩惱極為粗重,必須靠善知識來淨化。偏偏我們不瞭解依師的道理;即使瞭解,亦知而不行。在這種狀態下,聞法者反起無量依師之罪。依止善知識原為淨除罪障,積聚資糧,現在我們不能如法行持,反而增長了很多罪過。那該怎麼辦?對於已造的罪要馬上懺悔,未造的要加以防護。宗喀巴大師於此再三教誡,足見他用心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