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升沈的樞紐
                  ──日常師父教育法語

                   編輯室整理


  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而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老師。 

  自古以來,不管東方還是西方,老師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中國有「天、地、君、親、師」的說法,天地人是三才,人之所以生存是因為有父母親,「親」自然很尊貴,而這麼尊貴的「親」,只有「師」可以與之並列。 

崇高的目標

  人生三百六十行,老師是最崇高的一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先建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內心有一個志向,然後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再沒有比老師更高尚的了。 

  內心先要建立一個崇高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可以實踐、可以兌現的,等到這個目標呈現時,的確令萬人仰望,世間的聖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良心的事業

  對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來說,要本著良心把學生教好。 

  我感覺,並不是我們真正能夠透過教育把孩子帶好,而是透過教育把你自己提升。 

  老師有份崇高的使命感,是一份無比崇高的職業,父母的責任是把孩子養大,老師的使命是把小孩教成聖賢。 

  雖然學生沒有成為聖賢,但是老師卻因而提升了,也因老師提升,自然慢慢會把學生帶上來。 

德育與智育

  為何德育做不好,智育易做?因智育之理論、實踐皆備,發展蓬勃,故傳遞容易。從師範教育到學校實際教學,以至行之於社會各行各業,一貫相連。但德育就難了,它不是文字上的東西,往往經過幾十年摸索實踐,仍覺不易。 

  古代聖王,王道治世,係以德行為主,智育是為了實踐王道的方法。故論語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文」作何?「會友!」會友為何?「輔仁!」 

步步改善

  推行德育即使遭遇很多困難,但是當我們對成功與失敗有正確的認識之後,雖然眼前看來,一無是處,可是我們願意從狹到廣,從深到淺,看看自己為什麼不成功,然後在因地上努力去步步改善,未來的結果就很不一樣了。 

  真正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必須先幫助眾人解決問題,佛陀就是到處幫別人的忙,結果妙的是,人家的問題不一定解決,但自己的問題一定解決,佛陀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例子不正是給我們最大的鼓勵嗎? 

失敗的力量 

  「失敗為成功之母」,諸位可以把它看成老生常談,也可以體會這是至理名言,當你因為失敗而放棄,真的就是失敗。 

  平常我們一般人只希望成功,很難接受失敗。事實上,如果看不清楚失敗對我們的重要,沒有力量接受失敗的話,成功是不大可能的。
 
成功的契機 

  外面惡劣的環境,如果你畏懼它,那真是困難重重!如果視其為鍛鍊心智,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契機。 

  有人問愛迪生說:「你真了不起,居然失敗了上千次,還能夠熬下去。」愛迪生聽了之後很驚訝的說:「你把它看成失敗啊!難怪你不能成功。我覺得我的成功,就是從這些失敗的地方學習,而得到經驗。」 

不斷的學習

  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不斷的學習當中,經由一次一次失敗,讓你了解什麼是錯誤的,而去改善它,當你改善之後,成功就出現了。 

  我們應該告訴自己,今天我很幸運能把「師」做為我終身的職責,不僅是這一生,生生世世走下去。眼前客觀的環境很惡劣,卻給我一個很好的機會,訓練我懂得失敗。 

最成功的人

  孔老夫子是真正讓後世景仰的成功例子,拿世間標準來看,當年周遊列國有如喪家之犬,但是他的精神思想卻影響了漢民族幾千年。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漢王朝,也不過幾百年,孔老夫子當年什麼都沒有,但孔家宗祠延續幾千年,所以不論是外在的或內在精神上的,有誰比得上這樣成就的? 

  既然我們要仿效成功,希望得到好的結果,這不是成功最好的例子嗎?(註:成功與否,不能看眼前,而要看長遠對人類的影響。)

快樂的結果

  做事的過程中,眼前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好效果,這個好效果對我們應該是一種鼓勵,但不要迷失在其中。然而世間人就是看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叫顛倒。

因正果圓 

  我們在生活中實踐所學時,必須把握住一個原則,即我們的成就是在自己內心的感受,而非外在看得見的成果。當我們真的能夠把內心當中的認知,從跟隨無明系統的習性,漸漸以佛法的正知見取代,讓它不斷地增長,才是我們真正的成就。 

  世間,任何事只看果相,成敗完全以大家公認的成果來談。佛法之所以可貴,是從成功真實的「因」上來談,但它並不是不講求「果」,正因為講果,所以為了正確的果,先找到正確的因,然後在正確的「因」上面下工夫,如果這個步驟做對,好的結果一定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