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有人說:一文錢逼死英雄漢。世間的現實就是如此!但是廣論班某位同修,被人倒帳數千萬元,他不但沒去逼債,而且還能微笑面對,不縈於心,並且把債務──掛在牆上。他如何做到的?因為家有賢妻,學了廣論瞭解業果,她分析因果道理,而他聽了有如醍醐灌頂,也很好奇太太為何如此明理,於是他進了廣論班一窺究竟。這位居士不僅從「錢海」中脫身,並成了虔誠佛弟子,人生出現急轉彎。佛法之妙,不可言喻。

  日常師父極力推動善行實踐,這位居士就是台北善行班的同學,他在上課時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就像這位居士一樣,也有許多同修在日常生活中隨分隨力行善,本期福智之聲增闢「眾善奉行」一欄,文章來自全省各地,大都是同修日常所行的小善,或許有人認為這些微不足道,但「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業的微妙處就在所做不失,且有累積「利息」的效用。一旦舉手做善事成了習慣,行善的意樂深深印烙在八識田中,則觸目所及無非是善,未來當感得諸善上人會聚之淨土,我們期待的十善社會於焉形成。

  放眼世界,天災人禍連連。遠的不說,以台灣為例,口蹄疫風暴暫歇,又來了腸病毒,這回換小孩子倒楣,多少父母憂心忡忡。中南部豪雨成災,農作物損失慘重,菜蔬水果價錢一路攀升,家庭主婦喊苦。而山區土石流,海邊地層下陷,美麗的福爾摩沙變醜也變髒,大地反撲,危機重重。

  翻開報章雜誌不幸消息佔滿版面,光明面的報導卻如海底撈月。福智之聲收到的善行記錄一籮筐,眾多默默行善的人,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他們不是沒聲音,只是不願張揚。但是時至今日,善行不能沒有表彰的天地,因為世人需要行為典範,這些典範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只要有心,大家都做得到!於是日常師父大力推動善行實踐,本刊提供發表園地,但願大眾一起來做耕耘的園丁,灌溉這片有情天地。

  另外,本刊「觀古鑑今」專欄,自本期起摘錄「紀文達公筆記」的因果故事,皆是清代民間發生的真人實事,其因果感人至深,尤有殷鑑作用。紀文達公何許人也?乃大名鼎鼎的紀曉嵐,他學貫古今,博通儒家,是乾隆年間大學士。文筆好不消說,他說故事的本領一流,每則警世驚人之語值得吾人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