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今天不做環保,明天會後悔


陳孟鈴


  一個有點羞怯安靜的健康教育老師,基於環保的使命感,勇敢地擔起衛生組的行政工作。她溫和持續地宣導,慢慢地把異議與抱怨化為共識,加上長官的支持,使一個一百多班卻連會議室也沒有的學校,成為台北縣的環保櫥窗。且看她如何把環保落實在四千六百多人的生活教育中。

承先啟後接重任

  我在板橋國中教健教。學校近年增班快速,搞得原來的辦公室變成教室,圖書館也挪用為辦公室,而老師要開會,到樹蔭下一邊涼快去!四千六百多個學生,在沒有正確理念領導下,製造的垃圾是很嚇人的──七個子母車常滿溢出來!三年前幸好有位很有魄力的衛生組長,強力執行資源回收,項目分紙、鐵罐、鋁罐、鋁箔包、保特瓶、保利龍餐盒和廚餘,校內師生嫌瑣碎,反彈不小,不過垃圾量的確減為兩個子母車。一年後他調校,我擔心他苦撐的成果隨他離職而煙消雲散,便勉強個性安靜羞怯的自己去接下副衛生組長的工作,希望經過兩年的宣導和運作,確立這個制度再功成身退。先生和我同是健教的老師,也非常支持我為這個希望豁出原先安逸的生活,因為在我倆心中,「落實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已成了「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大事。

以身作則推環保

  一上任,要求學生把回收筒保持乾淨,很多學生當面回應: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務)。想到廣論上讀到「自未調伏,不能調伏他」,便自己實際從家裡做起,看看真正的困難何在。每個回收的瓶罐經過沖洗、壓縮,累計收了近一個月也不發臭。拿去學校當著學生的面倒出來,點出每一個過程的小盲點,肯定他們願忍受一點小麻煩而落實愛鄉愛土的心。從此學生沒有為此頂撞,甚至有熱心的學生自願當義工,到各班或回收場檢查。

  部分老師認為回收分得那麼細是「擾民」。有人吃個早餐,塑膠袋、吸管、豆漿的容器一股腦仍進垃圾筒──反正都是塑膠類。於是我舉辦一次教師研習,播出「王保子」的錄影帶:看她如何在社區推動環保;如何為了不願增加垃圾,寧願帶著一疊保鮮盒去購物;如何感召一群人為愛護土地、尊重子孫生存權而努力。看到一個遠嫁到台灣的日本人能這樣熱愛這片土地,很多老師見賢思齊,幫著督促學生,而辦公室的垃圾分類也一躍成為全校楷模。

急公好義奧援來

  全校總動員的成果引來長官的參觀,看我們一百多個班卻沒禮堂,便常出錢出力,借國際會議廳讓我們辦活動。我們辦園遊會,便有熱心的義工媽媽提供環保有獎徵答和繪畫比賽。我認識不少尊重自然關懷生命的人,他們默默地為提升台灣人的環保素養而努力。也體會到建立正確的認知和行政的配合,學校是推動環保最容易紮根的地方。想想看,原先一個園遊會,上千人吃吃喝喝,製造多少垃圾!但事先宣導,鼓勵學生自備容器者,可記點數折換敘獎,垃圾果然大為減少。

  今年我們改中央餐廳,要學生自備餐具,因為怕食物殘渣堵塞水管,請學生自行帶回家清洗。雖然有點不方便,但當他們知道保利龍餐具遇熱會放出甲醛,紙盒表層有石蠟,而且全校自備餐具,可以減少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大家也就配合了。

  對十幾歲的孩子,除了給「胡蘿蔔」,還偶爾要有「棍子」。比如說三次不自備餐具的人(去向訓導處借備用餐具)記警告,一個月都記得帶的便記嘉獎。本校的垃圾不裝塑膠袋而是直接倒子母車,因此容器的清潔便是檢查的重點。這一切多虧主任、組長扮黑臉做了互補的工作。

自他增上好因緣

  兩年來,學校成了環保績優學校,這意味著我常要熬夜規劃活動或寫報告呈教育局,可是我也從中學到不少。譬如有一次環保教師體驗營,實際探勘大甲溪,痛心地目睹一條生命之河如何被蹂躪荼毒。以前我誤以為櫻花鉤吻鮭是稀有物種,所以才要受保護;此行才讓我知道牠是生態環境的指標──牠活不了,人的日子也相對的不長了。

  有一回親聆珍古德女士的演講,她說:「推動環保不是抗爭與控訴,而是以悲憫的胸懷和溫和的態度引導大眾認識真相。正確的瞭解才會產生關懷;真心的關懷才會付諸行動;有了行動,人才有被改變、救贖的可能。」有了這兩年的經驗,這段話更令我心有戚戚焉!

  那天我看到一則新聞:某地民眾抗議污水處理廠管線破裂,污染土地,要求國家賠償。細讀之下,是因地層下陷,管線才破裂。為何地層下陷?超抽地下水去養殖魚蝦或灌溉。所以歸根究柢,是誰製造這一堆麻煩?真是應證業果法則(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更驚心體認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放自己一條生路啊!

  這兩年的兼職使我對環保迫切性的認知化為行動,也看到真確的認知和耐心的互動是極可能轉危機為生機的。我更感動地看著培養出來的環保小義工為了明天會更好的前景,額外付出很多勞力和時間。有個老師打趣說:「要聯考了,義工工作別做了!」答道:「還有比功課更重要的事。」、「公益事業總要有人做!」這些話是強心針,讓我覺得充滿無限希望──後繼有人了!他們的善根激勵我更努力地在這些二十一世紀地球村主人翁心中,播下愛人惜物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