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精要問答篇(上)


老師開示
編輯室整理

  老師開示「緣起贊」,已於福智之聲連載十四期,全文結束後,本期及下期整理出老師開示期間的問答部份,其中諸多學佛難題,透由老師精闢解答,可協助我等除去心中的大石。

   拜佛與憶念佛功德 

  問:有人提到拜佛時如能緣念佛的功德效果會更好,但禮拜時,心要怎麼樣去憶念佛這麼多的功德呢? 
      
  答:當你要去禮佛之前,內心先認真的去憶念佛的這些功德,這是一種方法。如果是串習力比較強的人,他就可以邊禮拜又可以邊想佛的功德。例如世間一般人,因為串習力的關係,雖然內心一直在瞋恨、發怒,但是外表語言又可以跟別人好像很和氣的在談話,所以,如果有串習力的人,就可以邊禮拜邊去緣念諸佛菩薩的一些功德,就好像在禮拜的這顆心與緣念佛菩薩功德的這顆心輪流出現一樣。

  但是,較沒有串習力的人,在禮拜之前,認真的去觀想諸佛、菩薩一切身口意的功德後,再去禮拜,那也可以。《修心七義》裡面也有一個偈頌說:「修心的程度要內心不亂,不管你針對什麼樣一種境,外在可以跟別人講話,但是內心修心又可以很穩定不亂。」  

   什麼是能思惟心
 
  問:廣論三三八頁第二行「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內心相續作意中的能思惟心是指悲心慈心等,還是它背後能緣的心? 
  
  答:能思惟心是指智慧,也就是能緣的一個慧心所。智慧當中也可以分為很多種,能思惟心就是正知。在修奢摩他的時候,心住一境的同時,又要靠另一個心所觀察住於境的這個心,有沒有安住在這個境上、有沒有昏沉?這裡所指的能思惟心,可能就是這一個正知,當具相的奢摩他生起的時候,就不需要靠正知去觀察,自己可以完全不亂的住於一境。

  具相的奢摩他生起之前就要靠正知幫助,讓內心住於境。之後又要靠正知去觀察有沒有有昏、沉,然後讓內心慢慢的住於境,這是在具相的奢摩他生起之前需要的。

   廣大聽聞與淨罪集資
 
  問:資糧不夠而去廣大聽聞,會有什麼弊端?如何集資才能獲得廣大聽聞之利益?   
 
  答:廣大集聚資糧之後廣大聽聞,所聽聞到的就可以更清楚、更深的了解;沒有廣大集聚資糧而去廣大聽聞,不管聽得怎麼多,都不會有什麼真正修持的進步。例如種花需要很好的土壤、水分來栽培種子,未來才會開出很好的花朵。如果沒有很好的土壤及水分,所開的花就不會那麼好看。 

  集聚資糧,我們一般都用淨罪集資來講。所謂的集資就是透過禮拜、繞塔、持咒、供養、布施來集聚資糧;淨罪主要是透過四力來懺悔以前的一切惡行。以禮拜為例,同樣是一個禮拜,它可以集聚淨罪、集資二種資糧。

  在廣大聽聞的時候,如果身口有很重的惡業來障礙,則不管怎麼學,也會被惡業障礙,不會有很大的進步。為了淨除身口所造的惡業,我們可以做禮拜、繞塔;同樣呢,為了淨除身口的惡業,最殊勝的,就是為上師執事──侍候上師,為上師做很多事情,這就是最好淨除身口惡業的方法。

   侍候上師消業障  大德典範在夙昔 

  我們都知道的一個例子,是密勒日巴尊者聽從馬爾巴大譯師的指導,然後一直按照馬爾巴大譯師的指導去做許多事情,之後他再來聽聞的時候,就有很卓越的進步出現。

  種敦巴年輕的時候,剛開始接觸到的就是色尊上師。他跟隨色尊上師,也為上師做了很多事,白天要趕著放牧牛羊,晚上回來之後,要在家裡做清潔工作,還要炒麵粉(西藏人因為吃榰粑,所以要炒青粿),炒了之後,更要揹著到水磨那邊去磨,磨好之後帶回來。那時候磨粉都是用手推磨,他邊磨邊背誦經書。他也要打酥油,就是擠了牛奶之後,要把它打出酥油來。打酥油時把經書放在一邊,邊背誦邊看這些經書,也邊做這些工作,種敦巴一直跟隨著色尊上師,做了很多事,也跟隨著學了不少。

  就在色尊上師住處附近有個寺院,在寺院裡他也聽聞了很多。最後接觸到阿底峽尊者時,他把先後的一些經歷、所做過的聽聞,都跟阿底峽尊者報告,請問阿底峽尊者:「我直至現在,所做的事情中,那一個最入要?」阿底峽尊者回答:「現在你修持當中最能入要的,就是誠心地去侍候色尊上師,其它都沒有像這麼入要的啦!」這種現象,就是不平凡的上師,以及不平凡弟子,可以共同達到的不平凡、不可思議成就。我們現在這些很平凡的人,上師沒有修持的功力,而弟子們也沒有這樣侍候上師之心,上師一直要求弟子這樣做的話,最後結果是弟子跟上師吵一吵。不管如何,我們儘量地去侍候上師,為上師做一些事情,這樣是一種很重要的淨罪集資。

   盡心依止莫畏苦  集資淨罪不唐捐 

  以我本人來講,以前在三大寺學習的時候,就得到一個很大的機會。我剛開始學習不久,我的那位上師有一次就得了大病,一病就病了七個月。我從剛開始就一直侍候。我這位上師有很多弟子,但是其他弟子不是很誠心地想侍候,所以就由我負責,我從沒想過是不是會影響到自己課程,只由心底至誠去侍候這位上師。每天從哲蚌寺到拉薩,有時候要去兩趟,都是走路來回。以自己這種誠心,一直侍候他七個月。那位上師並非直接教我們經書的上師。在三大寺裡面好幾種上師當中,他好像是擔保人一樣,在寺院裡做錯事完全他會承擔。這位上師,也有二、三位屬於他親屬的弟子。剛開始病的時候,這幾位弟子也會一起來幫忙侍候他,但是上師病的時間太長了,慢慢地他們就越來越少來看了。從上師病開始,我一直在侍候,後來自己在夢境裡也有一些淨罪的夢相出現。

  同樣的,前幾天我也提到,我來到印度之後當老師的時間,也一直當學生們的僕人,所以那時候也出現淨罪之相。就是說,之前我有聽聞很廣的經論,但對此的理解力不是很深,當老師生病那段時間,一直都沒有去看這些經論,但是慢慢地這些經論的內涵,卻慢慢地越來越清楚,可以有更深的體會。最後我要離開馬斯里那邊的學校,要來到達隆沙拉辦辯經學院,在一次歡送宴會上,有個學生站起來問:「你在這裡的這段時間當中,內心最歡喜的是那一件事?」我的回答是:「我能夠當那些學生的僕人,對我來講就是能夠生起最大歡喜的事,因為那些事情讓我淨除很多罪障,讓我內心得到更多的歡喜。」

  所謂的淨罪一定有它的作用,我們要淨罪,必要去受某一程度的辛勞;不付出心血,不可能很容易就淨除身口的惡業。

   至誠之信與理智抉擇
 
  問:老師開示中提到舍利弗及目牴連尊者,以無比信心,不畏大河、峽谷勇往直前,最後親見世尊;密勒日巴尊者也懷著對上師的信心,而聽上師之命放冰雹等。但佛教在另一方面又非常重視理智的抉擇,二者應如何配合?   

  答:那天我們講到舍利弗、目健連尊者求法公案,他們是在很久以前,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時,就在一起聽聞、修持的人。但佛陀因地不共的精進,先證得了無上果位,兩位尊者雖也積聚了無邊資糧,但是尚未證得果位,卻也留下很強的串習力。當佛陀在印度示現聖化身的時候,兩位尊者也出生在印度,佛陀還沒有轉法輪之前,印度當時是沒有佛教的,尊者們依靠外道導師所傳的外道法修持,但是因為他們宿世以來所集聚的資糧,智慧很高,所以外道的教法無法使他們滿意,於是他們發願尋求更殊勝的教法,最後終於遇到佛陀傳法。依靠這些因緣,兩位尊者在佛陀座下,完全解除了內心的一切疑惑之後,證得果位。

   宿生因緣殊勝果  歸投依靠生淨信
 
  佛陀的本生傳記裡,提到佛陀以國王身分行菩薩道時,這兩位尊者也是很有名的大臣。透過宿世以來不斷地串習之後,他們的修持力非常強大,只是暫時沒有遇到讓這些習氣現前的正因。當遇到佛陀,也就是遇到適合他們這些習氣的因緣時,這些習氣就可以現前,便可以很快的證得果位。

  以現在法王尊者來講,有些宿世以來有良好習氣的人,一遇到法王,就會現起對法王無比的信心,也可以按照他所教導的去修持。但有些人因為他宿世以來沒有這樣的習氣,雖然他能夠見到法王,也可以在他座下聽聞殊勝的佛法,但是無法產生對尊者的尊敬之心。

  我們所講的這些不同狀況,完全觀待於各人宿世以來習氣深淺的不同。以睡覺為例,如睡覺不是睡得很沈的話,只要輕輕彈指就可以馬上醒來,即使是像老鼠走來的腳步聲,也可以馬上驚醒;有些人卻是無論如何抓著搖他都不會醒來。以佛法來講,宣說深奧的殊勝法時,有些人一聽到就可以生起無比的信心,然後全身都會顫抖。但有些人就不會有這些感覺,聽了覺得很平凡;還有另外一些更差的,不僅聽了不去修持,還會持與此相反的邪見起毀謗。

   密勒日巴尊者例  值遇上師獲大利
 
  就以密勒日巴尊者來說,他宿世當中一直集聚資糧,也有廣大的聽聞及修持。在傳說中,密勒日巴尊者也曾是一位噶當巴派中有大修持的格西,宿世以來就已經對佛法有串習之力,為什麼他無法在那一生現起這些證量?這是因為他的身口業障還沒有懺淨。密勒日巴尊者去拜見馬爾巴大譯師,還未見到以前,馬爾巴在靜觀當中看到一些徵兆,他在定中看到一個很殊勝的佛塔,但這佛塔被灰塵弄得很髒,他親自洗淨這個佛塔,清淨之後,再把它擺設在佛龕內,佛塔發出無比的光,此光充滿了全世界。所以當密勒日巴尊者來拜見馬爾巴大譯師時,馬爾巴就知道這位修持者內心本質的修持很強,但是身口的業障也很重,所以就特意讓他懺淨這些身口的業障。

  密勒日巴尊者宿世已經有廣大的聽聞,今生就不需要再做廣大聽聞,只需要把自己的業障懺淨就可以了。但是以我們來講,很難肯定宿世具有廣大聽聞、積廣大資糧的人。其實由自己的行持,大概可以看出自己宿世的習氣是向哪一邊比較強,但在無法確定自己屬於哪一類的時候,兩方面都盡量去做──由廣大聽聞去集聚資糧努力修持,另一面也盡量去懺淨自己身口所造的惡業,這樣兩方面都做,不是變得更圓滿嗎?

   如何突破修學障礙 

  問:應廣大聽聞,但弟子的毛病是對聽法很有興趣,但行持卻很差,煩惱很重。但有時又覺得如果不聽聞很容易流於盲修瞎練,這情況下應如何取捨?   

  答:這種現象就是貪瞋所引起的過患。我們在修學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障礙出現,但是,不要因為有這樣的障礙而放棄。要針對這些障礙,努力的去對治它,克服這一切,不應該說自己沒辦法做到就放棄了。如果自己沒辦法行持,那你最起碼也要祈禱,以祈禱為最低的基礎去做努力。另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對今生利樂貪著,你要想盡一切辦法去對治它,讓這一種貪著減輕。 

  在印度南方的「嘎登根接繃」地區有一個人,還在西藏的時候,就是我的弟子了,這個人非常謙虛,其它方面他也表現得非常好,只是智慧比較差而已。他也很想學習一些巨論,但是他怎麼學就是學不會。我就告訴他:「你現在不要再做這些了,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去侍候在學習經論的這些人,為他們服務。你去當清潔工,把寺院上下都弄清潔,再認真的去發願祈禱,下一世一定有希望。」

  他也聽話,接受我的指示後,非常認真的去做。也因為他做事非常認真,寺院裡面上下的人都非常歡喜他。他如果有一點錢,不會留著,一定馬上上供下施。因為這樣,所以他病的時候,又必須要由我去幫助他,每年都要送他很多錢,五、六百元給他養病,錢多一點的時候,他也不會留著,馬上就去供養、去布施,不會保留一點錢在身上。我覺得只要我還在世,我一定要繼續的幫助他,有這個決心,所以不會阻止他做這些事。他有一股非常清淨的意樂,非常願意的去做,持戒也持得非常好,我希望他下一世能成為一個好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