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麵?善心麵!──許世坤先生的轉業心路歷程 我七歲大的兒子以及三歲的小女兒對麵食一向不挺喜愛,直到我用誠信超商賣的麵條之後,孩子們一改以往的不熱絡,變為情有獨鍾,而且不管是湯麵、或者炒麵,一律喜愛,讓我這不善烹調的老媽打心窩裡歡喜高興,同時對做這麵條的人也深懷感激。 有一次與誠信超商的朋友談起麵條的爽口,只聽對方說:「哦,您在說『碩士麵』!」「碩士麵」?聽到這名詞我腦中閃現的是:「碩士做的麵」、「碩士喜愛吃的麵」、「做給碩士吃的麵」這幾種可能性。然而再怎麼推敲,還是覺得「碩士」與「麵」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干。追問之下,確知「碩士麵」就是剛才推測的第一義:「碩士做的麵」。那我又有異議了,難道因為是碩士,所以做出來的麵才特別好吃嗎?豈有此理?因此展開了我對「碩士麵」的參訪。 去年因慈心基金會在推動有機農業,不斷聽到農藥化肥對生物及土壤的摧殘,他想到自己的研發產品,其禍害不亞於農藥,雖然自己不是像農夫直接地噴灑農藥,施用化肥,但「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想到自己製造出的產品只是飽了商家的口袋,對生物與大地卻只有害處,無一好處,不禁打個寒顫:原來自己的工作雖然收入不錯,卻是造惡業、惡果之因!所以後來一聽說慈心推展的食品加工需要人從事第一線生產,他毅然決定轉業。這個心願反應給慈心基金會後,鳳山寺(位於新竹)正好要捐出製麵條機器,又有一學佛的朋友願意提供製麵技術,慈心基金會便建議他做麵條,接受這個建議後,就決心辭職──願為廣大的麵食人口,提供健康無污染的麵條。 許世坤從一個「碩士工程師」轉業變成「做麵師傅」,外人已不太能接受,家人的反應也就可想而知,更不能接受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狀況。尤其他又是家中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么兒,竟辭掉工作,放棄高薪。雙親面對這種「突變」很難接受。一路走來,家人從反對(太沒面子了!)變成觀望(做麵那麼辛苦,他一定會回頭,讓他試試吧!)演變成勉強支持(他似乎並沒改變心意,只好幫他忙!)到最後每一地方都要幫忙軋一腳。許世坤一關一關疏通,一招一招拆解,既不傷害家人對自己的關愛,又要家人清楚自己的原則,讓自己有自主權。這段過程中的協調、溝通、尊重、折衷,所花的心力,真的不比學習做麵條輕鬆容易。 通過層層難關,終於在八十六年八月開工經營。算算第一個月的營利──賠;第二個月再算──還是賠。這時心裡開始著急,擔心撐不下去。幸好慈心基金會出面,找尋北、中、南具有相同理念的賣場一起銷售麵條,因而到第三個月便達到收支平衡。個人的理想,必須靠一群人來完成,許世坤對此,有了更深的體會。因為和賣場的人員熟稔,他們對許世坤堅持不添加防腐劑的行為十分敬佩,所以他們暱稱他們的麵是「碩士麵」。 原來「碩士麵」的好吃在那一份「用心」。難怪純真的小孩都直接感受到了,而我這大人還在「好吃不好吃」的外面繞。 「我是家中的么兒,一向被呵護慣了,很少去想到別人,感恩別人。經由投入做麵條這行業,讓我看到要感恩的人與事有這許多。這段過程中,我學到的、得到的太多了!」 許世坤的臉相年輕,卻有穩重的表情與音調,光聽他說話的語氣與內涵,很難猜他是個屘子。 訪談結束了,當我要下筆寫這篇報導時,本來想以「碩士麵」為題,但卻愈寫愈覺得不妥。在『死亡、奇蹟、預言』一書裡提到:「真正珍貴的往往是生活上的小事,因為這些行為是自然產生,而且能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同樣的,許世坤的麵特色不在它是「碩士」做出來的麵,而是他在做麵當中,放了涓涓滴滴的善心下去。所以,我想告訴大家,許世坤的「碩士麵」,應該叫「善心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