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幼苗 希望無窮
                 ──德育實驗學校教師心得

高雄市中正國小 李秀麗老師

  高雄市中正國小是德育實驗學校,李秀麗老師挑起重擔,諄諄教導孩子讀經,殷殷誘導孩子行善,並努力與家長溝通,經過一年的時間,頗見成效。她說:「孩子是純真、善良的,只要稍加引導,孩子是不會走偏的。」

  「人之初,性本善」,一群可愛的小天使沈浸於經典之美,班上氣氛融洽,李老師也從孩子身上,學會觀功念恩,她更希望這種利己利人的德育課程,能繼續推展下去,使更多人獲益。  

  當我得知中正國小將成為德育實驗學校的時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小朋友有福氣了,他們將從一年級啟蒙時期就接觸德育的薰習,憂的是這將會加重工作負擔。經過考慮,我還是決定加入實驗行列。至今一年了,雖然需要多花時間來參與師資培訓,和批閱學生的善行日記,但是從中所得到的喜悅,卻是無可比擬的。在此我願意將這一年來實驗的心得,以及我個人的改變與大家分享。 

   雖有高原期 溝通突破不困難 

  在讀經方面,實在讚嘆小朋友記憶力驚人,剛開始有些孩子大字不識一個,到現在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孝經、論語能琅琅上口,雖然他們大部分不知其意,但聽他們滿口「之乎者也」,感覺似乎滿有學問的。當然在推動讀經時,也不是一直都很順利,小孩子也有高原期,突然到某一階段背不下去了,這時候就需要來個「利誘」,給獎品或互相比賽等等,還好這種高原期不多,我們很容易就突破了。
 
  在帶領讀經之初,我就先告訴小朋友讀經的好處,也要求他們要對讀經本恭敬,小心的翻閱和收拾讀經本,在老師領讀,或大家一起讀的時候,要逐字逐句指著唸。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照著去做,但是有一位小朋友,常在我們讀經的時候拿出其他的書看,而不願拿出讀經本和我們一起唸,有時候雖然經書放在桌上了,但心、眼、口都不在那裡,我就將這種情形告知家長,才發現原來家長的心態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這個家長認為讀經是「課外」的,可有可無,因此沒鼓勵孩子讀經。還好這位家長還算明理,經過我的解釋,知道讀經有那麼多好處,也樂意和我配合。因此在此建議有心的老師們,在推動讀經之初,除了告訴小朋友為什麼要讀經之外,也要和家長做個溝通,推行起來將會更順利。 

   行善成風氣 大善、小善搶著做 
  
   在觀功念恩、善行實踐方面,剛開始小朋友是較被動的,要老師時時提醒,但也可以看出孩子純真的一面。例如,發現一張紙屑躺在地上躺了很久了,經過的人都視而不見,請某某人把它撿起來,他也好像聽不懂似的。我就換個口氣說:「誰要行善啊?那邊有一張紙屑!」竟有一堆人搶著去撿。有時候也會發現,兩個小朋友在桌子底下踢來踢去,原來是踢一張紙屑,但是兩人都推說不是他的,我說:「紙屑沒有寫名字,只要撿起來的,就是功德一件!」眼明手快的人,得意的撿走了,另外一個則懊惱萬分,功德被撿走了。 
   
   弟子服其勞 師生相處樂融融 

  經過老師時時的提醒,做善行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下課時,我在改本子,有一個小朋友拿起我的茶杯說:「老師妳趕快把這些茶喝完,我再幫妳倒一杯。」她搶著要為老師服務。放學時,總有一、兩位小朋友說:「老師!我媽媽比較慢來接我,我可不可以留下來掃地?」他們認為能為班上做事是很光榮的事。 

  寫善行紀錄!很多家長肯定它的價值,有一位家長得意的告訴我,她的孩子現在不會欺負妹妹了,到遊樂場玩,也不會霸著玩具不放,會禮讓給其他小朋友。這些點點滴滴,雖然有時候是在「利誘」之下完成的,但也證明,孩子是純真、善良的,只要我們稍加引導,孩子是不會走偏的。 

  其實在推動德育教學過程中,收穫最大的是我自己,以前常感覺教書像在打戰一樣,每每放學了,我也累得攤坐在椅子上。碰到不受教的學生,我常抱怨,常生氣,怎麼看孩子,都生不起一點喜愛之心,處處都看到不好的一面。現在班上仍有一些不受教的學生,但是我學會了觀功念恩,這些孩子讓我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讓我必須不斷的去尋求教育的方法。另外我也儘量去找他們可愛的一面,漸漸地,發現師生對立的情形不見了,教起書來也不再那麼難過了。 

   善行真實踐 主動出擊少不了 

  孩子寫善行日記時,我也嘗試著去寫,說來實在慚愧,以往自認為是個「好人」的我,如今往往要提筆記錄時,才發現自己沒做什麼好事,後來我發現「善行」是要自己去找來做的,現在我常常為了做善行而撿紙屑,為了做善行而把要罵出口的話收回。有時候,我也會像學生一樣,找不到善行可記,只好記上:今天沒有打罵學生,今天有把該做的家事做完。 

  總之這一年來的實驗,不敢說孩子都變好了,但我確信,有些孩子變得更體貼更懂事,也有一些可能會變壞的孩子,沒有繼續壞下去。因此真希望這種利人利己的德育實驗課程能繼續推展下去,使更多人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