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負人

慧 華整理


  宛平的陳鶴齡,名永年,家境原本富有,後來稍微落沒。他的弟弟陳永泰過世不久,弟婦即要求分家,永年不得已只好這麼做。弟婦又說:「長兄身為男兒,能夠經營事業。我是個寡婦,孩子又小,沒什麼謀生能力,希望能分給我三分之二的家產,好讓日子過得下去。」眾親族都說萬萬不可。但是鶴齡說:「弟婦說的沒錯,應該順她的意思。」

  接著,弟婦又以孤寡之人無法去徵收拖欠的租稅為由,想將家裡所有的錢財當作自己分得的二分財產,而將歷年來別人尚未還錢的借條,連同利息計算,當作鶴齡應得的一分財產。鶴齡也答應了。不過他事後要向弟婦拿回那些借條時,卻要不回來,因此變得非常窮困。

  這是乾隆丙午年間發生的事。在此之前,陳家並無人考上功名,而那年鶴齡之子陳三立竟中了鄉試。和我同榜考中的李步玉,和他們住得很近,聽到這件事後,他長嘆口氣說:「老天終究是不會辜負人的。」 

(摘譯自紀文達公筆記) 


後記:


  似乎人善總是被人欺,所以大家把彼此的權利義務畫分清楚,該你拿的,我絕不覬覦,但該我拿的,一毛錢都不能少。然而,多少紛爭即因此而起?人人都有自己對公平的界定標準,都要保障自己百分之百的權益,所以在分財產、勞資糾紛、索賠事件等的談判桌上,不惜惡言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只為討回所謂的「公道」,教老天也要搖頭歎息了。 

  淳厚之人,每得天助,正因為心胸寬闊,應乎天理,冥冥之中福漸增長,所謂「天公疼憨人」,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如文中的陳鶴齡,能體諒弟婦的處境,即使一再被弟婦暗併家產,導致家境大貧,他仍然不去計較。人在做,天在看,鶴齡仁厚的存心,終非徒然得到冤大頭之譏。至於弟婦究竟是真迫於生活所逼,而以此下策奪取兄財,或是已貪得無厭而為之?日後也必定會有真正的公道回報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