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台中 扶疏


  我們要教導學生的只有知識技術、謀生餬口的能力嗎?還是我們必須去培養透視生命的智慧,策勵學生行善的能力,為安諧和詳的社會注入一股生機呢?

學生讓我
  做不成教師的逃兵 

  老師需要什麼樣的學生,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老師?以前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有的家長對老師說:「你是我孩子生命中的貴人。」升學掛帥的時代,有學生不順意了,竟開口罵老師:「賤人」。而我呢?學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我是學生寵愛的偶像,他們曾暱稱我「美女」。雖然我非常喜歡和學生相處,但是我從未立志當老師,大專聯考刻意避開師範院校,不幸地,政大畢業我還是從事教職。

  我是高職老師,面對的是大孩子,我總認為師生的相處可以像朋友,可以像姊妹,經常被他們的青春氣息感動,與他們朝夕相處,生活上打成一片,亦師亦友,玩得不亦樂乎。加上我喜歡寫作新詩,曾經得過一些獎,對於愛好文學的學生來說,我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生日或節慶,學生會群聚一堂為我慶祝,送大把的鮮花、手錶、金戒子、金項鍊,寒冬怕我冷,訂一床厚厚的棉被請老板連夜送來,讓在外地工作的我有一個暖暖的窩:他們學姊妹代代相傳,甚至畢業時叮嚀小學妹多照顧老師,月考別忘了主動幫老師改考卷。

  我真的很喜歡和學生互動,也沾沾自喜是一個受歡迎的老師,但是內心上我並不認同教師工作,甚至去考中醫檢特考,一心想離開教職。如今我慶幸當初沒有離開,更感謝學生,因為他們的熱情與對我的好,讓我做不成教師的逃兵。 

關於生命
  我和學生一樣無知

 
  我與學生以文會友,師生相處融洽愉快,然而時間一年一年消逝,年華漸漸老去,寂靜中我經常獨坐,感受到內心愈來愈強烈的不快樂。學生呢?一屆一屆送走他們,不論升學或就業,他們傳回來的訊息多是缺乏生命的方向、生活的踏實感;尤其當他們面臨親友的生離死別、感情事件、生活的困頓、事業的壓力……他們經常是惶惑不安的。

  面對他們種種不如意的處境,我忽然發覺,我和他們做朋友,卻遺忘了老師的角色與職責;我覺得,應該幫助他們,卻忽然發覺我是無能為力的,因為對於生命我和學生一樣的無知;五年前我的母親中風半身不遂,那時的我不也是一樣的惶惑不安嗎? 

成長來自
  內心的喜悅之泉

 
  當我的生命出現危機處於痛苦的身心狀態,我的學生幫助了我。他指引我參加廣論研討班,因而民國八十四年我參加了福智法人在高雄瑞祥國中舉辦的全國教師成長營。七天的研習,透過有關生命課程的探討,以及一千多位義工日以繼夜為學員真誠的付出與關懷,我真實地體會到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像湧泉一樣,是那麼的美;我更體認了教師工作的神聖與使命感。之後,三年來我便緊緊地跟著師長與團體,嘗試去推動德育教學。我調整我的教學態度,開始學習去擔任老師,更學習去擔任弟子。

  我改變我的教學方向,以前對學生說文學、戲劇、電影,和學生一起看漫畫打電動;一起批評學校問題、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感時傷懷的寫作一番,南征北討去參賽、得獎,就這樣!現在我教導學生「觀功念恩」、「善行實踐」,對學生講述孔子、堯、舜,講古德孝順父母、兄弟和睦相處、妯娌和睦相處的故事,和學生一起看孔子傳、德雷莎修女傳、海倫凱勒傳,一起分享生活經驗、溫馨小故事。 

德育
  是一輩子的學習課題 


  嘗試這樣去做時,一位愛徒很慎重的警告我:「老師我覺得你還是不要這樣教學的好,恐怕學弟妹們不喜歡聽的,你可能會失去你的文學魅力哦!」起初我也滿擔心的,怕自己的教學風光不再了!轉念靜思,我是否要和從前一樣,跟著學生的感覺走、跟著時代的潮流走,不斷引導學生向外去追求快樂呢?還是進一步去教導學生開發一顆真誠、關懷的心,擴大生命的格局,建立人生學習主軸與生活實踐的行動力呢?我決定這樣去做。

  很幸運的此後三年,有兩個班級讓我連續教了三年國文,八十六年夏日,他們送我的畢業禮物,不是鮮花,是一句話,對我德育教學的肯定。他們錄了一卷錄音帶,叫「畢業留言板」,一個個對我說:

  很幸福地能夠讓老師教三年,以前我們很叛逆的不喜歡和父母講話,應該是受你的影響吧,現在我們懂得去和父母、祖父母談天了,也比較能體會父母的苦心。

  老師你教學《詩經》<蓼莪篇>哽咽哭泣的樣子,我們印象深刻,更羞愧自己對待父母的種種不孝。五六年前,母親中風行動不便,本來由兄嫂在家中照顧,後來跌斷了腿,打了鋼針,照顧不易,兩年前住進了鄰近的安養中心。我在外工作,隔一兩週回家探視,但古厝人去樓空,我沒有了家,有時安養院成了母女另一個家,我待在那兒陪他住一兩宿,當誦讀「出則銜恤,入則靡至」,淚就流了下來。


學生告訴我:

  老師,雖然我們曾經聽不懂,排斥、不耐煩聽,但是後來我們懂了,你教的是我們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老師,你一定要堅持下去,也許學弟妹會不耐煩聽,但是要給他們時間,他們會懂的,我們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前,我很不喜歡帶一個班級超過一年以上,因為沒有新鮮感,更變不出其他花樣了。現在嘗試著去推動德育教學,一個班級帶了兩三個月,就會由衷湧起一股強烈的念頭:好想帶他們三年、一輩子,甚至生生世世能和他們在一起學習與增上。

父母的話
  有聊或無聊


  高職的孩子思想獨立,自主性強,真的可以這樣教學嗎?經驗告訴我,可以的。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一座善的寶礦,只是缺乏引導開採罷了。不過高職的大孩子,不能用權威式、教條法硬塞理念給他們,必須和他們談心、說道理,引導他們多角度思惟,讓他說出正確的答案。

  物質富裕的年代,無聊成了青年人的口頭禪,他們說生活無聊、人生無聊,有一天上課我發現,他們連和父母說話也覺得很無聊!我問學生真的嗎?有人抗議了,他們與父母談話很有聊。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於是將黑板一邊寫有聊,一邊寫無聊,請學生說說到底父母對孩子說的那些話是有聊的,那些是無聊的。結果發現父母對孩子說的話都是一樣的:用功讀書,少看點電視,電話不要講太久,別忙著玩電動看漫畫,外出早點回來,交朋友須謹慎別交不三不四的朋友,錢省一點花,有空幫忙做些家事……全班哄堂大笑了,原來天下父母都一樣,不同的是孩子。懂事體貼的孩子,了解父母的苦心與好意;不成熟的孩子就嫌父母嘮叨了。 

廣告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 


  累積了德育教學的經驗,我體會到必須先開拓學生的生命視野,引導他們去了解生命的真相,思考長遠的生涯規劃,體認人生一貫的學習主軸是正向而和諧的人際互動;對於三班新接手的高一生,我採取了三管齊下的教學策略:讀經作文、好書導讀、視聽教學。我希望他們建立正確而深遠的人生觀,希望他們養成閱讀與思考的習慣,培養孝順的善行,立志做一個利己利人的好人。

  推動德育需要長時間的經營,為了能有一班至少可以帶三年,為了能和學生多一些生活交流,上學期我由專任老師轉為導師。我帶廣告科一年級,廣告是時代的寵兒,「你給我三分鐘,我給你全世界」,「刷卡有理,消費無罪」都是驚悚絕倫的廣告詞。開學之後,課堂上我卻一再地告誡學生:「請不要做幫兇」,學生起初不解,兩三個月之後,他們無辜的抗議:「老師,我們才開始學習而已,你就說我們是幫兇。」其實廣告只是一種工具,但是廣告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我請求我的學生們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淑世救人的廣告高手。

認清死亡的真相
  了解活著的意義


  擔任導師透過班級經營,我希望建立一個真誠關懷、互助合作,和諧溫馨的班級,我們師生之間可以無所不談,一起分享悲傷、快樂乃至痛苦的經驗。不幸地,雙十節連假,學生的媽媽車禍腦漿迸射當場死亡,學生第二次月考不能考了,原本幽默詼諧,猶如小丸子裡的花輪逗趣活潑的男孩,一夕之間沈靜下來,他明白地告訴我不希望同學多和他談話。有一天上社會科學概論,我們師生圍成雙圓,座談研讀《前世今生》這本書的感想。

  這位同學舉手發言:《前世今生》告訴我們生命是來學習的,如果這一生沒有學習好的功課,會延續到下一生繼續學習。」

  我問:「媽媽的死亡是不是你今生要學習的課題。」

  他悲戚地回答說:

  「應該是吧!」

  我問全班:

  「李同學的媽媽去世了,你們有什麼感想,你們關懷同學嗎?」

  班長回答:

  「我們當然關心,他是我們哥兒們,我想多和他說一些快樂的事吧。不過我有疑問,死亡不是不應該談的事嗎?」

  讓我們一起思考吧!李媽媽的去世,是李媽媽一個人的事嗎?還是死亡會是我們親朋好友的事?或者說死亡是我們每一個人必定會面臨的事?如果是,我們該逃避不談或是認真面對呢?讓我們翻開《前世今生》,看看魏斯醫生如何面對喪父喪子之痛?魏斯醫生說:「由於我們對死亡恐懼,所以不懂得活著的意義。」經由認清父親、兒子死亡的真相,魏斯醫生成長了,學習到了愛與關懷。有一個女生舉手了:

  「老師我有話要說,我要告訴李同學要堅強起來,國小四年級時,我媽媽去世了,我很想念她,但是我知道她在我心中。我們一定要化悲憤為力量。」

  我們要教導學生的只有知識技術、謀生餬口的能力嗎?還是我們必須去培養孩子透視生命的智慧,策勵學生行善的能力,為和諧安詳的社會注入一股生機呢?

德育教學
  必需有紮實的內功 


  回顧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以前我教學生文學,愈教「我」愈大,老覺得自己好像不錯,滿行的,有一些名氣,卻教得有些心虛。推動德育三年,我才發覺自己很差,能力不足。譬如說「善行實踐」吧,我教學生行善,自己總該做做看有些體驗吧!

  有一次我很想掃校園的狗大便,很幸運地連續好幾天都碰見狗大便,我嘗試去掃,總有許多面子上的理由讓我掃不成,第三次我才掃成功,而且是同事拿畚斗我拿掃把合力完成的。一袋狗屎不重,此刻提在手中卻有相當的份量,將它傾倒在林花樹下,那一刻的快樂真是妙不可言。

  我請學生讀經,記誦《弟子規》、《孝經》,並要求他們體會聖賢教誡,知而後行,在日常生活中隨分隨力實踐孝悌。為了砥礪學生,我也不認老,努力地讀經。春節,父親喚我快去幫母親洗澡,躺在床上的我連連回說:「等一下就去。」全不行動,姊姊笑說:「你不是教孩子讀那個什麼經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的句子從我嘴巴背出的瞬間我從床上跳起,快速地去侍浴母親。德育教學必需有紮實的內功功力。

學生家長老師
  攜手同步成長 

  《前世今生》說「生命的完整狀態,是一顆擦亮的千面鑽石閃閃發光」。「人生是來學習的,學生需要學習。」老師需要學習,家長需要學習:有一天夜裡,一位家長打電話和我聊了一兩個鐘頭,他拜託我協助引導他的孩子,他很想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可是常常無能為力,他很無奈也很忙,忙著照顧生意。學期末我的學生跑來哭著說:「老師,我媽媽走了,爸爸常常打她,她說再也不回這個家了。」當愈來愈多的家庭問題、學生問題逼臨而來,學生需要成長與依靠,家長需要成長與依靠,老師更需要依靠與成長,因為有許多人會向我們求救!當責任與壓力愈來愈重時,我們能孤軍奮鬥,單槍匹馬去應戰嗎?實在很慶幸,自己找到了「真正皈依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