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面面觀
──如何做個好校長
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日常師父開示於台中學苑
編輯室整理
廣泛的教育範疇,跟國家生計、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育問題,不能僅限在一點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有宏觀的規劃,並在實踐的過程中,有其次第及步驟。
在宏觀的原則下,建立完整的推行綱要,亦即微觀的實施細節,兩者互相配合,一步一步達到預定的目標。因此,這個總別有大小之分,小到一個學校,大到一個國家,若都能掌握這樣的原則,上自國家元首乃至制定教育政策者;而在下者,從基層將意見反映上去,如此這般,不管教育,亦或政治,大家的受用就一定好。
現代是個從沒有過的衝擊時代,要想迅速適應,乃至於提昇,固然須要很多條件,可是,教育是最紮根、最基本的事情。教育是人類升沈的樞紐,所以有它深度的需要,雖然眼前問題重重,我們往往急著快速解決眼前的問題,但是問題的積累卻不是單單眼前我們看得見的原因,而是有深遠的影響力量在,如果我們不把那深遠影響力量的因素找出來,想徹底解決問題,是相當困難的。所以,眼前的問題固然要解決,但假定不能兼顧到根本問題的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甚至還有很多副作用會產生。
最嚴重的情況是什麼呢?我最近推薦各位看《新世紀飲食》這本書,雖是談健康問題,但在這裡邊給我們一個概念,就是本世紀初,科技剛剛發展的時候,發現蛋、牛奶、肉是最營養的東西,當時也的確呈現出這些東西的效果,特別是以前農業社會比較貧乏,所以有了這樣的效果以後,普遍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大眾一窩蜂的聽從,正面的效果固然呈現,同時副作用也一樣出來,但這個副作用不是很短的時候,可以看得見。這本書是一九八幾年寫的,距離世紀初,前後約七十幾年,才看得見它的副作用,而其副作用之大,遠遠超過它正面的效果,而且事實證明蛋、肉、奶這三樣東西對我們有絕大傷害。
假定我們現在也是一樣,遇見了問題,急促的要去改善,似乎眼前也得到一點好效果,萬一將來的副作用,遠遠超過它,怎麼辦?豈不是惡性循環!因此在這個原則之下,深度的資訊提供,有其價值。我願意把我所見到的提供各位參考。
教育範疇深又廣
宏觀微觀不能少
教育有很廣泛的涵蓋面,就專業教育來說,從幼稚園到研究所,「學校教育」是各位的專長,但是「環境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樣來看,就不僅限於校長了。更重要的,很多事情只影響到一部份,譬如,社會上一些行業,可能只會影響到極少數的人,可是有些事情的影響卻是全面性的,只要生為人類,沒有人能夠例外,教育就是其一。如果把環境教育也放進去,誰能離得開教育?即使是未開化的民族,小時候也受其家庭環境影響,而引導他生活的方向,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被教育的,長大以後,再把我們的經驗傳遞下去,因此無人能夠避免成為社會的成員。社會跟我們息息相關,從這個層面來看,假定我們盡一份責任,提供一份資訊到教育專家手上,如果能夠因此而有所改善的話,我們共同可以普遍受用,所以我願意在此拋磚引玉。
廣泛的教育範疇,跟國家生計、人民生活有絕對關係。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們不再侷限在一點上去談,而應有宏觀的規劃,然後在規劃的過程中,有其次第及實踐的步驟。如果沒有綜觀全局的宏觀,是不成格局的;在宏觀的原則下,能夠建立一個完整的推行綱要,一步一步如理地從上面涵蓋下來,下面也一步一步地提升,才能達到擬定的計劃。所以欠缺微觀,就會大而無當。這個總別有大小之分,一校有一校的大、小,一國有一國的大、小,如果每一個部份能夠掌握住這樣的原則,從上到下能夠延伸,上面,自國家元首乃至於制定教育政策者,把整體計劃一步一步推行下去;下面,從最基層的反映上去。如能這樣做,不管教育也好,政治也好,大家的受用一定好。
在座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我今天有這機會來在這裡和大家談話,這是一份責任,也是一種光榮。於是斗膽用不同的角度把這個題目分幾個步驟,簡單說明。
如何做個好校長?這個題目分「如何做」、「好」、「校長」,三個大段來談。「校長」,一校之長,怎麼把上面交代所應執行的整體部份,在他的職責之內推行;同時政策的制定也藉著他,把大家的需要依實際上的狀態,匯集起來反映上去。所以校長是最重要的基層首長,上下溝通,有問題能夠慢慢反映出來,進而改善;希望提升的地方,透過正確的計劃一步一步去實踐向上。
「如何做」跟「好」,是今天我準備建議給各位的重點。首先講「好」:「好」的標準各人有各人的觀點,我大體上以三個標準來談。標準確立後,才可以談「如何做」。第一個標準的「好」,是最通俗的好,是從直覺的、情緒的、感性的角度看。這個「好」千變萬化,公愛餛飩婆要麵,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但它的涵蓋面很廣,人人無法避免,在這裡不談。
第二個是相對的「好」,它是相對、比較出來的,有其比較廣泛的層面。比方說我們今天談教育,假定相對之下都不好的話,兩害相權取其輕;假定大家都說好的話,我們一定捨其一而取高的,所以這是一種好壞的取捨。又如,我今天談的是教育,教育是提升人類最重要的一種方法,所以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確立這一點,再談好壞。在整個人類史上,古今中外,這裡不妨,不以朝代來分,原則上,「古代」是指西方文明還沒進入之前,大體上以漢民族為主的國家其主軸是以心靈、精神為主,以肉體、物質為副。「現代」追求的則是以物質、身體的享受為主,而以心靈、精神為副。以「中外」的角度來看,或者說東西之分,亞洲的日本、中國、印度屬於「東方」,也是以心靈為主,而以「西方」來說,現代的西方,比之古代的西方,就比較偏重於物質方面。這種分類方法或許不太正確,不過這是大概的。我要講的理念不在這個分類上,真正最主要的是,在這種原則之下我們為了提升整個生活的內涵而談好壞,這個好壞標準可用兩種明顯不同的方式來談,一個是以心靈精神為主、物質為副的好壞,一個是以物質為主、心靈為副的好壞。從更深一層去看,實際上精神跟物質兩樣東西,是必須互相配合輔助而提升的,兩者不可能截然分開,只有主副之分,而不是「心物二元」互相對立。
此外,我接受了儒家、佛法的概念,精神、物質兩者是互相輔助的,所以當談精神的時候,還是需要物質,譬如我們說「感受好」,往往是指我們對物質一個直接的感受,但這個對物質的感受,卻是由心靈精神去感受,因為每個人有各自的習性,所以相對而言這種「感受」是千差萬別的。
我們比較熟悉的是自己的文化,中國文化一向以儒家為主,雖然儒家漸漸每況愈下,自從西方文化進來之後,大家都說儒家是八股,是拿來騙人的,是想升官發財的捷徑,沒有它真正能夠實踐的內容存在。事實上儒家並非本來如此,而是後來腐化變質以後扭曲的結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扭曲以後而否定它原來的基本精神,因此在這裡談的「好」,是指心靈精神跟物質之間的搭配問題。
思辨實踐論真理
度脫苦海靠智慧
第三個標準所謂的「好」,用一個比較冠冕堂皇的名詞,叫「真理」的好。什麼叫真理?各人認定的標準不一樣,好像在這種原則之下,真理很難找得到,這樣說來,難道就沒有真理了嗎?因為各人認定的標準不一樣,他還是認為他有他的真理。但是宗教上,就很確定有一個真理存在。西方的基督教,不管新舊二教,認為上帝創立的是真理。以東方來說,譬如,儒家究竟講些什麼?雖然不太清楚,可是的確有其完整概念。再拿佛法來說,也還是有所謂真理的內涵。
現在簡單介紹佛法所謂的真理,我之所以要說,是因為佛法被人誤解的地方太多了,真正佛法的內涵是非常嚴正的一套理論,而且是經驗實證的理論,不像哲學,是思辨出來的理論。思辨的理論可以從各人的角度來談,大家吵成一堆。可是佛法並非如此,就如同談箱子裡的東西,談完了一定要打開來看,所以假定我們能夠早一點了解佛法真正的內涵,至少對常識方面是有很大價值的。可惜目前佛法進入末法,不要說一般人不知道,即使正確的佛法常識也把它看成迷信。乃至於很多非常虔誠的佛弟子,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佛法,但他不會說自己不知道,卻仍說一套實際上跟佛法不相干的理論。
所以真正要說明佛法是很難的,不過簡單精要的部份,我可以在此分享各位,幫助各位大概了解佛法說些什麼。
基本上,要進入佛法,必須兩個條件,一個是信,佛門當中有一句話:「信為能入」,你必須靠著信心,才能夠進這地方。譬如說進這個學校,是因為相信這所學校對我有好處;讀這個科系,因為我相信這個科系對我好;又如小孩雖然不知道好壞,自己不能選擇,可是父母曉得,只要小孩信得過父母,或者必須依賴父母,他就進去讀了。至於不相信、不要的東西,人家送給你,你就可以把它丟到垃圾筒裡。所以,世間沒有例外,所有的事情都是這個道理。
談宗教,因為要從「信」步步深入,所以一開頭比較強調這一點,但不會強調到「信者得救,不信者入地獄」。佛法所說的「信」,是說你憑藉信心進來後,有機會真正了解佛法的內涵,否則你沒辦法真正了解。
要得到佛法真正的好處,單靠「信」還不夠,還要智慧。「智慧」是佛法的中心,「智為能度」,「度」就是度越、超脫。為什麼要來信佛?因為覺得世間不理想,我希望能解決。世間的不理想分兩方面:有很多我不想要的東西,我們說「苦」、「惱」,比較明確的說,苦是屬於肉體的感受,惱是屬於心靈的感受。通常我們都會感受心靈、物質、肉體上有空乏之處,要謀求改善免除,當改善免除的時候,我們會得到提升,達到我們希望的理想境界。對沒有改善的狀態,我們稱它為苦海,這個苦是重重無盡的,我們如何度脫呢?像用一艘船從這地方渡過苦海,到極樂的彼岸。「極樂」是民間通用的語詞,「極」是絕對的,再也沒有任何苦惱,「樂」是真正安樂之處。那麼要靠什麼來度脫、改善呢?靠智慧,所以真正解決問題的是──智慧。
「智慧」到底說些什麼?我們一般的說法是腦筋很伶俐。腦筋伶俐是增長智慧需要憑藉的工具,但並不表示腦筋伶俐就是智慧。智慧講的是什麼?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實際上分裡和外,我們以自己觀察的能力(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腦筋),透過五官去感受認知;一方面觀察我們所處的世界,一方面還應該反觀我們自己。那麼我們拿什麼東西去觀察、去感受、去認識這個世界呢?這是很重要的。假如這方面有問題的話,我們要看外面的世界,無論巨觀世界也好、微觀世界也好,是看不清楚的。比方眼前我們看得見,這個是萬年青,是綠的。可是當我們要看太空的話,一定要藉助一些工具,譬如天文望遠鏡;若要看微生物一定要用顯微鏡。假定這個鏡子出了問題,也許根本觀察不到,也許將觀察的東西整個扭曲掉了。大家做實驗就很清楚其中道理,放一點小塵在鏡片下面,透過鏡子去看,那涵蓋的面很大、塗一點顏色下去,就完全走樣了。還有太多類似的情況,例如:我們看立體電影,很明顯的受我們感官影響,若再經過一些工具來變化一下,整個扭曲的狀態就出現,而我們根本看不見它裡面的特徵。
佛智圓滿非玄機
步步增上實可得
所以,「智慧」不但要看外面的卉界,還要看我們的「感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兩樣都認識以後,才可以充分掌握住我們所使用的工具。剛才說外面用顯微鏡、望遠鏡,現在我們自己拿什麼東西來觀察?我們的腦筋、眼睛、耳朵、手腳,這些是工具。「智慧」是對這件事情必須要有正確的認識,認識了以後,曉得怎麼利用它好的一面,而淨除它可能產生扭曲或者侷限的那部份。所以,眼前透過我們的感官觀察到世間的形狀,只是一部份,而它背後,實際上還有我們看不見的那一部份,佛法的「智慧」就是認識這一部分。
拿眼前來說,我們生活中可以一天不喝水,可是不能五分鐘不呼吸。這人人必須要的空氣,我們卻看不見,也完全感受不到。除非有一天你窒息了,才會感覺很難過。
所以儒家一直說,沒有一個人能不經過「道」,可是什麼是「道」?誰都不知道。我們以前以為這是玄之又玄的東西,到底儒家說些什麼,這裡不談。可是佛法確實有它絕對獨到的正確認識──佛法的「智慧」。因此透過我們世間一般人共同能夠認識的角度,所認知的世界,那一部份叫「世俗諦」。(「諦」就是真實的)就世間人共同認定的標準來說,它是真實的。事實上這個真實只是相對的,並不是究竟的。至於這個事相為什麼這樣呈現,其背後還有它深一層的意義,那叫「勝義諦」,有時候稱作真諦。世俗諦是膚淺的那一面,我們看得見、共同認同的那一面。但是以真實的、最殊勝的意義來說,正確的才是真諦。所以佛法真正看見的,是必須看見這兩個面。但是,這兩個面有沒有交接點?有絕對的交接點!這個交點有三個不同的東西,要想認識這三樣東西,認知的能力也有三個不同的面,一個叫真智──認識真諦的;一個叫俗智──認識世俗的;另外一個叫中道智──將俗諦和真諦交接起來。而真實的內涵跟世俗的內涵之間,怎麼交接而形成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實有它密不可分的道理在其中。因此對這個智慧完整的認識,達到這樣境界的人,稱為覺者──覺悟的人,翻成漢文叫「覺者」,印度梵文叫BUDA,翻譯過來就是「佛」。
「佛」,就是透過正確的方法,認識到宇宙間一切萬事萬物的真相的人,他認識的真象的道理叫真理。所以假定我們真正透過「法」去看,世間是有真理的。不過拿世間的標準去看,往往覺得它只是一種宗教。其實佛法有它非常嚴密的定義及完整的內涵,假定將來真的有機會深入,那個內涵是無限的深度,的確能夠完全改善我們,徹底提升我們心靈的、物質的世界。
我簡單說明「好」有三種──世俗的、相對的、真理的。但是,要如何去做「好」呢?要世俗的人都說好,是不可能的。公要餛飩婆要麵,你到底要怎麼樣?但也並非世俗的不必去做,而是如果能夠把相對的做好,在我們能夠共同接受的、利多於弊的標準之下就可以。那就不是情緒問題,但一定是包括情緒,而且是用理智來統攝的。當然如果我們能真正有機會朝真理方面去提升的話,那最好。因為能把握住真理的話,以佛法來說,它是涵蓋世俗的,否則怎麼叫真理?
我現在也不用這個標準,因為這個標準也很難來界定,現在不妨把我們演進過程當中,用幾個過程簡單說明這個內涵,這是整體上面來分,然後在這裡邊我們可任意的擷取我們覺得相應的那一部份,尤其是在我們漢人歷史演變過程中,從古到今,用大時代去劃分,主要分三個層次:
中國古代是王道時代,後來進入霸道,這是大家都熟悉的,春秋以前,周朝及向前三代的立國精神,屬於王道,孔孟所提倡的就是這個。春秋以後進入霸,霸權時代。現在的霸權,跟中國傳統的霸,稍微有一點差別,可以用兩個角度來看,以物質來看,現在如果以科技來說是文明時代,好像古代人都是蠻子一樣,的確,古代這些東西都沒有,所以文明不斷的改善,現在是越來越好。可是若以心靈做標準,依照王霸這個層次來看,現在連霸都不夠格,勉強只能用「蠻」字來表示,這個字講起來不太好聽,也不太文雅,現代人不容易苟同,請教各位用什麼字眼比較好呢?可是以內容來說,不妨暫且把蠻字用上來。這三者的首尾再加一個,「王」上面還有「聖」,或者佛法來說是佛菩薩的境界;就儒家說的聖,是「王」的提升。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的境界,好像高不可攀,可是如果真正了解佛法的特徵以後,那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柏拉圖的理想,是我們真正應該建立的崇高目標。如果我們一步一步實踐,是我們人人可以做得到的,所以我還是願意把它安立起來。至於蠻的下面是什麼呢?既然用了「蠻」字,我就不避諱再用一個字──獸。
內聖外王德服人
王而後霸立強權
先把這三個時代、五個層次簡單說一下。「王道」的特徵,不妨從世俗上面去看,王道精神是我們漢人的文化,孔老夫子是集其大成者,《孟子》上面有幾句話:「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在大」。以他的德行去行「仁」,行「仁」之於天下,這種方式是王道的精神,王道精神不必很大的力量,就自然會感動別人,使他人來歸附,由於他人的歸附,國土不斷的擴大擴大,終於能夠王天下,所以王天下的基本是要內聖,然後外王;內心真正做到德行,然後這個德行能顧及所有的百姓,因此百姓都來歸附他,所以稱為他的子民──老百姓就像兒子一樣,王者就像疼愛自己子女一樣的關顧他們,而子女也必須像依賴自己的父母一樣,所以王不需要「大」,但是必須要「德」,這是王道精神大概的內涵。
霸不是這樣,霸是以力假仁,實際上他真正推行的時候,不是以他的德行,而是以力量、強權。他手上有力量,可是還假借仁,掛著羊頭賣狗肉。因為這個霸是由王道變化而來的,也有可能由其他的方式演變出來的,所以實際上還是用這個力量,可是假借仁的名義。現在西方科技進來以後,動不動就說我們中國是專制、獨裁,西方人不了解我們東方民族精神是怎麼樣形成的,也不了解王道真正的特徵,所以才會這樣說。
齊桓公當初一統天下、九和諸侯之後,在周朝王壇前面,大家立誓,共同遵守規約,他有崇高的理念,雖然自己做不到,但是不能抓破他的真面目,所以大家約法三章,回去後諸侯相安無事。
至於政體的內涵,王霸也有不同之處,現在不妨引用論語上「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來說明。霸道以後,引導百姓用的內涵是法家的很多法,規定「你要這樣,你要那樣」、這樣是合法的,那樣是不合法;這樣是允許的,那樣是不允許的。「齊之以刑」如果做不到,就要處罰,老百姓怕處罰,所以只求好好的過日子,相安無事,得到他要的好處,結果百姓可以免掉犯錯,但是無恥──內心不會覺得有什麼,因為上面所引導的不是德行。
王道呢?「導之以禮,齊之以德,有恥且格。」引導百姓的是禮,以德行的標準來衡準,有恥且格──百姓不但知道恥辱,「格」是什麼?簡單來說,《大學》上「格」物致知,自己內心當中有個格局,這是該做的,那是不該做的,所以,百姓不但有恥,而且曉得這個應取應捨的標準,完全是由他內心上訂定的。
古代王道時代的中心精神,一個是「誠」,一個是「仁」,儒家說「不誠無物」,如果不誠的話,就沒東西好談。「誠」是什麼?現在不從文字上說,真正的「誠」是純粹發自內心的,一點都不虛假,然後從這個精神上面來推己及人,當推己及人去做的時候,有一定的法則,所表現出來的,我們稱為「仁」。「仁」有它比較嚴正的定義。古人說以經解經,我們不妨在儒家的文字上找。
對於「仁」,孔老夫子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講法,其中可作為標準的是顏子,《論語》中孔老夫子覺得得意的學生只有顏回,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所以顏淵問仁,孔老夫子的回答很簡單、扼要,但是很難做到──「克己復禮」,克己,要克制自己,克己有沒有標準?有,標準就是禮,這「禮」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基本法則。現在我們講的禮是法家所立的禮,是法;可是傳統,還是中國王道精神傳下來的,禮的基本精神是「仁」,所以「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如果欠缺真正的仁,談禮是很空洞的。
克己復禮,是不是有更好的標準?有,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要的,不要勉強別人,然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你希望的,要把這些東西幫助別人。這還是有一個標準,《論語》上說:「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雖然好「仁」,如果不能廣學多聞,看清楚整體跟總別,微觀巨觀也不能廣泛兼顧的話,你雖然好仁可是有弊(弊就是看不見的地方)其弊是──愚。愚的相對是智慧,智慧就是看清楚事實(它有很嚴密的定義),因此,如果我們拿這個標準來談,那是王道精神之下的「好」,它基本精神的好是「以德行仁」,對我們現在來說,好像這個標準太遙遠,只能做為理想。不過歷史上既然有這個精神,我們不妨仰望!
「霸」是以力假仁。表面上看,霸也不錯,因為春秋戰國以來到現在也維持了兩千多年,綜觀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不斷輪替的,有的時候天下亂成一團,有時候是太平盛世。當太平盛世時,的確是非常可觀,例如漢朝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它的原因是什麼?雖然皇帝本身已經不像三皇五帝時代般,但皇帝要靠大臣,如果大臣好的話,就會出現好的局面。最好的局面是皇帝好、大臣也好;再不然皇帝雖然差一點、大臣好,世局還可以;若是皇帝好而大臣不好就麻煩了;如果兩個都糟,那就亂成一團。正因為霸是以力假仁,因為借了仁以後,大臣本身要力爭上游,都是用中國古代的這些東西,因此能夠學以致用,所以霸裡邊一定有很多「王」的精神存在。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我們幾千年的歷史產生這樣的輪替。當亂成一團後,大家覺醒時,他還是根據「王」的概念:「不對、不對,我們如果不好好的做的話不行。」自然有一幫人願意起來力爭上游,能夠維持一個局面,到後來慢慢又腐敗,這種情況一次一次的出現。所以霸的內涵,雖然是力,可是我們看得見,它背後是用王道的精神做輔助。
等而下之成蠻夷
逐漸走向不歸路
至於「蠻」是什麼狀態呢?因為到現在為止,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歷史交代,所以我也找不出來,勉強就以人人感受得到的特點來談。
科技發展以後,大家覺得好像從此天下太平,就把古代的東西揚棄了。因為西方專制時期的黑暗,的確非常可怕;漢族立國當中,「霸」權當道時,如果「王」、「臣」都不好的話,的確是一塌胡塗。這是事實,西方的革命也是從這樣起來的,革命時代,科技也同時進來了,剛開始科技提出的時候,大家讚嘆,好像我們真的可以創造人間的樂園一樣。雖然究竟的狀態,到現在為止,還不能蓋棺論定,不過大體已經看得出來:因為注重科技以後,人的心靈完全被埋沒掉,被扭曲掉了。心靈,事實上還是需要的,我們感受好壞還是我們的心靈,可是如果完全以物質來衡量,物質的貪求是無窮無盡的,得不到的時候就是瞋恨,革命、鬥爭,都是從這上面衍生,最後一起走上毀滅之路。這個特點從哪裡看得出來呢?不一定是普通的局部性戰爭,局部戰爭變成全國性的戰爭,再演變成世界戰爭。一次一次戰爭過程中,因為科技的提升,當初用「槍」,已經非常可怕,後來有砲,然後變成原子武器、核子武器。戰爭一旦爆發,我們就走上毀滅之路。有人說把這個擋住就可以了,事實不是如此!
《瀕危的地球》這本書,作者高爾,是現任美國副總統,這本書原名叫Balance in the earth。這個地球已經失去平衡了,失去平衡的最後,我們毀滅了自己。因為高爾是美國副總統,能夠找尋的資料是世界性的(包括蘇聯在裡頭),所以所談的問題涵蓋面非常廣泛,從最局部的地方,推展到世界每一個層面。譬如說,目前我們基金會除了從事文教事業(提升心靈),另外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慈心事業,希望改善健康。因為深深的感覺到,佛法真正要牽涉的領域是利益一切眾生,一般人不一定能夠接受很深的心靈提升,但是大家都希望健康的改善,不要惡化,所以這也是我們應該兼顧得到的。所以我們談慈心事業也有另外一個理由,大家已經共同覺醒了,當初總覺得科技發達是件好事,所以大量使用殺蟲劑、化學肥料,但是,如今這個東西危害整個世界到非常可怕的程度。我們平常以為這樣只傷害我們的健康,其實不然,整個地球的環境也被破壞掉了,而且破壞到足以毀滅地球的程度。如果我們能夠張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的話,就會看到這個世界真正的局面。高爾在書中談到很多東西,例如,食品的添加物、臭氧層破裂、地球的溫室效應,也談到基因問題,牽涉面非常廣泛。
所以高爾特別強調,我們必須對我們生存的地球保持一份警覺,應該產生危機意識,這已經不是局部性,而是整個世界性的策略性問題。如果不能夠人人覺醒的話,我們已經走上不歸路。他特別提出一個混沌理論當中「黑洞」的事實,黑洞是太空當中的一種現象,他畫了一張圖,可以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圖當中有個漩渦,周圍的東西會被那個漩渦逐漸拉近,最後拉到中間的時候,它就會像漏斗一樣,把所有的東西吸進去。宇宙間很多新現象的產生都是這樣,把物質吸收到這個地方,因為它的力量太強大,所有的東西都不會再反射出去,所以外面看起來黑黑的一團,這個叫黑洞。我們現在的做法正在毀滅地球,正朝毀滅之路走。高爾也談到,當年我們覺得科技好得很,實際上最後產生的結果就是這樣。
心靈墮落獸性起
淪落至此情何堪
為什麼我稱現在是「蠻」的時代呢?因為「霸」畢竟還有推己及人的心情,「蠻」是完全只顧自己。如果仔細去看,政治上面沒有好壞,只有恩怨,若有共同利益,大家攜手合作,當利益衝突必須拆台的時候,大家互相敵對;商場如戰場,亦復如是。本來要想改正、挽救這些情況,必須依靠教育,可是很不幸,現代教育的內涵以科技為主,以科技為主的文化主流已經演變成這樣的局面,這是一個很悲哀的事情。
我們處在「蠻」的時代當中,要如何是好呢?其實,蠻也有它好的一面,例如,做任何一個行業,想要出人頭地,你有本事就可以爭取到。本來教育是可以平衡這種狀態,可是教育的內涵卻變質了,因此現在有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所以兒子可以殺父母,學生可以殺老師,這是什麼世界啊!《孟子》上說,「此率獸而食人也。」帶著野獸吃人,現在這個時代豈不是已經出現了?諸位校長,如果你們教出來的學生,有一天回過來反咬你的時候,你會不會很傷心?你用全部精神,把子女帶大,結果子女對你這樣的話,你會什麼感覺?我們現在談教育,到底「教」些什麼?
我們看古人,物質上面好像貧乏,可是我覺得生活方面還是非常愉快,不是嗎?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心平氣和的想一想,依我個人來說,今年七十歲,我小的時候,傳統儒家的精神還在,尤其身處二次大戰,大家生活都很苦很窮,但是現在很多老人回想起來,都覺得還是那個時候好。
蠻夷再等而下之是「獸」,現在已經是這種「獸相食,人吃人」的世界,這多麼可怕!甚者,野獸沒有人這麼好的腦筋,也沒有這麼可怕的殺人工具,而人卻有,且透過教育,充分發揮動腦筋,殺人的技巧,發揮殺人的工具,如果教育淪落至此,怎麼辦?
最後談「王」提升後成「聖」,拿佛法來說,聖的確是可以達到的境界。這個境界完成的是什麼狀態呢?有三個狀態必須同時呈現,第一──個人的完成,第二──眷屬圓滿,第三──所處的國土成就。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王國,這個王叫做法王,他是佛,他是究竟的圓滿,圓滿的時候,必須有一些大臣協助他,大臣就是菩薩,佛菩薩怎麼形成的呢?大家在修行過程當中,跟儒家的克己復禮頗為類似,以佛法來說是戒定慧,是內心的淨化,比內聖還要更超越性的提升。然後在修行過程中,有很多的眷屬,互相幫助,絕對不是我要爭過你,而是我要幫助你,你要幫助我,互相提升。如果你跑得最快,你第一個先到達,等到你成就了就輪到我,所以一定有一群共同的道友互助增上。修行的時候是在這個世間修行,所以要涵蓋一切,當他成就的時候,他的世界是極樂國土、是究竟的人間樂土。這三樣東西成就時,一個佛的王國就出現了。眼前看起來,這好像是理想的境界,實際上當你真正了解、接受、信得過生命是無限的話,那就可以辦得到。
我之所以介紹大家去看《前世今生》這本書,根本原因就是這樣。首先我們確定生命是無限的,無限當中怎麼提升?是有一定的法則,照這個法則不斷提升,到最後就可以達到理想境界。我們現在雖處於蠻、霸之間,不妨透過教育、透過很多人共同的理念,逐漸向上提升。
下面舉幾個實際的例子,說明向上提升的內涵,一個是物質上的,一個是心靈上的。物質上的,就是我們的慈心事業,現在大家都說,土地被農藥嚴重污染,我們的環境已經受到絕對性的破壞。這是事實,可是誰也沒有辦法去改善,不管親自種田的農夫們,或者是農業專家們,大家異口同聲說:「不可能!」我曾經說過,歷史上本來沒有農藥,後來才變成摻入農藥,要回復到無農藥有機耕種方式,怎麼會不可能呢?可是現在就是不可能,因為他們經過實際去操作,就是不可能,所以大家也不知道怎麼辦。結果很有趣的事情呈現在面前,就是我們慈心基金會做成功了。
看清事實挽狂瀾
不再盲目見光明
另外一方面是心靈的提升,雷久南博士寫過一篇文章:「電視機帶大的孩子」(詳細可參閱福智之聲八十八期)。雷博士從小跟父母在台灣,八歲時隨著父親赴美,在美國長大受教育,並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從事這個行業十年,後來信了佛,她放棄原來的事業,創辦琉璃光養生中心。因為他父親是個農業專家,也是農業博士,最早以前是台糖非常重要的高級研究人員,因此雷博士在美國所介紹的都是現在資訊上面最先進的第一手資料,雷博士在文章中提及:
美國教育部報導,有七千萬的青年是功能性文盲。文盲是不識字,功能性的文盲又是什麼呢?就是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差,七千萬是美國人口的四分之一,青年大概佔了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是這樣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原因是:看電視。「美國的公司發現很多高中畢業生應徵者,不識字、不會計算或思考」,美國義務教育是到高中畢業,唸完十二年義務教育去應徵的時候不識字,你們相信嗎?當校長的你們,譬如說小學教了六年出來的孩子不識字,人家問你:為什麼這樣?校長你會不會很難過?有很多這種類似的例子,譬如:「美國十三歲的孩子在一項國際性數學考試成績是十二個國家當中倒數第一名。」諸位校長:如果你的學生去參加校際比賽,結果是倒數第一名,你會什麼感想?可是美國的現況是如此,毛病出在那裡?答案是:電視。
有個實驗很有趣,把老鼠分成三類,兩類是養的,一類是在很豐富的環境下,要吃什麼,樣樣都有,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它;有一類也是養的,可是沒有吃那麼好;第三類是野生的老鼠。這個實驗的結果,吃得最好的,長得又肥又大,第二類其次,野生的最瘦小。可是,智能方面恰恰相反,最肥胖的最不靈光;第二類的還可以;野生的最靈光。
現在的孩子,都有共同的一個特點,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諸位,我想做為一位家長,大家都疼愛孩子,儘量讓他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做老師的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給他。最後像那些白老鼠一樣,我們不會很痛心嗎?前面所說的功能性文盲,這些孩子智能是否很低?不!他們的智能都是正常的,關鍵是因為被動性的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腦神經的感觀有一種麻木作用,跟吸毒一樣,雷博士引用很多科學的數據說明:「我們的腦子有兩種功能,右腦是情緒的、是直覺的;左腦是思考的、判斷的,看電視的時候,是直覺的、感受的,不需要思考判斷,廣告就利用這個特點,推銷很多東西,不必說明理由、不用思考,只要生動的畫面和簡單句子來吸引人,不管大人、孩子,就會像被催眠一樣的去買。也因為各種廣告,美國人歡喜吃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物,肥胖症也成為流行性疾病。」諸如此類,美國的年輕人整個的學習功能大大惡化。
「一般父母不會想到孩子的睡眠不安、消化不好、心臟跳動不規律、情緒暴躁、疲倦、做事玩耍容易厭倦、吸毒、飲酒、硬心腸、性慾放縱、學習困難、手腳不靈活、注意力不能集中等,都與看電視有關。歐美一些父母已認出問題所在的,開始「戒」電視。」
台灣的電視普及率比美國晚二十年,這種科技文明後遺症還不明顯,諸位身為校長,可能是老師的老師,也可能同時是家長,願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女,或你們帶出來的孩子最後變成養得白白胖胖的白老鼠?我今天主要想建議給諸位的就是這個,這也是人人感受得到的。
至於心靈的提升,現在這個時候還有可能嗎?可能!福智文教基金會八十六年配合教育部推展「國民小學推展德育實驗課程」,第一年有四所學校參與,隔年,擴增到二十四所學校;而其他如讀經班,推廣背誦四書五經,加上觀功念恩、善行記錄等,德育教學已漸收成效,並獲老師及家長的支持。
當然,教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只是提出問題,畢竟我也是社會的一員,不管是為了自己,或為了我們所處的大環境,雖然不一定能幫得上什麼忙,但我關心。也正因為我是教育界的「外行」,我能從旁觀者的立場來看問題,而基金會也跟教育界各式各樣的人接觸,有首長、老師、家長、乃至學生,透過種種因緣,來和大家交換意見。我僅提出個人所見供各位參考,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