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味甘苦談》

酒釀的故事

編輯組整理

  法味餐廳有個酒釀故事,似乎把悌道精神和藉境以提升自己,做了一個很好的詮釋。

  酒釀是用蒸熟的糯米加酒麴發酵做成的,最主要的關鍵在溫度的控制,太冷太熱就做不成。慧琴把做法告訴了慧香,於是兩人各自回去做一鍋。這一次慧琴做的酒釀長毛發黴了,慧香的卻做成功了。隔天慧香把成品帶來亮相,高興地告訴慧月:「你看,徒弟做得比師父好耶!」慧琴在旁沒說什麼。 

  過了幾天,餐廳推出酒釀湯圓,非常叫座。有師姐探頭進來請教作法,慧琴正待說明時,慧香搶先說了。接著有一次慧月撥空問慧琴怎麼做,慧香在旁插嘴:「不用做啦!寒流來了。」

  又過了幾天,當慧香感歎自己不知道因地造什麼業,如今感不得在師長身邊承事,又沒有菩提眷屬在旁共事,慧琴正色而言:「有件事我想了很久,不知該不該告訴你。」慧香一秉率直的語氣:「好,你說。」「十幾天前,你說:『徒弟做得比師父好』,讓我看到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很容易得少為足。以前我媽媽教我,我總覺得我會了,就不想細聽;有時瞄一眼,也沒看出什麼特別的,有時好像在聽,心裡卻噴咕著不必那麼麻煩,我有另外一套。現在想起來,有了這種慢心,就學不到別人的精髓。如果串習成等流,到師長身邊就會造很多違緣。這是我的問題,也好像是你的問題。」隔天慧香鄭重地感謝慧琴的提醒。

   
  事情看似平淡,但在兩個主角內心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如何受用的呢?     

慧琴的心聲:

  坐上客運,我閉眼假寐,兩個多鐘頭的車程就是最佳省思時間了。廚房義工很吃力,所以更不能只賺福德資糧,每個境一定要教我什麼,我要設法去找出來。耳際又浮現「徒弟做得比師父好」這句話,可見自己已陷入煩惱。好,就從這句話參起吧!

  告訴慧香酒釀長毛了,本來還要繼續和她分享一些失敗的經驗。因為沒有溫度計及恆溫裝置,做一次成功並不代表下一次不失敗,有幾個關鍵要和她細講。可是看她沾沾自喜的樣子,自己就懶得開口了。突然想到如果下輩子在師父身邊學會一點,急著代師父回答,以後師父不講了,不就學不到了?所以一定要虛心學習,才能學得堅固。

  啊!這慢心越想越恐怖。現在這麼努力做義工就是想種下輩子在僧團中修習的因,如果有這得少為足的習氣,輕師慢法,豈不又把自己彈出團體,又要繞遠路了?

  一定要防這種習氣。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這種毛病?以前母親教我時,不是懶得仔細聽就是暗想「哪需要那麼麻煩,我這一套也行得通。」就這樣她的手藝和特長我學不到幾樣。想到這裡,不禁渾身熱起來,「得少為足」不只是慧香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感謝慧香讓我看到這個問題。

  接著幾天車上的思惟,更認清自己這個毛病,務必要把它拿掉,要虛懷若谷才能領受別人的關懷和指導。要增上,不是等出家才增上,眼前這一步就要增上。

  明瞭這件事教我什麼以後,我反覆思惟要不要告訴慧香這個發現。她會不會認為是我放不下面子而藉題發揮?如果她多做幾次酒釀就會知道失敗的機率很高,自然會懂得,這無關乎面子。她常載我到北站搭車,兩人合作情誼匪淺。雖然心直口快,但她對法的好樂心很強。如果大家互相提攜,把毛病改了,個人更進步,團體更和合,可是萬一她因而起煩惱要如何收拾?躊躇了好幾天,我想到我前世一定怕得罪人,不敢直言,這一輩子別人也不直接告訴我,只好靠自己去發現。我一定要種下輩子得到「友直、友諒、友多聞」的因,如果有適當機會,要坦誠告訴她。

  那天正好機緣成熟,她正在歎今生不如意的果,我便藉此提醒她從因去看。講完之後,心中負擔減輕,覺得已盡到朋友的責任。說真的,還是有點不放心,但她次日說我願意告訴她這些事,是她的知心眷屬,我實在很讚歎她有器度,能那麼快就接納諍言、面對問題,實在是我的善知識。最近有一次包春捲,她又不經意地說:

  「看我包的最漂亮。」我笑著叫她的名字,她馬上會意而未起瞋怒,同行的努力和團體的功德盡在這瞬間不言而喻──太美了!

慧香的心聲: 
  
  那天慧琴說了那番話,在我心裡簡直是投了一枚深水炸彈,翻騰得我徹夜未眠。我實在想不到,十幾天了,那句話她還會記著。我比喻成「師父和徒弟」,不是在推崇她嗎?怎麼說我輕慢?我忍住沒有辯白,硬生生把整段話聽完,可是哽得我快噎死啦!於是翻身起來拜佛,向三寶猛吐苦水。我很重視她的情份,想討她歡喜,怎麼反而說我有慢心?拜著拜著,滿腹冤屈消褪一些,看到我要懺悔的部分了!我口不莊重,沒有善觀緣起,去仔細關懷詢問為何長毛了,只顧自己高興做成了。人家在問酒釀作法,不是問我,輪不到我講,聽聞軌理學得太差了。天快亮了,心裡還是很苦。如廁時,突然想到「除穢人心」,我上洗手間就是把體內穢物排掉,把自己弄乾淨一點。幹嘛心裡的垃圾硬抓著放不掉?「得少為足」,她若不說,我自己也察覺不到,能感得知心眷屬真誠地指出缺點是非常不容易的。於是第二天我鄭重地向慧琴道謝。

  可是說真的,我還是有點迷惑,因為我看不清自己「慢」的相狀。我的確盡心盡力在做,記好每個物件位置、存量、保持清潔,設法關顧全面。唯一闖禍的是這張嘴巴。心直口快還真容易得罪人。上週末有個主廚和我換成下午班。兩點到法味時,我隨口就說:「歡迎你們留下來造共業。」早上的主廚沒好氣地說:「打死我也不幹了!」潑得我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早上人手不足,只有二位主廚、另加二位新手,可是當天有長青班、青少年班上課,人數增加不少,約三百多人吃飯。工作人員減少,顧客卻增加了,真虧她們挺過來了。我卻沒關懷早班的狀況,卻說了一些無意義的漂亮話,老毛病還是沒改。這口業的起因在哪兒?我要認真地一直找下去,不能用「有口無心」、「沒有惡意」做藉口,說得不恰當是因為不夠關懷,其實長久以來缺乏靈敏的觀察力,以及一些深細的、我仍不知的煩惱。但只要繼續在這樣的環境裡學下去,有份謙下的心,周遭善知識會教我如何除掉這比橡皮糖還黏人的壞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