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味甘苦談》

調理法味的善女人

慧 珍

  有人說:「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可是法味餐廳好幾個義工師姐們,長年累月擠在一個廚房裡,儘管忙得天昏地暗,做到腰酸背痛,也沒聽說過有「兩個女人的戰爭」這種事發生,而且越做越歡喜,除非不得已,沒有人會中輟。是什麼力量讓她們和諧地凝聚在一起?

糖多糖少皆學問


  阿娥師姐說,她以前對佛法道理還不懂時,稍感疲累就會想在家好好休息幾天,這時就會有師姐邀她到廚房,告訴她,只要在旁看看就好,不必做事。她了解師姐們的用心,是擔心她從此不來。她很慶幸有善友拉著,今天才會機會積聚資糧。廚房義工們一致肯定能來積聚資糧的都是有福氣的人。她們來這裡,不是展現個人才華、邀集美譽的。

  阿娥師姐說她來法味餐廳做義工,是來學習如何放下自己,去配合別人,種一個以後在僧團和合增上的因。但是說起「放下」,那真是談何容易!阿娥師姐烹飪時很想多放一點糖,深怕沒味素又少油水的菜不好吃。可是組長說不要放太多,她一直告訴自己,組長說的一定對,來吃飯的人或許有糖尿病患,糖加多了有害,她練習一陣子才放掉自己多放一點糖的習慣。

深怕砸了招牌菜

  秀治師姐說起紅燒竹筍的故事。照她的經驗,筍子先用油炒八分熟再放鹽、醬油,才會鮮甜,也把這個做法告訴其他義工,可是有一位師姐烹調的順序就不一樣。有一次秀治師姐主廚,看到那個師姐又照著她自己的作法煮,心中難免嘀咕:「我已經很笨了,你比我還笨,講好幾次都沒改!」後來察覺到是「自己愛面子」的心在做崇,怕別人做得不好,「砸了自己的主廚招牌」,想到師父、學長講的「事相好壞不重要,以法調心才是重點。」以後,紅燒筍子不管再怎麼煮對秀治師姐來說都沒關係了。

火候拿捏各不同

  聽了兩位師姐的甘苦談,並不代表每個義工只求放掉自己的執著,隨其他人怎麼做都不插手。他們的互動方式是:在廚房做一陣子,火候拿捏準的人碰到生手或動作慢的,便會自動補位幫忙。譬如說炒青菜要少量,快炒才會青脆,可是拿鏟的人可能還想多翻炒兩下。這時有經驗的師姐過去,示意一下(等著上菜時間急迫了,沒空說話),接過鏟子便盛上盤子。拿鏟子的人沒有抱怨,接鏟的人沒有指責,一切溝通留在飯後的結行,結行時,她們彼此坦然,互念恩德。

大家包涵不怕動作慢

  就拿宋媽媽來說吧,她雍容閑雅,一看便知是不曾做過粗重工作的人。退休前她曾在銀行任職,現在八十幾歲了。這一年多來,天天來幫忙揀菜,入夜才回去。她自稱動作慢,請大家包涵,可是其他的義工師姐們想的卻不一樣,以她的年紀,不必別人照顧,還能來累積資糧,便是很有福報了。她們隨喜之念油然而生,哪會嫌她動作慢?這些師姐們稍有不耐煩的念頭,便感謝這位老居士,正是來訓練自己稍安勿躁的好教練。

一人常當兩人用

  善後組的鈴美師姐對同行伙伴彼此的互補互助功德體會最深。她負責整個法味餐廳的廚房、餐廳及賣場的善後,晚上八點到十點,正是大家忙著照顧家庭、上研討班或回家休息的時間,義工人手一向不足,萬一碰到有人請假,她只好一人當兩人用,早到晚歸,想辦法做得更好更快。只有寒暑假有來打工時,她才能享受一下「黃金假期」。她說這個工作讓她深切瞭解團隊合作的重要,教她感激團體中每一個同心付出的人。

老手煮飯也漏氣

  誠如桂香師姐所說的:這裡一個人都很重要,缺一環便無法接續運作。她們透過工作,學習成長,彼此互補。面對的境來得強,成長得更快,由此體會到廣論教法的殊勝也更多。幾位老手透過多次歷練,體會到每個對境都三寶的加持時,都是更上層樓的台階。妙的是,好幾次她們覺得自己煮的飯很不錯時,下一次便燒焦了,反覆幾次下來,他們更懂得用敬慎的心去煮飯,知道事相完美不是個人的能耐,是多人完成的,是團體的功德,是三寶的加持。看到別人重蹈自己覆轍時,便能適時幫忙,捨不得她跌倒。增上生對她們而言,不是空中大餅;因為她們把法乳調在生活中,藉周遭的人事物來提升自己,紮下和合團體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