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習作》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鳳山寺沙彌(二十一歲)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夫天道之運,未嘗以一日而輟也,故能使四時和順,百物暢茂,而皆有以生也。君子之德,法乎天道,志於仁而不廢,方能成德行,化萬方,普利群生。故孔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夫禮,有義有儀,義所以則天地,儀所以現諸義,故人行禮,則能自立而不違於天地,旁施及他,黎民受之則能從於天地之道,卒亦得成立焉。故克己於禮,則能自立立人;自立人立,仁也。雖如是,其難成難為也。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夫以孔門之傑,其至於仁也,除顏子者,其餘之屬皆不能至,以其於日月廢之也。或有以為廢則已矣,亦何必無須臾以違之?孟子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矣。」若人之無仁,則幾於禽獸也,以其無以自立立人者。無以自立立人,唯汲汲於飽煖逸居,則豈不同於禽獸哉!故曰:「君子存之。」君子知天所賦於人者昭昭而靈也,不可輕縱其逝,故必強仁以合其義,以別於禽獸,以參於天地。故君子兢兢,不輕違仁,乃至於終食之瞬也。

  昔孔子厄於陳蔡之間,不能行,從者病,莫能興。孔子知弟子有慍心,召諸弟子而問之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路自以為未仁未智,故不能行,而孔子非之。子貢以為孔子之道至大,故天下不容,乃諫孔子少貶,而孔子責其不求修道而求為容。顏回以為孔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然不以此而慍,且曰:「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而孔子聞之大悅。夫顏回之言何謂,而能使罹憂君子忘窮而樂哉?蓋指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也。君子脩道而行,綱而紀之,而不能使天下必為容。故君子之遇困厄者;以其懷仁而不求容也。若君子求容,豈有困厄?故不容而後見君子,見君子造次顛沛不違仁也。

  夫日朝出東山,暮沈西涯,日之性也。河源發西巖,蕩蕩東流,之性也。循道而立,順仁而行,君子之性也。使日西出而東歸,河東逆而西上,則日不可為民依,而河不可為人藉矣,以其無恆也。君子亦然,若反道而立,悖仁而行,則君子不可以為天下歸爾。君子所以立乎天地之間者,以其存仁而弗去也。君子存仁,則天地為之欣合,四時為之和順,鬼神為之降福,百姓為之從化。君子之所以為貴也。君子知貴而自重,故不敢違於仁,法天之健,自強而行之,乃至終簞食亦不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