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關懷》

《六棵蓮霧樹》

編輯室

  鑒於里仁銷售的水果種類有限,農管股一直在尋找有心的農友配合栽種。幾經介紹,基金會的陳榮三師兄認識了宜蘭李木村先生。李先生有兩三甲地,以慣行農法(一般化學農法)種蓮霧。先前,他曾和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互動過,對有機肥有些概念,且已不使用除草劑,不過他對病蟲害的防治還沒有信心,從沒試過不用農藥。

  幾經互動,陳榮三師兄說服李先生撥出六棵蓮霧樹讓基金會做實驗。這六棵蓮霧樹正好和別區蓮霧有明顯的空間區隔,我們以每棵樹四千元為準訂契約,若做不成,基金會和農友各承擔一半,收成超過一萬兩千元,便全歸農友。這樣一來,李先生風險降低,我們也有機會透過這個實驗,說服他無農藥栽植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才是自利利人的活路。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時值五、六月,正是宜蘭蓮霧的結果時期,李先生很配合,停用一切化肥農藥。蓮霧最怕炭疽病和果蠅,李太太很用心每五到七天,就用石灰硫磺防治炭疽病。至於果蠅,就只好靠套袋了。因為塑膠袋透光好,採收時易判斷果子成熟度,便先試用塑膠袋。花了一整天套袋子,便發現袋內起霧(蓮霧水分高而塑膠袋不透氣),於是又費一番手腳把塑膠袋的底部拆開。今年五、六月雨水足,不管試種的或一般慣行農`法種出來的蓮霧都裂開了。李先生看到裂開的果子我們還是採收回來,感念我們的誠信無欺,合作的態度轉趨積極。因為實驗區的產量不比以前少,甚至收入更穩定,便要放棄三分之一的地(因有機無農藥的猜栽種功夫,不可能種那麼大的面積),專心和基金會配合改種。但里仁農管股顧慮這樣風險大,產量一下子太多會銷售困難。最後決定先撥十八棵由基金會輔導做準有機種植,明年考慮全改做有機。

又大又甜 背後真相

  李先生看我們處處為農友設想,心中不再顧忌,原原本本地把慣行栽培方式說出來。為了防蟲害,農藥是每年五至七天必噴一次,此外為使外觀好看,除了生長調節劑,還用微量元素和「增甜劑」使果實又大又甜。用著色劑使果子呈暗紅,以達巔峰狀態。每個農友各顯神通,各自找秘方,自行摸索試驗,他們從化肥廠商所購得的資訊和物質,有的甚至不符政府檢驗的規定。原來市面「黑珍珠」、「黑鑽石」都是同一種品種,只是農友的秘方「製造」出來的。事實上一般農友摘下自己種的果子示範性地吃給別人看,頂多一個,不會吃第二個,已是心照不宣的事。

研究技術 責無旁貸

  為了提昇農友的技術,陳榮三師兄不顧舟車勞頓,拜訪了幾位傑出農友。有幾位對有機無農藥很執著地實行,可惜有技術盲點待突破,虧了好幾年。另外,也見到一位獲得神農獎的農友,可惜他未能開誠佈公,希望保留獨家秘方,這和我們團體希望技術普及,不再讓消費者吃進有毒物質的想法大異其趣。陳師兄從這些互動中更體會團體的責任艱鉅。有心無力的農友,有待我們提昇技術去傳授給他們。也只在有機的領域中,大家才願意公開技術,因為有機是計畫生產,價格穩定,農民可以安心地種,不必擔心過於求而血本無歸,也不必為了保持競爭優勢,不願分享技術,甚至摻了一堆自己也不敢吃的物質到產品裡。

  由這六棵蓮霧的合作模式,使農友跨出了轉型的一步,光復了一塊可以恢復生機的農地,增加了一個認同慈心的農友,陳師兄覺得雖然一天到晚忙著在外面跑,沒時間談經論,但能紮下十善社會的根,體會團體的功德,也是依教奉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