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羹」的美味

高雄善行班 慧思

  參加為期四天的淨智營,組裡有位同修是個「角落族」,每次回到宿舍盥洗完畢蒙頭就睡,很少與其他人互動;縱然一、二位同修主動與她交談,她的話語總是很簡短,而且面無表情;看在眼裡,我也想嘗試與她溝通,對她關懷;但依然碰壁,因為她的回答總是不超過十秒鐘。此時,我的心裡開始觀過,非理作意,對她貼標籤,認為她「不合群」。

  直到晚上,寫善行實踐紀錄反省檢討時,才發覺自己原來是想行善的一顆心,卻演變成「觀過念怨」。才驚覺到這不是她的問題,而是我自己的問題。接著念頭一轉,我應該如何對她「轉過為功」呢?繼而思惟(一)她不愛說話不正是口業守得很好嗎?(二)說不定她的身體狀況不是很理想。(三)她的回答簡單扼要,絕不浪費暇滿。(四)可能自己以前跟她造了違緣而不自知。

  想著,想著,感恩心油然生起,感謝她這位善知識示現這樣的境界,讓我學習心對境如何用法?如何用心?如何在逆增上緣中不斷的增長慈悲與智慧。事實上自己沒有站在她的立場來考量她真正的需要是什麼,一味的給她我想給的,那種好為人師,我高你低的驕慢心表露無遺,當下好懺悔……心想:我明天要主動積極地關懷她,我要遇難不退,貫徹始終。

  第二天,午齋畢,邀她一起回宿舍休息,沒想到,她回了一句:「我想在這兒坐坐。」吃了閉門羹,當下作了結論──她就是這個樣子,不在乎別人的關懷,真是無可救藥!還是算了吧。接著想到,昨天自己才懺悔過的,也發願要站在她的立場來重新關懷,怎麼可以隨順自己的習性打退堂鼓?繼而想到師父「不忍眾生苦,不忍聖教衰」,所以不棄捨眾生,一個一個的拉拔我們,而我……我是師父的弟子,我期許自己要堪為法器。

  隨後鼓起勇氣,隨喜她能把握時間精進思惟,且進一步讚嘆她能引導自己的先生護持法人慈心事業,這中間的過程是怎麼做到的?結果她一五一十地告訴我這其間的心路歷程,是經過好幾年的失敗,最後不斷懺悔、祈求、才成辦的。接著談到她的孩子,她也告訴我以前她自己急求果報的錯誤做法,如今她的孩子改善很多,言談之間,她一直感恩師長、三寶的攝受加持。

  這席話談了將近二十分鐘,誰說她「不合群」?原來她對師長、三寶的皈依心是這麼堅定穩固,對成就無上菩提也有很強的信心;反觀自己的不善巧,不會觀待緣起,反而造成了與貪瞋痴三毒相應的雜染業。感謝這位同修,讓我學習到遇境「如何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