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裡的林阿公

雲林正覺班 慧雯


  西螺林本一阿公種的有機玉米上市了。當您開心又放心微笑地啃著香甜的玉米時,有沒有發現還有一絲特殊的滋味?這種滋味說不出口、淡淡得若有似無,如果不把咀嚼的速度放慢,它就會在囫圇吞棗間錯身而過。這滋味從小潤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護佑著每一個孩子長大,然後就漸漸被遺忘。而今它卻在林本一阿公的玉米裡,重新散發出溫暖的氣味,一旦入口便直達心頭,難以忘懷……

  六十五歲的林阿公本來是不想種有機田的。一輩子務農的他,和妻子辛辛苦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拔長大,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們可以不必再像他一樣種田,賺這種看天吃飯的「艱苦錢」。現在孩子在北部上班,二老留在鄉下老家,守著七分六的田種高麗菜和稻米。雖然曾經噴農藥噴到中毒送醫急救,但他還是繼續用傳統的,大家都在用的農藥與化肥耕作。住桃園的兒子、媳婦擔心他的健康,不斷勸說,希望林阿公改種有機田,但是林阿公都聽不進去。

  「不用農藥化肥要怎麼種?」林阿公是一位生活單純、耿直而木訥的莊稼人,要他改變用了一輩子的耕種方法,真是件不容易的事。眼看勸說無效,學廣論的媳婦曾美淑師姐便下了一個決定:工作辭掉、帶著孩子回鄉下、跟林阿公一起試種有機田。沒想到這個想法才提出,林阿公馬上改口:「你們留在都市不要搬回來,我改種有機的!」

  就這樣,從前年十二月開始,林本一阿公開始用他從來沒用過的方法,一個人獨自栽種有機玉米及水稻。有機種植的要求、採收包裝運送的繁瑣形成阿公的壓力,而有機種植的成果變成阿公的煩惱。以前在整片田作物成熟時,阿公只需打通電話請人估價,接著採收包裝到運送都有人代勞、完全不用費心,但現在樣樣自己來。有一次林阿公為了讓玉米送到學苑時還能保持新鮮漂亮的顏色,就把冰塊和玉米包在一起寄貨運,結果冰塊溶了、紙箱濕了、阿公被貨運行抱怨了好一陣子……。玉米上的蟲洞常常讓阿公搖頭嘆氣,尤其是看到只有一個蟲洞的玉米,他會一直說好可惜好可惜,因為蟲洞會響產品評鑑。勞動增加收入卻減少,是有機農友們剛始時普遍遇到的一大挑戰,但對林本一阿公來說,最難克服的大障礙是來自於每天都會碰面的鄰居、朋友和親戚。常常有人經過他的田時當面問他:「種那什麼田?裡面都是草。」再不然就是冷冷的揶揄:「又不是多大的田,也能成那種樣子!」這些話聽在阿公耳裡,都變成說不出來的、好大的委屈。當同儕朋友們施完化肥、灑完農藥後,就回家泡茶休息看電視,或是兼些可以增加收入的小工時,他卻幾乎是頂著烈日、從早到晚都在田裡跟蟲蟲小草奮戰,還落得別人以為自己懶惰的奚落……。可是林阿公還是默默地做,因為他怕自己一說「不做了!」媳婦、兒子、孫子就會跑回來種田、吃到自己現在所受的苦。

  阿公的媳婦曾美淑師姐非常了解阿公疼愛孩子的心,孝順的她每個星期都從桃園開車回西螺,跟著阿公一起做,尤其是包裝運送的事,曾師姐儘量幫著分擔,希望能減輕老人家的煩惱。曾師姐說,其實他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改做有機農業會給林阿公如此大的煩惱。林阿公一向不善於表達自己、不太會用言語溝通,在他有煩惱時頂多講一句、最多二句,如果沒有用心注意,就接收不到他所發出來的訊息了。木訥老實的林阿公雖然應變能力不強,在學習有機種植方法時腦筋常常轉不太過來,可是他是一個很能承擔苦受讓自己增上的人。雖然曾師姐每個星期都回來幫著做,但她說她常常搶不到事情做,因為只要是稍微粗重一點的田活林阿公都堅持自己來,捨不得孩子多承擔一點點。前幾個星期正是玉米採收期,一大袋一大袋沈甸甸的玉米,阿公自己一個人扛,不讓曾師姐出力。為了怕阿公扛得太累,曾師姐就把玉米裝成半滿,原本是想一次半袋負擔減半,沒想到阿公只簡單地說了一句「裝滿沒關係,可以快一點做完」,然後又緊抿著嘴,堅毅地將剩下的玉米搬上車……。

  在團體裡,每一位加入有機事業的同修與褔友各自有著不同的緣起。當我們望著一片片重新回復生機的土地時,內心裡是非常清楚自己正在造一份殊勝的共業,體力上的辛苦也因此化為心頭的法喜。在林本一阿公心裡也有一片有機田,暖暖的愛是無聲的陽光,額上大顆的汗珠是潤澤的雨水,長滿厚繭的雙手是耕耘的犛。當阿公在玉米田裡驅蟲拔草、鄰人的嘲諷有意無意間傳到耳裡時,他再一次望向心裡那一片呵護了幾十年、綠意盎然的有機田,想到兒子媳婦可以坐在有冷氣的房子裡上班、孫子可以留在都市裡過比較舒服的生活,所有的不快因此化為田間清涼的微風,吹落了額上斗大的汗珠,一滴一滴滴進玉米田裡,成了最珍貴無價的有機肥!

  玉米裡的滋味,您也嚐到了嗎?

  後記:自從改種有機後,阿公鼻子過敏的宿疾改善許多。曾美淑師姐說,以前她都是以「護持」的心來買那些佈滿蟲洞的菜。現在她在護持之外,還多了一份「感恩與隨喜」。同時也謝謝同修們願意買那些不太好看的玉米,讓她再一次深深感恩三寶、師長的功德及團體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