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壇築夢二十載

高雄新莊國小 王靜香


  教書二十幾年,熱忱始終如一。每天盼著早點到校,和小朋友一起學習成長。這個杏壇園丁如何築夢,成為學子生命中的貴人?

  我生於三○年代,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但也是一個處處充滿機會的年代。我自幼在海邊的農村長大,父母均服務於教育界,所以我是在校園中長大的小孩。想起一年級時,老師還操一口不標準的ㄅㄆㄇ,而我就是那一個年代的教育產物。雖然老師的口音不標準,但給學生的確是標準的愛的教育,對待學生猶如鄰家的小孩。下課了,不但可以把學生扛在肩上玩,學生也可以騎在老師頭上,玩騎馬打仗的遊戲。學生犯錯了,老師可以狠狠打幾下屁股,下課再摸摸你的小屁股,問:還疼不疼?那是一個多麼溫馨又可愛的校園情景。因此,從小我對教育就有一份憧憬,對教育工作深深的期盼。在求學過程中,一直朝著這個目標積極努力,終於如願以償,當了老師。

  回想初任教的那一段日子,真有點對不起那一批學生。學校剛畢業,有的是熱情和理想,但少了技巧和經驗。雖然滿腹理想和教育理念,但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似乎有點使不上力。很幸運的,我一畢業就回到母校任教,因為同事都是以前的老師,所以我的臉皮也就比較厚,敢把困難和疑問提出就教。他們看到這隻菜鳥的窘狀,也都願傾囊相授,把他們的「撇步」、「絕招」傳授與我,使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握重點和訣竅,讓我在青澀的歲月裡,成長更快速更健康。往後的教學生涯,腳步能更穩健踏實,實應歸功於那一群我
「永遠」的老師們!

  自己走過「惡補」、「聯考」的歲月,當時正是升學掛帥的社會。一般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目標,以智育為導向,學生智育的成就就是老師最大的期望。所以老師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讓學生對課業確實了解,再加以練習,進而反覆考試,訓練學生成為一個考試的機器,使學生得到很高的分數。學生在這場活動中互相比賽,為了名次分數,沒有合作只有競爭。父母也以孩子學業的優異表現,在鄉里間引以為傲。老師如果能達成此目標,就是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老師也常常為了達此目標,犧牲自己休息的時間,為學生課業上的成就而努力。在這股洪流中,我也一樣一路走過來。

要當經師 還是人師

  直到看到青少年的事件不斷發生,讓我覺察到教育生病了。照教育目標發展到最後,我們的國家社會應該會有一批優秀的好青年,主導國家的進步和發展。的確我們也訓練出一批優秀的青年才俊,但那些沒能成為青年才俊的學子,又如何在智育第一的夾縫中生存?放眼望去,現代的青年人充滿不安全感,對未來迷惘,找不到自己的目標,所以他們學會功利、投機、學會爭功諉過,對自己的不安找不到依靠,更沒人可撫慰孤寂的心靈。苦悶的心找不到出口,所以表現出來的是好勇鬥狠,最後沒有辦法,就自我了結,輕易結束了生命。看到太多這種例子,所以我思考,我的教育理想下一步該何去何從?我是人師或經師呢?

  在年輕生命蹣跚學步中,我們能給他們什麼幫助?記得卡謬在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寫了一封信感謝他的小學老師。信中他說:「雖然我從未追求榮譽,但是我最近獲得一項殊榮。我一知道這個消息,除了母親,我第一個想到您。如果沒有您當年對我這個貧窮的孩子伸出慈愛的手,如果沒有您的教導與典範,我今天就不可能獲得這個榮譽。這次殊榮給我一個機會告訴您,您的努力,您在工作中投入的高貴大方的心,一直留存在您的小學生心中,這個學生從未停止感恩的心。我用全部的力量擁抱您。」在此我終於找到方向與出口,我知道何去何從。

推動德育 築夢踏實

  「春風化雨,潤澤群生。高山仰止,師道長存。」儒家先賢已明確指引師者的方向。所以教育應該不只注重智育的傳授,更應重視德育的培養,進而達到體、群、美五育均衡的目標。所以我在正式課程範疇外,積極配合德育的教學。
  
除了推行讀聖賢書,也把握小朋友愛聽故事的喜好,透過古、今的故事,引導出倫理道德的內涵及實踐方向,鼓勵知行合一,啟發人性的良善,恢復社會人倫。其中了凡四訓和王善人的故事是小朋友最愛聽的。袁了凡先生的故事告訴小朋友,人不向命運低頭,多行善事,積善之家慶有餘。王善人的故事教小朋友認識孝道。

  從學習單的家長迴響裡,可以感受孩子的成長,孩子一句:「我對不起媽媽……」父母心中的感受特別深刻。下課時間,同學吵鬧,有人會說:「老師好辛苦,大家安靜,讓老師休息一下!」這些話怎不令人動容。此外,利用聯絡簿和善行實踐表的忠實記錄,家長更了解孩子的心靈世界,孩子也較能真心為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的立場,將心比心去看待事物。

  在推動德育的過程,其實收穫最多的是我自己。在活動中,不但教導學生,自己也以身作則落實德育精神。過去的我,總是只喜歡乖巧的學生,現在較會效法太陽普照大地的精神,去愛每一個學生;也較能內省自己,在教導學生前總先問問自己,是否做得到?然後再帶領小朋友一起去實踐,如此更加體會教職的珍貴,並滿心歡喜、無怨無悔地為教育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