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列車

--台北市仁愛國小 陳燕鶴校長 台北採訪組


  鄭石岩先生曾說:「我們同搭一部生命列車,每一站有人下車,有人上車,車上形形色色的人,大家都珍惜生命的可貴和他人彼此相處。」記憶中在我四到六歲時,由於美軍轟炸台灣(當時為日本屬地),烽火連天,戶戶哀號,我在如何活下去的夾縫中認識生與死。

  大學畢業後任教某國中,其中曾有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順利考進建中、台大、研究所,然而,在當兵期間卻自殺身亡,當年他僅有二十六歲。「為什麼他那麼不珍惜生命?」在我心中充滿了問號,是他忽略了人際關係?還是老師、父母的疏忽?

  在國中擔任升學班導師時,覺得自己一味地給學生許多壓力,我深深地自責自己沒有適時協助孩子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後來,我轉任某商職,有一年,不幸的事發生了,一輛光華巴士公車由於司機的疏忽,撞上等候公車的九位同學,當時,我身為訓育組長,馬上趕往榮總,在急診室的開刀房中,眼看著一位學生在握著我的手中斷氣,這對我的震撼相當大。

  多少的生與死,多少傷心的往事,使我下定決心要「回饋社會、服務人群」,在徵得家人的同意,以及自己體認到教育應從小紮根的情況下,於是我如願考上國小校長。

  在仁愛國小大約三、四年的時間,從老師們的用心、愛心去拾撿零碎的時間,推行德育教學活動,那種孜孜不倦的精神,令我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生命是無限延伸。

  民國八十七年我參加第一屆校長營,在營隊中看到穿黃背心的義工親切的態度、熱忱的服務,除了受感動外,更從那排滿的生命、德育課程中,確認我推動德育的信心。在推動德育中,我感受到尊重的可貴,我尊重每一位推動德育的老師,看到他們拋棄名利,只知道付出,為培育下一代正確的觀念而努力,使我想起一位教育家的話:「生命就像一條河流,你加入什麼?就擁有什麼?」也就是說你付出了什麼,就能得到什麼?深信這群德育老師的付出是不會寂寞,可不是嗎?孔子不也說:「德不孤必有鄰」嗎?

  推動德育三年來,看到這些孩子一個個彬彬有禮,懂得進退應對,使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我常認為孩子從小就該養成好的習慣,否則,長大後就來不及。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因為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孩子的影響相當大。所以親子互動是相當重要的,不要捨不得與孩子聊天,因為,從聊天中,會發現他們的需要。老師也是一樣,與學生互動愈好的話,孩子的向心力就愈強。最近,有一位老師出了個題目:「我最感恩的人」,竟然發現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最感恩的人是菲傭。孩子是純真的,一點都不會裝假,你給他多少關懷、多少愛心,他都很清楚,這也就是我一再認為父母需再教育,德育教學要從心出發的主要原因,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老師的用心,這樣可以在孩子心智還未成長時,讓他們明白自己該走的方向,等到長大後對外面的誘因,也就有更多的智慧去抉擇、判斷。國小是一個人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所以,除了家庭教育外,我認為國小是實施德育教學最好的時段,老師引導什麼方向,孩子就跟著方向走,如果,老師所引導都是善的,孩子的善性被激發出來,相信長大後,他們就能用智慧去抵擋外在的誘因,自然可以減少時下一些年輕人所造成的悲劇。

  推動德育教育後,我感到自己的受益最多。從德育教學老師的表現,我了解到生命的意義,尤其是鍾松完老師與陳玲美老師,鍾老師的平易、隨和深受師生的肯定,而在陳玲美老師身上的改變,我更感受到一個人心境轉變力量的浩大,她不但改變一切觀念,對學生從重視智育轉移到德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德智雙全,她所實行的「觀功念恩、善行實踐」,讓我看到她從絢爛轉為平實,用包容與愛關懷孩子,也使我體會了欣賞、微笑是可以化解許多難事。於是,我學會欣賞老師的用心、小朋友的純真、與家長的真情,我覺得自己不斷地在成長,老師也感受到了我的改變。有一天,一位老師半開玩笑地告訴我說:「校長!我很嫉妒你喔!我班上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是校長,其次是某位主任,我這位級任老師被排在第三名。」我笑笑地安慰那位老師:「不錯!我們榜上都有名啊!」內心卻想了想,也許這就是推動德育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