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麻園之路

雲林謝美珠口述  台中採訪義工整理

  七月天,雲嘉平原上原本炙熱的火球,頓時收斂了許多,涼風習習吹來,一股特殊的和煦與舒暢瀰漫在空氣中!台中採訪組的義工,在雲林科大服務的謝美珠師姐帶領下,參觀這片位在雲林古坑鄉,原屬台糖公司的麻園農場,現已釋出給我們建校的約四十公頃土地。看著校園規劃圖,聽著美珠師姐述說著,校地取得因緣、福智國小、國中、高中申請設校流程,整個過程雖然違緣不斷,但是經過皈依祈求,卻經常有不可思議的結果,也因著師長功德,團體增上力量的加持,一切申請手續一一成辦,其中的曲折、逆境對治,外因、內緣無一不是我們整個團體努力學習增上的境。

如法覓地 申辦水到渠成

  民國八十二年,師父到達隆沙拉時,曾報告法王、校長,有關計畫辦學之事,老校長說:「最好的就是辦學校」,師父回台之後積極尋找校地,籌辦學校。師父的行事原則一向堅持如理如法,不借重人脈,造業重心在意樂,有良好的動機,只要我們行得正,透過皈依祈求,是我們的,自然有龍天護法暗中護持著。八十七年十月中師父南下雲林勘察校地,雙手捧起台糖蔗田裡一把泥土,親聞泥土芳香,結下在古坑建校之因緣,因為雲林南北交通適中,方便同修子弟在此就學,探視也方便。從那一刻至今,所有申辦手續圓滿告一段落,師父都是靠著祈求與等待,一切果然水到渠成。

  許錦志師兄是雲林廣論班精進學員,八十六年六月動過肝癌手術。覓地建校初期,許師兄正與台糖公司洽辦興建雲林科大學人宿舍案,有此經驗,師父曾經親自攝受許師兄,囑許師兄參與建校工作,讓業障病障甚重的許師兄有淨罪集資的機會,許師兄懷著感恩心,全心全力投入,迄今身體雖在康復中但卻依然硬朗,神采奕奕,心力非常強盛,我們祈祝他業障消除,身心得安康。

人和為貴 匯成一股清流

  這次園區土地取得,雲林地區的同修許錦志、陳三郎等幾位師兄,謝美珠、陳淑惠等幾位師姐,數位一馬當先,居於最前線折衝往返,百折不回,都得力於師長和三寶的加持及人和之助。因為我們同修不管身居何位,都是秉持「家訓」,努力造順緣。例如美珠師姐的同事羅先生曾服務於台糖公司,他提供了一份非常完整的農場位置圖及相關資訊,種下一個相當殊勝的因,美珠師姐跑園區公文外出時,他也幫忙照料辦公室,讓師姐無後顧之憂。陳淑惠師姐平日在縣府服務與同事和合,讓同修洽公時,增加不少助緣。

  園區的選擇,水資源的取得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為何選擇麻園農場是因為其他地方都有缺水問題,有幾處台糖的蔗田區,未經開發即已發現水源不足,可以想像整個台灣地區到處被過度開發得支離破碎,水資源不容易取得,更遑論奢求乾淨。曾參與過會勘的師兄、師姐都深深的體會到師父常說的那句話:「水是用來喝的,不是用的」,是多麼語重心長啊!從鳳山寺到各學苑的省水作法,應落實施行到各個同修家裡,因為今日不做,明日將後悔;未來園區更應確實節流而非汲汲於開源,讓珍貴的水資源能永續不斷。

  麻園農場是一處高產值的農場,如果土地釋出給我們,勢必影響部分台糖員工的生計,許錦志師兄清楚建校之殊勝,透過師長加持,向台糖當局說明團體的作法都是以利益眾生為考量,如文教及慈心事業。台糖的高階主管也曾到台北學苑參觀,了解法人的運作,對團體留下深刻印象,從此校地的取得獲得台糖當局願以最大的誠意來解決。多年來,我們團體不宣傳、不居功,默默的為台灣教育界做紮根的工作,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我們已匯為一股頗受肯定的清流,有此成果都是團體上下共同努力得到的。

代人著想 化阻力為助力

  為了申請福智國小、國中簽辦公文,美珠師姐遇到一位即將退休,又被調整職務的承辦人,有幾次師姐幾乎為他力不從心的辦事效率損惱了,但是學長開示她「要悲憫他」,利器之輪回到師姐身上,師姐反身自問:「是否在辦公室我也經常認為別人的事不急,而輕乎別人的公文呢?」回到辦公室後立即將桌上的公文用心處理完。其實這就是「代人著想」,想像每個人都是重要的,都需要關心及平等心,別人對我們的幫忙即使是一點一滴,都要心懷感激。

  到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詢問福智高中設校事宜時,承辦人邱專員起初以雲林地區私立高中已有多所,質疑是否有必要再設新學校,經師兄師姐誠懇用心地解釋,提及師父的悲心,不忍現今教育沉淪及不同於俗世的辦學理念,邱專員深受感動的說:「我也是雲林人,為了後代子孫,我也希望讓教育園區順利成辦。」邱專員還親自到園區走一趟,感謝他的有心促成,從此申請高中之事一路順暢。

  每當美珠師姐要到縣政府找那位即將退休的老師洽公時,陳三郎師兄常用「不要用自己的想法,要求別人配合」這句話叮嚀美珠師姐,請她按捺住那顆不如法的心,雖然這樣必須多跑幾次縣政府,也讓國中、小校地會勘不甚順利,但是學長說:透過「代他著想」希望能淨除我們團體和他的違緣,希望未來他也能主動護持園區。感恩師長,隨時在旁當我們的善知識,多好啊!

  從師父屬意雲林古坑籌設園區至今一切大致就緒,所有曾參與過的師兄師姐都深深的感受到師長的深謀遠慮,一切為利益有情的悲心,如理如法做事的認真態度。師父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心心念念的為台灣教育界開闢一片淨土,還在為我們的無限生命舖一條增上生道,我們的年紀比師長大嗎?我們承擔的責任比師長重嗎?學佛過程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增上環境,個人再怎麼修得好都是孤單的!教育園區是非常長遠的計畫,師長在努力,我們更應努力,一群同心同願的人一起努力,投注下去的心力才有意義!

  感謝美珠師姐暫時放下工作,花了三個小時為我們如數家珍般的細說種種,看著園區設計圖時她告訴我們:整個園區校地形狀如一位師兄所說:「看起來像寶瓶」,我們仔細看了一下也覺得不可思議,真的!是業決定一切,為什麼團體要走長遠的路才能覓得觀音菩薩手中的寶瓶與淨水,其實是菩薩要我們一路種善因,播順緣種子,讓園區與更多人結緣,也許因此而改變他們的人生觀,成為廣論學員。

  親臨園區,我們喜悅與感恩,一個小小的採訪義工,不流半滴血汗,即能分享師長與師兄師姐的功德、校地圓滿取得的殊勝。我們也身感惶恐與責任重大,要如何才能扮好一個螺絲釘的角色?只有戒慎恐懼全力以赴,發願要好好跟著師長及團體護持園區,種一份增上共業的因,希望下一生能感得進入園區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