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之輪講記(十五)

八十五年五月開講
日常法師開示
編輯室整理



偈三十九
任作何事貪瞋擾!
惡毒心續堅植故!
惡業利器回轉己,
今應盡拔惡心汝。

  平常我們在一般狀態當中,不是瞋心很強,就是貪心很盛,或者因為貪心很盛,貪不到就發瞋心。我們雖也想盡辦法去醫治它,但是怎麼做都沒有用。在我周圍有不少這種人,未嘗不知道自己貪著,未嘗不知道自己的瞋恚、忌妒,但是沒辦法,越想去醫治,越不靈光,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我們自己的等流!就是我們宿生對這件事情太習慣了,這是一種很強盛的串習而出現的。這種事情不必談前生,我們這一生也看得見,平常我們聽完佛法以後,便會談論:「某人就是這個樣子、某人就是那個樣子。」大家仔細想想有沒有這種狀態?這就是我們的串習,心裡自然而然、不知不覺現出的都是這個,所以,緣的是這個,這可以舉很多例子。校長以前講我愛執的時候,曾經說:現在很多人修慈悲心,他的慈悲心很強盛,看到人就覺得:哎呀!這人好可憐啊,然後自己就覺得很慈悲,結果不知不覺當中「我」越來越大,而且覺得人家越來越「小」。平常我們很多情況之下,會不知不覺犯這種狀態。

  我們因地上很強盛的串習這種等流,又因沒有正確的方法醫治,所以這一世怎麼醫治都沒有用。就像中國歷史上夏禹的父親│鯀治水用防堵一樣,水是擋不住的,要有正確的方法疏導才行。我們既然看見自己有這樣強盛的串習力,也很幸運的遇見了佛法,以後應該怎麼辦呢?一定要找到病根在哪裡,然後努力去策勵。不過有人說:「對呀!我現在聽見了佛法,也很有心地努力去做,可是就是做不到,怎麼辦?」校長在這裡給我們很好的解答:「像這種事情沒有旁的辦法好想,你必須要有意志力。」但是這裡最主要的還是看什麼?看你自己的惡業的程度。有的是惡業非常強盛,不知不覺就被牽走了。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偈都是強調宿生帶來的等流習氣。例如有人動不動就想到歪的地方。現在我們學到正確的方法,也曉得什麼是煩惱的行相、煩惱的過患,也曉得對治的方法,爾後就要去做,因為所有的聖賢佛菩薩沒有一個例外,都是走過這條路的,我們今天知道了,如果還不能努力去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關鍵所在,原因很簡單,一切都是業感的,這一世如果不好好的努力去修,請問你有沒有集下一世對治的因?沒有!如果你只是隨順著自己的業煩惱走而已,下一世就沒有機會了。因為這一世你知道了原因都還不能對治,下一世難道不知道原因就能對治嗎?有這種事情嗎?如果有這種事情的話,大家都不願意學佛法,我也不會在這裡講說了。《利器之輪》是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輔助教材,只要努力去找,一定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乃至於我們祖師的用《前世今生》,或者用佛經,或者用祖師的論著,以及世間許多的例子,這些都有針對著我們現在這種毛病,只要不放棄,認真努力去做,一定會出現好結果。

  《前世今生》的作者後來又出了一本書叫《生命輪迴》,裡邊有一段故事,敘述作者找到了他的前世。在巴比倫時代他是一個宗教師,是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最早的古文明時代,那個古文化現在已經消滅了〈就是現在的黎巴嫩、中東一帶〉,這是非常古老的優越文化,《前世今生》的作者,在當時是一個很出色的宗教師,可是他並沒有盡到宗教師應盡的責任,他結交很有財勢的人,到臨終的時候,非常富有,拿現在來說,他是個出家的法師,結果寺廟造得非常大,銀行裡存款非常多,說不定還有很多信徒,那些信徒都是大官,有錢有勢的人。他本應該努力實踐宗教的真正內涵,但是他沒有,所以下一世來的時候,他變得非常辛苦,做了一個補經的苦行僧,很多經典殘缺了,他就補、抄,古代並沒有像現在的印刷技巧,所以他非常忙碌。古代中國佛教寺廟有藏經閣,裡邊有很多人在抄寫、補黏經典,以前的紙放一百年、二百年都不會壞,所以要經常拿出來曬,破了就要補一補,那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苦行僧一輩子就只做這件事情,老了也不停止,《前世今生》作者就是這樣。所以大師告訴他:「那一世你有機會盡到責任,做好一個宗教師。」然而他沒有做到,結果第二世墮落,變得很悲慘,可是那一世他總算盡心盡力去做了,所以這一世在西方做一個心理醫師。
  透過這個例子我們來看第三十九頌,我們要知道,現在我們一定要努力,就像《生命輪迴》中的作者,從巴比倫時代到現在,絕對不是只有三世,這是說明那個時候的他有機會卻不做,下一世到哪裡不知道,可能墮落了。後來又有機會他盡心盡力的做,由於宿生的習氣,他盡心盡力的做,這一次又做一個心理治療師,幫忙別人,雖然是一個西方人,但是卻能夠把宗教的內涵介紹給別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現在遇見這種情況的話,應該咬緊牙關,絕不退心,這是真正重要的。

  本來修行這件事情,是以「生」計算的,而佛經則以「劫」計算。世間生活本來忙碌莫可奈何,偶然請了一個星期的假到寺院中修行更是難能可貴,對我來說,我也希望你磕一個頭馬上就可以見效,可是有這樣的事情嗎?我們造的業非常嚴重,特別是內心的調伏,所以對這種東西一定要有這種認識,然後努力堅持下去,這是我們非常重要、應該有的認識。譬如懺悔,如果懺悔了,在沒有現起淨罪相之前就不要停,很多淨罪相是明顯的,譬如說夢當中乃至於白天,見種種跡象,另有一種雖然沒有這種跡象,可是內心當中自己感覺到煩惱在減輕當中,或內心在寧靜當中,或對法的認識在增長當中,這就是一個非常實在的衡準標準,這才是真正安全可靠的。

  聽完課後,接下去是討論的時間,通常我們討論完以後,都希望有一個標準答案,我已經告訴大家很多次,佛法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你要標準答案,佛早就告訴我們了,佛出世最最重要的標準答案便是「空」!這不是笑話,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根本不一樣的地方——性空緣起,這就是標準答案。不懂的人聽了一個「空」字,認為簡直是笑話,比較好一點的人把「空」也聽錯,變成了二乘。在《無量義經》上菩薩就問世尊:世尊同樣講一個「空」字,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得無生法忍,有的人發菩提心,有的人得二乘果?同樣為大乘菩薩講那個空義,結果很多人證了二乘果,而跟二乘人講「空」,有的人卻是能夠發菩提心,問題在哪裡?

  其實你們想想看,在你周圍有孩子來問你問題,你給他很明確的回答,可是他聽懂了沒有?今天佛法這麼深奧,你居然要一個標準答案,有這種事情嗎?這點大家要注意,以我自己來說,我出家三十多年來,也一直在摸那個標準答案,現在才知道,要摸索到成佛的時候才能摸到。成佛的時候,不用問也知道這標準答案,否則佛來告訴我們也沒有用。但是真的沒有用嗎?我們現在鍥而不捨去聽聞、思惟、實踐、觀察,在這過程中你慢慢會增長改善,只要不放棄就有知道答案的一天,這是一個真正重要的原則。因此標準答案不是沒有,而是大家現在還用不上,這答案就是「空」,大家不懂,然後講「無我」,大家也不懂,這些都是標準答案,但是大家都不懂。佛告訴我們的標準答案,我們都不懂了,我來講標準答案,你們就會懂嗎?

  我們所以不懂標準答案,是由於我們資糧未聚,罪障未淨。所以只要能根據我們現在依稀彷彿的認識,然後照著它,不斷地從淨罪集資兩個方向走下去,自然而然罪障漸漸的消除,資糧集聚,而標準答案便會愈來愈明顯。到最後,這個標準答案肯定是一致的,這就是所謂的「佛佛道同」。

  可是沒有標準答案給大家,漫無標準,天下會大亂,所以依我們目前這種狀態,講「有」,也不對;講「無」,也不對,所以我在這裡再說明一下。講了「有」,大家停在這地方沒進步,不但沒進步,而且往往自己造了更多罪障而不自知。其實佛早就告訴我們:「空」實際上是世尊出世,不共世間、唯一的真理。但是如果不善巧了解「空」的話,就麻煩了。什麼麻煩?不了解「空」之前,我們的執著可以用這味藥--空,來醫治這個執「有」。如果今天把空給了你,你不執「有」了卻執著「空」,所以經論上面就說:「若懷執有空,諸佛所不化。」本來這是一味藥,破你的執有,現在你還執著這個「空」,那佛也拿你沒辦法了。

  那麼我們現在的行相是怎樣的呢?我們以前不懂佛法,在世間亂轉,現在總算找到了,好高興。可是結果產生什麼呢?執藥成病│我們拿這個藥去做照妖鏡,天下所有的人都成了妖怪,我自己犯過這個毛病,也看見大部分同學都犯這個毛病,出家同學好一點,我們會不斷地在法上切磋,只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慢慢會改善。可是在家居士畢竟還有家的牽掛,要去忙家裡的事情,忙完了以後,匆匆忙忙抽出時間來到寺院,乃至於法人中心,便拿這個法去執著,結果是非叢生。我想很多在家居士,深深感覺這個痛苦。這一點要特別注意啊!所以你執藥成病是諸佛不化,不但對自己有害,而因為我們的扭曲,使後面很多來學的人也是這樣,我們因此而變成損法之人。我們所以爬不上去,是由於罪障太重,而損法則是所有的罪當中最重的一種,我們現在修學了佛法,卻是加重這個病,乃至於把唯一救我們的藥都毀掉了。

  所以標準答案不能說有,但是也不要說沒有,否則我們所學的東西又漫無標準了。諸位如果只求知道文字,而文字的內涵不知道,那麼執藥成病的習性,利器之輪馬上就回來了。《利器之輪》講很多現象,關於感果的行相,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以前造了這個業,現在回歸到我們身上來,同樣那時候內心的等流習氣又現起,關於這一點就要靠師友的切磋琢磨。

偈四十
所緣勵修難趣入
因昔倒隨下劣見
惡業利器回轉己
所作今應唯利他

  我們了解佛法以後,從聽聞、思惟,然後修行。可是有的時候花好大的力氣,怎麼修都沒辦法跟法相應。這偈的文字很容易懂,實際上我們不妨自己反省,我建議各位討論完了以後,最好花一點時間,不要多去跟人家講話,自己想想看我有沒有這個狀態?你念佛念了半天,一天念一千遍、一萬遍、十萬遍,便跑去告訴別人我念了多少佛號,這是念佛嗎?然後持戒、學廣論也一樣。之前我說過,我們學了佛以後,拿佛法做為照妖鏡來看人,怎麼看怎麼不對。所以我們務必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我們修學了那麼久,現在又得到這麼好的法門,實際上沒有什麼進步,而且在很多情況好像不但沒有進步,還愈走愈差。這是什麼原因?這是由於我們剛開始的時候,認識不夠,所以自然而然這錯誤的認識引發的發心,換句話說我們的動機,便不純正。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然後發菩提心,文字都認識了,但是內心動機不純卻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問題。

  我自己常體會到:自己犯的錯誤常看不見,要看見也非常難,如果沒有進步,終其一生也是看不見的,總覺得我沒有錯啊!我也照著佛法在走啊!而由於師友的提攜,能夠痛下決心,捨棄自己的習性,照著師友告訴我們的法,咬緊牙關深入,能夠有所體驗,回過頭來再去比較,那時候才會感覺得到,問題便在這裡,這是非常非常實在的問題。有時候你發現每個人身上渾身是病,但是你去告訴對方,對方不能接受,他總有理由。我們就是看不見自己的問題,也一樣總有理由,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能夠看見,乃至於旁邊的人來告訴我們的時候,我們覺得他「說得對」,那時就有非常大的進步。

  所以當他人提醒我們的缺點時,我們先不要去辯論,細細想一想他的話,用心去找到這缺點,這樣進步的樞紐就開始現起了。

  這主要的原因在那裡呢?在發心的動機。誰都不會想發一個不純正的動機,問題是為什麼做不到?是因為看不見自己。要曉得我們在無明大病當中,真正的特徵就是這樣:自己永遠看不見。這就是為什麼在經上面也好;在論上面也好,大乘也好;小乘也好,都特別強調一點:要想真正求無上菩提,善知識是絕對不可少,而且親近善知識是下腳第一步。乃至於世間法上,如果我不想做一個渾渾噩噩的畜生的話,善知識絕不能少。原因是我們自己絕不可能看見,必須真正能夠集聚資糧,能夠如理的去侍候、跟隨善知識才可以。理論上九心意樂對我們是非常容易,現在小孩子都會講,乃至於還能寫得很漂亮,但是要去行持,卻是很真實的問題。現在這真實的發心動機要從那裡開始?這個答案我想每個人自己去找,這一點對我們很重要。

  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由於我們自己發心不純正,會發生很有趣的現象。校長在這裡講了一些例子,可以一一反省。他說:法王講法的時候,聽眾都非常多,我們去過達隆沙拉都曉得,廣場都是擠得滿滿的,因此聽眾當中的條件差別就非常大,很多人聽完以後非常感動,眼淚直落;有一種人是法王講了半天,他只聽見一些聲音,有的時候聽見幾個名詞,到底法王在講些什麼,不知所云。還有一種人比不知所云還要糟糕,他會懷疑是這樣嗎?真的這樣嗎?最糟糕的一種,就是排拒法王所說的。為什麼會產生這四種現象?現在我們不妨想一下,我們不管是聽法師講法,或者你對別人講法,聽眾當中,有的人聽了非常感動,完全願意照著你的方法去做;有的人聽了莫名其妙;有的人不一定相信;有的人跟你唱對台戲,我想大家都有這個經驗。現在這地方特別是講法王,對信的人來說,法王是菩薩,實際上他是個權位菩薩,就是成了佛的,再示現菩薩身,而且示現凡夫身。他之所以這樣示現,正是我們條件不夠,佛菩薩的悲心,所以示現的身跟我們相應恰到好處。我們就像幼稚園的小孩,而老師是個大學教授,他講的大學的內涵我們一定聽不懂,但是他到幼稚園來就必須扮演一個幼稚園的老師,跟幼稚園的學生扮家家酒,讓我們高高興興能夠聽懂他講的道理。現在對學佛的佛弟子來說,大家都有信心,可是講法的時候,還是有上述四種頗大的差別,這個原因說明什麼?譬如在開始進入佛法之門的時候,由於自己的錯誤認識,所以發心的動機便不純正。其實我們開始學佛時都是這樣的。而因為我們佛弟子信得過佛的話,還有我們從事實理論上也可以證明這一點,雖然我們是凡夫,可是我們可以在這點不斷的提升自己。現在在這偈特別指出這行相來,所以我們就一步一步地進入,這是一種狀態。

  還有一種狀態,也是校長講的。就是說:前面是由相應到完全不相應,現在相應了,相應一定都是好的嗎?不一定。譬如佛法真正最殊勝的地方就是空性,而且最究竟圓滿的時候,空是緣起。這緣起是重重無盡的,所謂法界緣起,這樣的緣起空才是最究竟圓滿的,能夠徹底圓滿地了解、認識、究竟證得便是佛,這才是究竟的目標。但是在很多情況之下,世尊講緣起空的時候,很多人卻是證了聲聞、緣覺,所以《無量義經》就說這個空原來有無量的深厚意義,但是二乘根性的人聽了半天,就證了一個空性,停在那裡不動了,然後覺得這樣就好了,所以沈空滯寂在那個空寂當中,比之於世間的狀態,猶如高度的一種享受和執著。這點就像在座的諸位同學剛入佛門時有一點皈依的覺受,乃至於稍微有一點靜定的經驗,這覺受就讓我們非常歡喜,讓我們不願意動。所以得到聲聞已經屬於不錯了呢,我們才剛碰到皈依的門,就停止在那裡、死在那裡不動了。

  這充分說明一件事情:我們的動機、發心是大有問題。如果這點不肯努力奮起,不照著佛的方式,針對著自己的病根,痛下決心的話,佛法是爬不上去的。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精進,精進是指什麼而言?對善法。現在善法從那裡開始?從我愛執。這是根本。所以要在平常我歡喜、我執著的這個東西上面痛下決心。但是並不是漫無標準,這有一個標準——佛法。即使是愛他執,也要有一個標準,否則我的兒子、我的先生,當然愛了,這個愛換湯不換藥,所以一定要以佛法的標準來衡量,把這我愛執轉變成愛他執。我們現在就是要以法的標準,一定要把自己從我愛執裡面拔出來,是法告訴我這樣做的,我要尊重這個法,針對我愛執去努力。所以此頌最後告訴我們對治的法門:從現在開始,要專心致志,照著佛陀所指示我們的,為利益他人而努力。佛陀指示我們:為利有情願成佛,所以愛他執,一定是佛告訴我們的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