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普茶記

台北增上班 小樹

  中秋前上研討班時,班長突然有感而發地提起羅東廣論班誠摯邀他去普茶。他很隨喜羅東第一班(妙覺班)的廣論同修不但向心力強,而且用他們的努力與希求,順緣增長,使羅東的研討班連續再開兩班福圓班。妙覺班班長趙師姐,熱誠地邀請班長去參加羅東三個班的聯合普茶。

  班長說,他曾參加一次冬山河畔的聚會,回來感覺好累,所以這次邀他去打氣,內心有點怕怕的。

  「可是念頭一轉,這是他們給我機會去造增上共業,沒有以前宿世的因,憑空要造同行的順緣也是不容易的。這種機會是錢財買不到,其實感恩都來不及了。所以我要突破自己的習性去參加,而且我想順這個緣起讓更多人去造相續的增上助緣。你們有誰想要一起去造這個共業?」一夥人被他的「慚愧」、「隨喜」、「造共業」激得心癢癢的,最後七個人(含眷屬一人)因緣具足,歡喜隨行。
用心規劃 賓至如歸

  除了淨智組,慈心、食品、管理組各有同修藉此因緣去關懷羅東同修。十六日中午十幾個人浩浩蕩蕩坐上北迴自強號。上車才發現座位分散在各車廂,班長和趙師姐是站票,由此可知買票的人是多麼為難了。那麼回程呢?台北如果買票都不能一氣呵成,羅東不算大站豈不更費周章?果然!聽說回程票是宜蘭胡師兄在羅東買不夠車票,還得設法到前一站的冬山去調票。如果人數確定,忙一次倒也罷了,但是參加的人數一直在變卦,胡師兄有多麻煩就可想而知了。

  一出羅東月台就看到幾個人笑臉迎人,舉著「歡迎廣論同修」的牌子。雖然素未謀面,上課的那張名牌掛在胸前,不用自我介紹就像碰到家人似地親切、自在。我們先在後車站幽靜的「裕元」旅館下榻。一切活動如騎鐵馬逛羅東公園,在晨曦中逛冬山河,見識礁溪溫泉、蘇澳冷泉及荖坑大會師,都有羅東同修輪流帶路或招呼,我們真的不費半點腦筋,除了徜徉在宜蘭的好山好水中,心裡更裝滿了同修的真誠與熱情。最佩服的是活動環環相扣,每人對自己接手的工作非常清楚,跟丟了的車子也可以很快找回來,不知他們已經用心規劃多久了?這樣的組合帶福友一起活動很叫座。
荖坑的同學會

  十七日早上廣論學員攜家帶眷在荖溪谷會合,幾位師兄不只帶父母子女,連岳父母也接過來一起認識團體。餐飲組的同修自前一天就忙個不停,再加上同修另外帶來拿手好菜,吃的喝的擺了滿滿一個亭子。台北去的和三個班交錯供養法上的體會,互提心力,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雖然我還不夠好,可是跟著團體走下去,一定很有希望。其中有個唐師兄已搬到台北,還是每周回羅東上廣論——倒不只是戀舊,他大老遠回來上課對同學是一種心力的激盪。有個護士因工作的需要,得去上夜校,還跟老師商量,盡量找機會回來上廣論。斷斷續續的課程更激起她的希求心,只要抓到一鱗半爪,她就會在生活上反覆咀嚼運用。他們的例子聽得我汗顏,我對研討班的珍愛程度相形見絀,大大不如啊!
蓽路藍縷的艱辛

  回程時把兩天所聽的片片斷斷串起來,更可以體會廣論班推展的艱辛。趙師姐回想起剛開班時,她每次要搭三個多鐘頭的慢車,再穿越好長的田埂路來到學進國小對面李居士的家。李居士久慕廣論的殊勝,招了一批有心人,祈求能有善知識去。等到真正開班,她上了一陣子課後卻因先生在金邊做生意而中輟。八十七年十一月皈依法會後,連彥惠師姐依亡父遺願,捐出房子做為正法道場,這就是目前的羅東教室。因緣變化如此,要能開得成班,讀得下去的還真需要一點前世累積的資糧哪!

  「妙覺班一開始,就設臨托讀經班,所以每次都有一個師姐陪我去帶小孩教讀經,周麗月、楊素芬、蔡巧芬、文運潔、陳淑慧都來幫過。後來素敏也來幫忙,可是不久當福圓班班長又錯開了。真懷念有人陪的那段日子,路程再遠,有個同行分享心得,一下子就到了。」趙師姐輕描淡寫地說明。短短一段話,每周兩地奔波的甘苦,以及同行的重要盡在不言中。這兩天,她以地主自居,忙著招呼我們,和學員的家屬互動;現在在火車裡,她真的難掩疲態,累得倒像是剛辦完喜事的母親。不過羅東同修也沒讓她白忙,他們用認真學習和堅固的凝聚力回饋她的真誠與用心。妙覺班的同修各個都非常眼熟,想必在營隊、法會經常碰面,而且胡師兄已經當福成班的班長。從羅東班的發展,可知正法要在某地弘揚開來,是需要多麼多的因緣、心力與希求!我能輕輕鬆鬆的研討,真要感恩師長、學長以及早期同修的努力。

後記:或許你會好奇我們的班長對此行有何感想?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有我們隨行,他更辛苦!出發前擔心下雨會掃我們的興;一一叮嚀行李帶些什麼(照他吩咐打包的就要背好大一袋哦!)羅東公園裡教兩個同修騎車,冷汗熱汗齊流;我們閉目養神時,他全神貫注充當司機。可是在聽完我們結行心得時,他意味深長說:「心態不一樣,感受就不同,造出來的業自然就不同。」很顯然他這一趟比上一趟還累,可是心裡卻不以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