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一個比丘的輪迴

只因貪瞋一念差,脫去袈裟換錦袍
六道生中把債還,蒙蒙已過六百年

四川學僧

  這篇紀實,是我在本師釋迦牟尼佛面前,經過請示,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本尊觀世音菩薩,開許核實後成稿的,真實不虛。希望寫出來供同修參考,以我為借鑑,從中吸取教訓,趕快提起學佛修行的正念,發大願心,勇猛精進,永不退轉,脫離六道輪迴之苦,到西方極樂世界,直證菩提,成正等正覺(成佛);然後,度己度人,拯救六道有情眾生。

  我俗姓李,一九八九年三月皈依佛門。入佛門後,天天禮佛,參禪打坐,雖然對佛法了解不多,但常常看佛學書籍。對學佛、成佛堅信不疑心地虔誠。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晚,禮佛後靜坐,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加持下,約晚十點鐘左右知道了自己的宿命。當時傷心的大哭一場,下決心好好學佛。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晚,在佛堂靜坐又進一步知道我的妻子、孩子的宿命。我的宿命輪迴再次得到佛菩薩的證實,直至今天,多次得到證實後,才寫此文。

  六百年前,我是一位出家比丘,二十歲出家,曾授三壇大戒,修行五十餘年。學佛修行中做了不少好事、善事,但由於貪戀塵事,希求人天福報,最終不但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反淪入三惡道中受苦。

  我由比丘身死後,投生一個有錢的財主家庭,長大成為一名公子哥兒,成天享受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身邊有侍女八名,雖不好色,但貪名、貪財、貪利十分嚴重,造下了不少惡因。

  這一世死後,又投生一個當官的家庭,長大成人後,我當上領兵將軍,當時身邊有侍女二十四名,威風凜凜,要什麼有什麼,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吃不完的山珍海味,整天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由於吃、喝、玩、樂再次造下種種惡因,特別是領兵殺了不少的人,將人頭砍下,拋屍於江河。即使對方藏於草叢中,我也都要找到拉出來殺掉,又結下後世怨緣。

  我由將軍死後,投生三惡道變蛤蟆三次。由於前世領兵時將人頭砍了,所以變蛤蟆也無頭;又曾殺人拋屍於江河,所以我變蛤蟆時遭棒打、鉤釣、翻腹死於水面,腐爛發臭,甚至遭受抽筋剝皮之苦來償還前世之報。三次蛤蟆完後又投生山雞四次,來償還我當將軍時,指揮士兵將藏於草叢中人殺掉之債。我當財主、將軍時,貪於口福,整天吃香的,喝辣的,所以變山雞遭槍打、刀砍、烹、煮、炒之苦來償還宿債,當四次山雞償報死後,又投生豬胎,變豬三次,這就是我當財主、將軍時,好吃懶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老想吃肉造下的惡因,只好變豬來償還,變豬吃剩食、酸食,鞭打棒抽不算,還要遭千刀萬剮,以及上述種種苦來償還兩次人生,貪口福欠下的惡報。

  當我知道輪迴過程受種種苦時,我非常傷心的哭了。我是一個極難流淚的人,當時我想,我曾為僧修行五十年,為什麼還要貪圖人天福報呢?由一個貪字,臨命終時一念之差竟淪入三惡道十次,又怎麼不叫人傷心後悔呢?六百年!多麼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過去,又怎麼不流淚呢?

  我由一個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學佛後,成為一個相信因果的人,而且又真實見到自己果報輪迴的時候,又怎麼不感激本師釋迦牟尼佛、本尊觀世音菩薩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的加持呢?當一個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師、本尊面前時,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學佛的道路上又前進一步的時候,又怎麼不激動呢?

  當時我想我以什麼來報答佛、菩薩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學佛,想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好不易又得人身,再不好好習修就對不起佛、菩薩、父母眾生!先德常講: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今生必須抓緊時間修習,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往。一個人快死的時候,三口粗氣一出,心裡是否是只有一個正念—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好好再修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嗎?沒有!我睡覺時做夢妄念很多,如果修到連做每個夢都是正念了,臨命終時必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誓言:今後要時時牢記戒條,用持戒這個金鋼利刀,斬掉五蘊六塵,消滅三毒,時常思四聖諦,修慈悲心,視一切眾生是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記住上師三寶的恩德,念念牢記無上菩提,勇猛精進,永不退轉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眾生,度己度人,不度盡眾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得兩世人身福報,不知積善積德,反而造下種種惡因,輪迴到三惡道十次,以極苦的果報,還清債後再投生人世,這就是因果不差毫釐。有人會問,為什麼沒有輪迴到鬼道、地獄道受苦?這是因為我前生學佛的好處,所以只在三惡道的畜生道輪迴到惡緣盡時,佛種再遇善緣時又會發芽,這就是今生又學佛的原因。一個學佛人種下佛種後,這顆種子永遠不變質,只要遇到適宜的水土、溫度的時候,它就會發芽開花、結果的。這不是我自己說的,在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略論》中也曾多處講到。
〈作者於文後題一懺悔文,願自己的輪迴實錄能於眾生有所借鏡〉

出家修行五十年,命終一念決非然。
娑婆世上五蘊貪,水禽獸族走一輪。
參禪明了宿世事,師是聖來我是凡。
精進勤修永不退,直登菩提九品蓮。
只因貪瞋一念差,脫去袈裟換錦袍。
六道生中把債還,蒙蒙已過六百年。
今生確因前生緣,拜師再修金剛禪。